杂志汇法律与生活

飞机为什么越飞越“慢”

作者:文/南木

2017年1月1日,《航班正常管理规定》正式施行。 这对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来说不啻为利好。 新规对航班延误有了明确定义———航班实际到港挡轮挡时间晚于计划到港时间超过15分钟, 即可确认为延误。 专家解读称,飞机在地面滑行的时间,被明确算入航班计划时间内。

航班延误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 如流量管制、天气恶劣、飞机故障等。多数旅客在航空公司明确解释延误原因后,都能理解和体谅。毕竟,与飞行安全相比,早点儿到还是迟点儿到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让旅客无法忍受的是, 航班延误后航空公司缺乏通情达理的处置措施———扯皮和推卸责任是许多旅客的遭遇。

新规让我想起了不久前的一次遭遇。 我预订了某航空公司从上海到北京的机票。 经常坐飞机的人都知道,京沪二城拥有全国最密集的航班,发生延误的概率自然更高。 因此,在那趟航班起飞前,我通过软件查到预计延误的信息, 就果断放弃登机,改坐同在上海虹桥始发的高铁。 果然,坐上高铁没多久,软件就提醒我:那趟航班预计延误近一个小时。

因为我没有实际登机,机票未经使用,按照民航规定可以退票。 但是,当我以航班延误为由致电航空公司要求退票时,接线人员告诉我,虽然起飞延误了近一个小时,但是,落地时间只延误了9分钟。如果再晚落地1分钟,就达到了那家航空公司的退票标准。

听上去无懈可击。但是,这仅是落地时间。飞机落地后还要在跑道上滑行,直到飞机在停机位上停稳,这之间还需要十来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我很不甘心,在中国民用航空局消费者事务中心留下了投诉留言,表达自己的困惑。 两个工作日以后,我接到了航空公司的电话。 这一回,航空公司给出不同的解释。 对方说,登机时间没有变化,发生延误是由于流量管控,因此,不能认定为延误。 这个理由让我更加难以接受了。 登机时间不变,把人“晾”在机舱里,还成了未延误的理由不成? 几轮较量下来,我已精疲力竭,不愿为了几百元的机票继续“较真儿”。 但是,偶然在网上看到的一张航班时刻表,又让我对航班延误的认定产生了新的疑惑。

一位民航爱好者在其博客晒出了一张20世纪70年代京沪间的航班时刻表。 其上,京沪间航班所需时间不到2小时。 再来看看2016年最新的航班时刻表,首都机场到上海虹桥机场之间的航班多为2小时10分或2小时15分。

如果天气好,没有流量管控,我们会幸运地遇上飞机提前落地。 这当然不是飞机飞快了,而是现在的航班时刻表已考虑到了航班可能发生的延误。这解答了我的困惑。 先前我乘坐的航班,起飞延误很长时间,落地居然没有延误多少。 这不是因为中途飞机加速,而是航班时刻表事先“设计”进了这种延误,认可延误的常态化。

《航班正常管理规定》的出台,给旅客维权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但是,我更希望飞机能真正地“快”起来,让公众看到更符合实际的航班时刻表。(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法言

王保树公司是“扩大了的个人,而不是缩小了的社会”,不能把它视为一般的社会组织。

  ———王保树(著名法学家)

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

———达雷尔(英国作家)

民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

———丘吉尔(英国政治家,两度出任英国首相)

 

特朗普时代:美俄关系走向何方?

驰援搁浅油轮:海难救助引发马拉松式诉讼

飞机为什么越飞越“慢”

众筹维权《锦绣未央》原著陷抄袭门

女检察官眼中的类诈骗:天价彩礼下的逃跑新娘

“收钱人死了,我如何自证清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