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教育艺术

古代汉语中动词、形容词活用方法浅析

作者:夏玉如
口夏玉如

古代汉语中词类的活用是很常见很普遍的,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使动”和“意动”两种用法,这也是学生在陌生的古文语境中最难辨识的。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活用而来。由于原来词类的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1.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就不带宾语,用使动时,后面就带上了宾语。基于这样的特点,这一类不及物动词一旦表使动,那是很容易辨识的。例如: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史记·陈涉世家》)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柳宗元)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陶渊明)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鸿门宴》)例一中的“忿恚”意味“生气,恼怒”,为不及物动词,在这里表使动,“忿恚尉”就是“使尉忿恚”。例二中的“生之”,例三中的“通人”,例四中的“活之”也都可以分别换成递系结构“使之生”、“使人通过”、“使之活”。

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例如: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荀子·天论》)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例一“天不能病”和下文“天不能使之全”对比,就可以肯定“不能病”是“不能使之病”的使动用法。例二“烧而走”则是“烧而走之”的省略。这种宾语的省略,一般可以从上下文的意思可以看出来。

古代汉语中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情况比较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和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例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子路从而后》)例一并不是“听说我的耳目的人”,而是“使我的耳目听到的人”。例二“食之”不是指“食鸡黍”,而是“使之(子路)食”。分辨及物动词是否使动用法,主要还是认真分析语境,根据上下文来确定,没有其他更简单的方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形容词常常用作使动,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述的性质或状态。例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柳宗元)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贾谊)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王安石)例一中形容词“凄”、“寒”用作使动,后面带有宾语“神”、“骨”,意思是“使神凄”、“使骨寒”。例二中“尊”和例三中“弱”也都如此用法,意为“使长安君之位尊”、“使秦弱”,例四中“绿”则为“又使江南岸绿”之意。

分辨词类活用为使动还有一条“非常规”捷径,即“反客为主”法,碰到不及物动词或者形容词用作使动时,试着将动词后的宾语移至动词前作主语,而将主语或逻辑主语移至动词后做宾语,然后再按正常的语序翻译,如果符合语境意思,那动词就为使动用法,反之不然。例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告子下》)以句中的“苦其心志”为例,如果按语句正常翻译“受苦其心志”,显然不通顺,那么我们就“反客为主”,改成“其心志受苦”,这样就通顺了,而且也符合语境意,那么“苦”就意为“使……受苦”,以此类推“劳”“饿”也作使动。不过这种用法必须依靠于语境,一定要联系上下文才能辨识出。

二、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表达人的主观想法或者情感体验,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或者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如: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柳宗元)固以怪之矣。(《史记·陈涉世家》)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陶渊明)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韩非子·五蠹》)以上四句中的形容词“乐”、“怪”、“异”、“重”皆用作意动,意为“认为它快乐”、“认为它怪异”、“认为它奇异”和“认为他重要”,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还存在一条规律,形容词后如果跟上的是一个代词,如“之”,并且形容词与“之”无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即作意动。

当然,并非所有的形容词用作意动时,后面都必须跟代词,跟上名词也是可以的。如: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且夫我当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使我弗信。(《庄子·秋水》)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晁错)以上句中的“小”、“轻”、“贵”和“贱”也都为意动用法。

以上只是概括了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一般情况,还不能概括全部,在阅读古诗词时,能熟练看透词类活用,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文意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文意的理解和词类活用的判断是相辅相成的。词类的活用是词语在特定的语境和结构中临时存在的用法,不具备固定性,因此我们不能把这些特殊现象当成常规的用意去记忆。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州市渔行实验学校)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性的提升

爱上语文,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读,入木三分;写,跃然纸上

关系之哲学思考——师生关系

古代汉语中动词、形容词活用方法浅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