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现状表明,以手机为主的互联网客户端有充斥未成年人大部甚至全部课余时间的趋势,本学期开学后这一感受尤其明显。据有关调查显示,以阅读手机短信、微信、QQ聊天等为主的“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部分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有关专家指出,对未成年人来讲,培养利用纸质媒介深度阅读的习惯,仍然是当前数字化阅读背景下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和方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碎片化”阅读大潮,我们应冷静应对,从小学开始,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培养其对纸质媒介的深度阅读兴趣。这是我们的职责,当然也考验我们的教育智慧。
一、创设阅读环境,让书香盈屋
造成近两年“碎片化”阅读如开闸洪水般全面渗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原因,在于手机功能的强大、手机的普及和便利,从学校到家庭,学生被手机重重围困。手机触手可及,契合了信息时代学生心灵寂寞、精神空虚,强烈渴望得到慰藉、交流的心理需求。针对这种现状,语文教师要善解连环,创设阅读环境,从教室到家庭,让书香盈屋,让图书为枕,让学生爱上纸质图书,尽享阅读的美好。
1.设置自助式开放图书角。利用教室的一个角落,利用简要的设备,设置自助式开放图书角,让教室书香绕屋,是古老而又有效的措施。语文教师应动员、鼓励学生自愿从家里拿来一些图书进行交流,组织专人进行分册统计归类,存放在自助式开放图书角。制定一些简单的制度,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进行更换,以确保图书的新鲜。自助式开放图书角每日的课间管理、图书的保管、更换等工作,都由学生自主进行。有了这种便利条件,书籍自有它的魅力,所以一下课,学生一有空就来这里看书,充分利用了学校里的“碎片化”时间,增加了和图书亲近的机会。
2.举办家庭藏书展示会。适当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举办家庭藏书展示会,让学生把家里的藏书带到教室,进行陈列展示,最好邀请家长也参加。通过展示、比较,没有藏书、或藏书较少的家长就会产生落后心理,进而促使他们重视购书。实践证明,哪怕一学期举办一次,只要坚持几个学期,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本人连续3个学期召开家庭藏书展示会,然后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人均藏书由最初的3本,增加到当前的16本。
3.召开新书推介会。实践证明,许多学生、家长不知道读什么书。因此,利用阅读课,召开“新书推介会”很有必要。“新书”本身会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本人在推介的时候,还充分利用名人效应。名人里面,“明星”的影响力对现在的小学生影响很大,我会告诉他们:“男神”陆毅最近在读《一千零一夜》,女神李冰冰最近在读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的《目送》……效果很好。
推介“旧书”的时候,本人一般会应用“陌生化”理论。“陌生化”理论是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一种戏剧理论,随着这一理论影响范围的扩大,被迁移到许多不同领域,也被本人迁移到阅读课堂中来。“陌生化”是一种不断更新人们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打破思维定势,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来,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去感受,让习以为常而毫无新鲜感的东西变得焕然一新。其实就是在给学生介绍一本书时,换一种思维、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口吻来介绍。比如经典名著《西游记》,家喻户晓,学生耳熟能详,但是通过调查得知,所有学生都是通过电视剧了解情节,看过原著的几乎没有。我就这样介绍:“不光我们在一天天成长,一些动物、一些神魔也在渐渐成长,比如《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大家发现了没有?”学生都摇头。我接着说:“在电视剧里确实发现不了这一点,但是通过阅读原著,你就会发现。事实上,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只有通过阅读原著,你才能感受到。”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第二学期再调查时,许多学生阅读了《西游记》原著。在读书报告会上,一部分学生确实有很多收获。
二、创设展示平台,让心灵绽放
1.召开读书报告会。读书报告会的组织可以灵活多样,但有一点很关键:教师的点评。点评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作推介式点评;也可以针对个人,作指导式点评。不管怎样,都要让学生明白:利用纸质媒介,作深度阅读好处多多。一次报告会上,一个学生谈道:刚开始他不爱读《狼王梦》这本书,买上一年多时间东丢西摆,没读几页。一个停电的星期天下午,他百无聊赖,随手拿起《狼王梦》读起来,读进去之后,欲罢不能,饭、手机统统忘掉了,一口气读完。读完之后,想了很多,心里也特别宁静。针对这个学生的发言,我顺势而发,自己讲了半节课,因为这个学生谈到了利用纸质图书作深度阅读的本质:让思想深邃,让心灵充实,让人生丰盈。一个学生只要有一次这种阅读体验,就会深深影响他的阅读人生,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正在于此。
2.指导学生自编书。自编书前,语文教师要先确定一个主题,明确任务,必要时进行编组组织。主题的确定可以有一个长远计划,比如3年内依次要编哪些书,把主题全部告诉学生,这一做法可以让学生在网上阅读时有目的地搜集材料,整合“碎片化”阅读内容,化弊为利。也可以配合课堂教学进行。本人每学年都要指导学生自己编一本书,也可以几个人合编,效果出乎意料。首先,学生自编书的形式、方式很多,线装的、折页的、卷轴的应有尽有,有手抄的、打印的,有一个学生甚至用小楷毛笔书写编了一本《唐诗里的名胜古迹》。这种活动,能够真正让经典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
我们无意利用师者的特殊身份封杀、抵制以手机客户端为主的“碎片化”阅读,那是逆时代潮流的,但是纸质图书有它的恒久魅力,我们要坚信这一点,并应努力发挥教育的能动功能,在信息化时代为纸质媒介争得一席之地,让深度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课题 “学生深度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5]GHB1229)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甘肃省庄浪县朱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