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年轻同行们:
你们有着花一样的美好年纪,充满朝气,令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羡慕,很高兴并热烈欢迎你们走进语文的大门。人常说:“人不亲行亲”,希望花样的你们用横溢的才华、满腔的热情来享受语文的尊严,履行语文教师的光荣使命。
语文的尊严谁来给?语文的尊严是必须也只能由语文教师自身的实力给出。有实力的教师才能站稳三尺讲台,才能把汉语言的独特魅力挖掘出来并传授给学生,才能在语文的广阔天地里穿行自如,游刃有余。恰如陈日亮老师敢于喊出“我即语文”一样,这绝不是狂热的自诩,而是“有实力、有本钱”的冷静判断。
一、要有好学不倦的精神
大学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生涯的结束,相反却是职业学习生涯的新起点。现在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尤其是那些聪明好学、思维敏捷、见多识广的学生,对知识、对学问总是怀有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他们提出的问题,教师如果没有深厚的学养积淀、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很难和学生展开有质量的对话。“教学如大海,无边无际,不学习,不开阔视野,不精研专业,不在学术和文化上下功夫,自己怎有可能发展、成长?自己不发展,不成长,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怎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怎能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学生实力的增强要靠持续不断的学习和锻炼,教师实力的增强也离不开学习和锻炼这条基本途径。教师和学生的差别本来就在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教师以故步自封的姿态来引领日有长进的学生,这本身既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也是行而不远的。当一位教师产生与学生的水平差不多的感觉时,他就很难继续胜任教师这一工作了,在我看来,除了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以外,别无他途。
二、要在备课上下一番苦功夫
最近去听一线教师的语文课,不论是家常课,还是展示课,感受比较深的是教师的备课功夫不够。此项功夫不过硬,会直接导致对文本的浅读或误读,课堂教学提不出有思维含量的好问题。对此,于漪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备课首先对文本怀有敬畏之心,静下心来认认真真读懂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意,读的时候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想得一清二楚,解答得有理有据,不主观臆断,不蒙混过关,不人云亦云,不照搬教学参考书,不搞网上复制粘贴。”于漪老师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了语文名师王岱。她在谈到自己的专业成长时,特别强调了“读白文”带给自己的好处。她说:“我在阅读教学中试图引领学生通过咀嚼语言进入文本的深层结构,读出文本结构深层的文化密码,读出作者驾驭文体形式的才华,贴近文学与人性的复杂性;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的表层进入语言表达的深层世界,力求将阅读课特别是经典阅读课上出点深度和难度,出点文化味。”这里的“引领”与“引导”展现的都是语文教师扎实的备课功夫。
三、手中须有一支经常运动的笔
这支笔不仅是用来读书画重点、备课写教案的,更主要的是指语文教师一定要动笔写文章。于漪老师深知一线语文教师“艰苦备尝”的工作状态,也曾不止一次地呼吁教育主管部门要给老师减负,空出一些时间,留下一点精力,让语文老师去静心读书,安心备课。同时,对于老师身上存在的问题,于老师也直言不讳,她说:“要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自身却离开了‘参考书’之类便乱了方寸;要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文从字顺,自己却‘述而不作’,提笔有如千金重。这正如教人游泳自己却不善下水,给人指路自己却方向不明。”这番话对我们有醍醐灌顶的作用,提醒我们光说不练是站不稳讲台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之所以强调写作功夫,是因为“有了写的实践,不仅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摒弃空对空的弊病,而且对文字运用的奥秘能深入理解,促进阅读能力、解读文本能力的提高”。于漪老师寥寥数语就把教师勤于提笔为文的诸多好处都展现了出来。我国古代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说法,拿到今天来说,并非全然有理。我们让一位老师读一本书,他做起来并不难,只要有时间就会完成。写作教学难,是一门“高消耗”学科,花的时间多,精力多,对教师要求高——会写的人才能教好写作,不会写的人只会教方法和套路,教也教不好。可见,善于写作是语文教师实力的重要内容,不动笔写作,就练不好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基本功,而这些都是形成语文品质不可或缺的因素。
语文教师学得好,就能拥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备课功夫强,就能让语文课堂闪耀智慧的火花;写作水平高,就能逐渐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名师,我们惊喜地发现他们成长的经历,无一不在上述三个方面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他们用自身的实力站稳了三尺讲台,教出了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维护了属于语文的那份尊严!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洛市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