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教育艺术

钢琴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作者:□郝光
□郝光

音乐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提升学生非专业方面的素质。但也正是由于钢琴教学的“非专业性”,因此其整体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一直讲究“人”的意义和价值体现,这一点和目前钢琴教学的目的不谋而合。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相互渗透,对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效果是非常有益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大多数是幼儿教师或与学前教育相关的职业。这种类型的职业要求不仅要求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欣赏能力,完成幼儿的艺术启蒙,陶冶他们的情操。钢琴教学是提升该专业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方式,是集音乐、表演、情感于一体的重要艺术形式。但由于钢琴教学并不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因此对其重视程度和教学效果均不是非常理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关于音乐和教学的看法,将其渗透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中,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

一、在钢琴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助于发挥学生的长处。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孔子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应该依据学生自己的特点与长处进行教学,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些学生可能小时候接受过一定的钢琴教育,因此能很快掌握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而有些学生事前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教育,因此需要从基础开始学。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依据每个学生各自的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由于钢琴教学大多数时间需要“一对一”的指导,所以针对有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升教学难度,引导学生进行教学任务之外的钢琴学习;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教师应重视帮助他们打下良好的钢琴基础,提升对钢琴知识的掌握。

同时,学生也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将这种教学态度与观念应用到自己将来的教学中。学前教育的对象是以幼儿为主,每一位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都不一样。学生在受到教师“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观念影响的情况下,也会以同样的耐心和尊重对待学前儿童。

2.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毅力与包容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讲的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毅力”和“包容性”。钢琴教学需要学生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演奏技巧及表达的初衷。但初期的钢琴练习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毅力,很容易半途而废。

钢琴只是一个工具,是将不同音乐表现出来的工具。大多数学生都非常喜欢流行音乐,而对于古典音乐及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并不高。虽然教师可以通过弹奏流行歌曲的方式来进行钢琴教育,但其音乐的深度和内涵都不足以提升学生的音乐和审美修养。当学生通过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了足够的包容性,自然也就不会过于在意钢琴教学中的曲目选择。教师既能够选择更恰当的钢琴曲来展示钢琴教学的知识要点及内容,也可以通过演示不同类型的钢琴曲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当学生能够欣赏不同风格、类型的钢琴曲时,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也必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也会得到激发。

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不足

1.对钢琴教学不重视。尽管钢琴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基础课程,但无论是教学要求还是教学目的,都是以“非专业”标准进行衡量的。久而久之,就导致学校、教师和学生对钢琴教育的不重视,不会以专业课程的标准要求自己的掌握程度。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会认为,只要会弹奏钢琴就可以了。至于是否弹奏得规范,演奏的方式是否正确,根本不去关心。如此一来,学生根本无法掌握必要的钢琴知识,自然也就无法通过钢琴教学提升自己的音乐修养,所谓钢琴教学的质量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2.钢琴教学内容简单化。对学前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认知与审美素养,对他们进行音乐启蒙。这需要幼师具备足够的音乐素养,能通过钢琴演奏的方式,完成这一教学的根本任务。但目前大多数钢琴教师和学生都将精力放在对钢琴的演奏技巧的掌握和训练中,忽视了对自身音乐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如何利用合理的钢琴教学方式完成对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很大一部人认为钢琴教育只是一门技能课,而忽视了钢琴教学对自身品质和素养的培养,忽视了它对自己从事学前教育品格的培养。

钢琴教学的内容不应该只是对钢琴技术的掌握和练习,钢琴曲所表达出来的感情,所代表的音乐文化都是钢琴教学的重要内容。钢琴技术的掌握与练习可以在课后进行,并不需要教师将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钢琴曲作为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感和历史文化是非常深厚的。钢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人文情怀,了解一首钢琴曲背后的历史意义或故事,感受钢琴曲是一种感情的具象表现。由此激发学生对于钢琴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3.钢琴教学方式单一化。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不同于专业钢琴教学,因此两者的教学方式也应该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大多数钢琴教学的教师都采用专业钢琴教学的方式,而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与钢琴专业学生的区别。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来自普通的初中毕业生,并不具备良好的乐感和感知能力,缺乏必要的肢体协调能力和理论实践能力。在进行钢琴教学时,更应该重视学生对钢琴演奏、对音乐的情感培养与思维迸发,而不是专注于钢琴演奏的技巧与方式。而且,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有了自己的音乐偏好,因此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起到钢琴教学的作用。

三、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措施

1.加大对钢琴教学的重视。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可以了解到,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人讲礼,认为音乐是一个人内在的表现,是能够让大家彼此相同、相亲、相近的重要媒介,而作为表现音乐的重要承载物——琴,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重视对“琴”的学习,认为琴是表达个人素质与志向的具象体现。如“调素琴”,显示琴者淡薄功名的态度;如“一弦一柱思华年”,感叹时光易逝,应当珍惜;如“伯牙绝弦”,表达了对知音的重视。由此可见,琴对于陶冶人们的情操,表达自身的人生态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钢琴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弹琴,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以钢琴为代表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以提升自己的素养,明确自己的志向。所以,钢琴教学绝对不是学习一门技能这么简单,而是对自我情操的陶冶和自我素质的提升,是对学生内在的精神世界进行引导的重要途径。所以无论是处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自身要求,还是学生自我精神世界建设的需求,学校、教师及学生自己都应该重视钢琴教学。明白钢琴代表的是一种美妙的音乐艺术,明白钢琴教育对于自身发展的益处。而不应仅仅将其看作是一门学科、一门“专业”或者“非专业”学科。

2.改变钢琴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文讲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就有大量关于教育的看法与建议,其中最为常见、流传最广的就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时至今日,这个看法与建议依然适用。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师大多数是受过专业钢琴教育的,对于钢琴教学习惯使用自己所接受的那一类方式与理念,而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专业钢琴专业学生的区别。所以,钢琴教师应耐心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钢琴教育的需求是什么,适合使用怎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接受怎样的教学理念。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自我意识,能够为自己做出选择。所以教师也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对于钢琴教学的看法与需求,逐步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同时,学生也应该接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理念。善于对已经学到的钢琴知识进行思考,善于在思考中发现,在思考中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钢琴演奏阶段,要充分了解每一首钢琴曲背后的感情与故事,并试着将自己带入其中,了解一首钢琴曲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3.提升钢琴教学的人文情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始终重视的是人的精神、人的价值和生而为人的意义。钢琴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些钢琴知识,也不只是为了完成学前教育对于音乐教育的需求,而是为了传承“人”的精神与情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求人们应该以一种包容的、开放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又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求人们不应故步自封,应不断创新并接受新的事物。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要求人们当自强不息,当不屈不挠。这些对于一个人的品格、品德的塑造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在音乐教育中,重视突显、发扬、传承这些人文情怀,既是教育的根本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必局限于对于欧洲钢琴曲的学习,可以尝试接触我国近现代钢琴史,感受不同文化、不同音乐通过钢琴传达出的感情与艺术魅力。学生在学习钢琴知识时,可以不拘泥于一种练习方式,应尝试多种不同的练习方式,甚至创造出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前教育专业对于钢琴教学既有一定的专业性,也有一定的非专业性。专业性要求钢琴教学具备足够的钢琴弹奏技能,非专业性要求钢琴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弹奏技巧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视“琴”的演奏,重视通过对“琴”的学习来提升个人修养和品德,这些都是现代钢琴教育需要学习、需要掌握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的。

(作者单位 辽宁省沈阳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

 

给初上讲台教师的一封信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创新思政教育,提升高校学生道德品质

巧用表扬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三大细节

设计多元化作业,构建快乐英语课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