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余一 图|尹夕远
朱大卫说,智能头机只是在做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就是把顶级的音乐播放器和顶级的Hi-Fi耳机合体,实现智能声控,用最极致的声音去统治天然排斥手机的户外动态场景,用平价对抗暴利。
智能头机是什么?《创业家》记者在朱大卫的办公室看到了Vinci的原型机。其外形和Beats等头戴式耳机十分相似,不同的是头机的外侧有两块全覆盖的显示屏。
朱大卫说自己并不是在做耳机,而是做一款看上去像头戴式耳机的可穿戴声音设备。“户外动态的场景天然排斥视觉,边走路边看手机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这个场景是可穿戴设备绝佳的阵地。”朱大卫并不看好智能手表、手环,认为这类设备不贴合手腕和皮肤,无法打败手机。
在他看来,可穿戴设备要想成功,必须具有增强身体感官的核心能力。所以在确定场景之后,他又确定了头戴式设备的方向,因为头戴式设备才能更靠近人的感官,从而放大感官。
“我考虑过眼镜,因为能放大视觉,但是眼镜的形态过小,而且现在的技术无法生产体验足够好的设备,功能的提升也很受限制,所以这条道路对我并不合适。我一直以来对人与人之间的联结都有着浓厚兴趣,而且声音又十分贴合户外动态的场景,所以我最后决定要做一款真正的针对听觉的智能设备,接着再拓展沟通的功能。”朱大卫说所有的创意提出来的时候,总是显得很简单,但是背后都有极其复杂的思考和权衡。
这也是Vinci这个名字的由来,向达·芬奇的那句“简单是极致的复杂”致敬。智能头机决定先简单地把“听”做到极致,是因为大部分发烧设备基本都和声音有关系,包括苹果公司的siri也是声音设备。Vinci做成类似头戴式耳机的形状,是因为这种形态最容易被人接受,不需要再教育用户。
但是,头机也有一个必须要解答的问题,就是手机加耳机也能满足户外运动场景“听”的需求,而且每个人都会时刻把手机放在身边,为什么还要再买一个头机呢?
朱大卫坦言,他们并没有打算讨好所有人。头机的定位很明确,就是针对90后和00后的年轻群体和音乐发烧友。这是一款他们没有的设备,有着大耳机酷炫的外形,可以满足炫耀的心理;功能上等于一个极致的5000元MP3与3000元耳机的合体,价钱却远远低于它们。此外,头机是一款声音智能设备,能做很多前两者做不了的事情,例如通过传感器去感知用户对音乐的喜好、向用户推荐歌曲等。
“iPod和iPhone功能无比重合,可是这两款产品销量都很好,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两个产品都把一个功能做到了极致,实现了差异性。头机的差异性就是:这是一款在户外动态场景下最好的声音设备,而且只是一款设备,不是手机和耳机两款设备,没有分离和传输的麻烦,由于它有显示屏,在交互上也和现有的设备不同。”朱大卫对他的头机信心十足,认为这款产品销量只要突破10万,公司的前途就会十分可观。
朱大卫在创业圈里是颇有名气的连续创业者。2007年,中国互联网创业还处于蛮荒阶段,22岁还在读博士的他,就选择了回国创业。
“我很小的时候就对社交,对人与人之间的联结特别感兴趣,再加上Facebook的启发,所以就回国创办同学网了。”朱大卫说,自己最开始对于创业没想那么多,对财富、价值、效率、团队一无所知,只是觉得很有趣而已。同学网是最早一批做同学社交的公司之一,虽然最后败给了人人网,但是对朱大卫而言,这依旧是值得骄傲的一段经历。
但是第二次创业时,朱大卫还没认识到这一点。虽然同学网最终败给了人人网,但他却认为这是他本人的一次小成,反而助长了他的傲气。在同学网结束的半年后,他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移动社交通讯产品MM。
MM在微信的碾压下失败,才第一次让他有了迷茫的感觉,也让他看到社交领域的红海有多么惨烈——起得早不一定能收获最甜美的果实,富有想象力也并不代表就会成功。
MM之后,朱大卫没有继续创业,而是选择去MIT(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两年。虽然他依旧对人与人之间怎样更有效地联结这个问题充满热情,但是对于答案和怎么做,他需要一段安静思考的时间。
在这两年,他反思、复盘了前两次的创业经历,也在思考下一个解决方案是什么。最终的成果就是头机,原来的平台已经非常拥挤,与其等一个新的平台出现,不如自己打造一个平台。
朱大卫说,他已经没有多少傲气了。现在,他更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头特立独行的猪:当头猪,才会把自己当作空杯子;特立独行,是要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创业是件非常累的事情,如果不是做真正喜欢的事情,很难撑到成功的那一刻。
“21岁的我,认为创业是改变世界,常常被自己感动,傲气十足。现在,我把这些都放下了,反而能更专注地思考产品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带领团队去给社会创造价值。”朱大卫说,和刚创业时相比,十年后的自己更加成熟,也更加享受寻找答案的过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