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 / LI Xiong
摘要:巴洛克园林作为欧洲园林史上重要的园林风格,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园林的变迁,而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园林风格本土化应用的过程中又都有着各自的突破和创新。简要分析了英国巴洛克园林发展的历史原因,结合英国本土园林案例分析了巴洛克园林在英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造园特征。总结了英国巴洛克园林因地制宜、传承发展、彰显权利、实用多变的总体特征,并对英国本土巴洛克园林特征形成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风景园林;巴洛克园林;英国园林;林园;斯图亚特王朝
文章编号:1000-6664(2016)03-0062-05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4-05-23;
修回日期:2015-03-17
基金项目:北京市共建项目专项资助
Abstract: Baroque garden, as an important garden style in the history of European garden, has profoundly impact world landscape changes, while there have been various breakthroughs and innovations in the local landscape and gardensin the different period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rea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ritish Baroque gardens, and the gardening characteristics of Baroque garden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of the UK, combined with the case studies of British local gardens.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British Baroque gardens, including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highlighting rights, and being practical and varied, are analyzed, and the origin of the Baroque garden design elements is summarized.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aroque garden; British garden; forestry garden; Stuart Dynasty
英国巴洛克园林是基于整个英国社会历史发展而产生的,其发展繁荣与英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几方面的要素都密不可分。同时,英国巴洛克园林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吸收借鉴了法国勒诺特式巴洛克园林的造园方法,但在英国农业景观和自然条件的约束下,英国造园活动不自觉地继承和发展了本土园林的造园手法,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本土的造园手法在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初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园林设计之中。在18世纪10—20年代,英国巴洛克风景园林师更加独立自主并自信地将本土的设计手法融入园林的营造中,形成了不同于法国模式化的园林营造方式,并使得英国园林史逐渐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1]。英国巴洛克园林的发展作为巴洛克园林的一个分支,丰富了巴洛克园林的表现形式,其与自身结合的造园手法,为后世留下了可借鉴的宝贵财富。
1 英国巴洛克园林本土造园特征
英国巴洛克园林的发展不仅仅体现了欧洲巴洛克园林风格的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受到英国本土要素影响,形成了具有英国地域性特点的英式巴洛克园林,并主要体现出四大特征:1)因地制宜、传承创新;2)权力象征、贵族趣味;3)实用审美、农林结合;4)形式多变、时尚易逝。
1.1 因地制宜、传承创新
受制于英国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英国巴洛克园林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与英国本土实际情况相结合,并改善园林的整体景观效果,体现出因地制宜的特点。15世纪随着航海贸易和殖民地的拓展,越来越多的植物引入英国,给原本植物品种有限的英国园林增添了光彩,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英国人始终保持对不同植物的热情,并从王室到平民渐渐形成了钟情园艺的传统,英国巴洛克园林发展时期,植物多样化的应用也在加强,园林的植物色彩日益丰富。同时多雨的气候使得英国贵族和民众对具有丰富色彩的植物情有独钟[2](图1)。多雨的气候使得英国园林中的亭、廊使用广泛[3]。利文斯庄园里有椴树修建的长廊,在提供避雨功能的同时,能很好地融于整体的园林环境。同样,在温斯顿贝金汉庄园(Garden and House at Upper Winchendon)中也能看到18世纪20年代左右由法国设计师德在拉·安谷威利(Dezallierd`Argenville)设计的植物拱廊(图2)为避雨和漫步提供设施空间。同样的拱廊案例在当时巴洛克庭园中不胜枚举,例如福德爱贝的多赛特庄园和斯坨园就有类似的拱廊[4]。
另一方面,多雨的气候使得植物具有良好的生长条件,草坪、绿毯、迷宫、植坛等植物要素更多地在巴洛克园林中得到应用。对比意大利巴洛克园林会发现,意大利花园中更多地运用石作雕塑,这是由于意大利盛产石材、雕塑家众多,所以雕塑成本远低于英国,为了扬长避短,英国更多地选用铅制雕塑或者造型植物以获得更好的园林装饰性[5](图3)。英国园林中草坪的应用广泛,甚至很多时候代替了石材和铺装场地,对比那不勒斯晚期巴洛克园林卡塞洛庄园和英国查兹沃斯庄园的水轴可以发现,欧洲巴洛克园林中常用的石材及砾石步道在英国却改成了单纯的草坪步道(图4)。这样的案例还出现在其他英国地方上的庄园中,汉普郡的哈斯特布朗修道院中的运河两侧使用了草毯步道,这样使得园林与周边的郊野风光更加融合。类似的案例还有喷泉修道院园林中的水道。由于丘陵地形的限制,在英式巴洛克园林中很少能看到雄伟壮观的大运河,取而代之的是形式不同的喷泉和链式瀑布。
再例如巴洛克式植坛中的草坪花坛是基于英国本土气候条件下的创新形式,不仅简化了养护,同时也丰富了巴洛克艺术的表现形式。模纹花坛盛行的17世纪90年代,安妮女王因清教徒的朴素化生活情结,简化了汉普顿宫的喷泉花园花坛,将绿篱替换成了草毯[4]。而这一风潮却得到了很好的延续,1710—1720年,草坪花坛渐渐取代了法式花坛,英式的园林也简化了巴洛克园林原有冗杂的装饰,表现出轻装饰的风格特点,在草坪花坛的边缘有时会有英国人自己搭配的花境以替代法式的模纹绿篱。甚至有的庄园园林主轴线上用草毯取代了常见的规则修剪林荫道[4]。从1710年科威顿庄园前花园版画中,能清楚地看到草坪花坛在英国的营造特点(图5)。这一时期草坪花坛中心会摆放大多以宗教神学为主题的花钵雕塑,同时简化了周围台地壁龛的装饰,而且草毯与周边自然的牧场基底也更加融合。因此,在自然气候和清教宗教文化的双重影响下,英式巴洛克园林中独特草坪花坛非常盛行。
面对不平整的地形,英国人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对称”的设计手法,例如1711年由范布勒改造的位于克莱蒙特的苏瑞庄园,林地被切割成适应下沉的地形。不规则式的林地改造同样出现在1705—1710年的霍华德庄园、墨尔本宫以及波特兰伯爵的堡斯托得庄园。以上这些改造虽然没有革命性地突破巴洛克园林的束缚,但是从中也进一步塑造了英国巴洛克园林特色,并且一定程度上因地制宜地提高了园林的实用价值。
英国巴洛克园林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身园林的造园传统,很多英国本土的造园要素在园林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花坛的营造方面,英国巴洛克园林继承了自中世纪时期产生的结节花坛[6],并丰富了其表现形式。丰富的纹样、多样化的植物装饰其中,给巴洛克园林带来了新的活力。
除了植物造园要素注意与传统结合,也延续了很多传统的景观要素,在英国园林中一直存在着动物的景观要素,英国园林中从中世纪开始就有了饲养鸽子、鸭禽、鲤鱼、鹿、兔等半驯化动畜的习惯,这与生产性的功能有着密切联系,饲养动畜在当时也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并成为当时贵族的造园传统[7]。13世纪随诺曼王朝而来以狩猎为目的的鹿苑景观到17世纪中叶不断发展,早期鹿苑位于庄园的外围或郊野地段,而到17世纪60年代,庄园中的建筑往往位于园林的中心位置,鹿苑景观也更好地融于整体环境(图6)。1660年后随着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贵族饲养鸽子、鲤鱼、水禽等的习俗也复兴起来,部分庄园的鸽舍装饰华丽并被安排在了庄园的重要位置,精致的鱼塘成为贵族驻足观赏的景点(图7)。皇家园林中出现了观赏性和满足狩猎需要的水禽。这些哗众取宠的要素在那个时代便是贵族身份和权力的象征,也最为符合巴洛克园林戏剧性张扬的个性。今天,在英国园林中依旧可以看到这些生动活泼造园传统的延续。
在园林的功能布局上,英国巴洛克园林也照顾到英国人的生活习惯,多在园林中开辟网球场、门球场、铁链球场等功能场地。到奥古斯都园林时期,布里奇曼和范布勒更好地将巴洛克园林与英国的自然风貌结合,尝试探索不规则造园的新方法。可以说英国的巴洛克园林并不是一味地模仿法式园林,在发展的中后期很好地结合了本国现实条件和历史,继承发展了自身的造园传统和特色。
1.2 权力象征、贵族趣味
英国皇室和贵族阶级作为16—18世纪园林建设的主要资助者,对当时英国园林的发展方向起到确定性的作用,因此当时的巴洛克园林体现出满足统治阶级需求并迎合其审美趣味的特点。并且该时期的园林具有明显的权力和财富象征性特征,并在造园形式上表现出突出的炫耀性特点。都铎王朝统治下的贵族阶级在16世纪末兴起了文艺复兴园林的营建风潮,其规则式的种植特征,为后期巴洛克式林荫大道在英国的推广打下了基础。伊丽莎白女王和威廉三世对造型植物的青睐,促进了修剪造型植物在英伦半岛的风行。贵族的推崇,使得修剪造型植物和迷园在英国风行了近2个世纪,其发展程度大大超过欧洲其他国家(图8)。
由于英王室与法国的姻亲关系,使得17世纪英国整体主流造园风格都呈现出“法式”特色。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查理二世受路易十四和勒诺特尔式园林的影响,开始了一系列的园林改造扩建工程,从汉普顿宫的放射林荫道和运河的修建可以看出查理二世希望突出专制集权统治的思想(格林尼治公园、圣詹姆斯林园也能体现出法国勒诺特式园林的秩序感)。
不仅仅王室深受欧洲大陆文化的影响,17世纪中叶—18世纪中叶的100年间,英国王公大臣及贵族的巴洛克园林中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异域风情,帕拉迪奥式及巴洛克式的建筑层出不穷,仿古罗马的园亭、雕塑及方尖碑这些原本不属于英国的造园要素也遍及在这一时期的园林之中。除了与欧洲同源文化的原因,更多地体现了园主人炫耀个人品位素养及游历经历的初衷[1]。这一时期园林成为权利、身份的象征,在约翰·罗斯、乔治·伦敦、亨利·怀斯等造园家的帮助下,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竞相展开造园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统治阶级强化权力的思想诉求。
1.3 实用审美、农林相融
18世纪在巴洛克风格风行英伦后,英国的园林景观表现出分化不同的特点,首先以大贵族为代表的园林充分体现出欧洲精英化的审美和规规矩矩的法国园林范式风格,这类园林以纯净的巴洛克风格园林为主。而占园林主体的乡绅和小地主庄园景观普遍表现出将巴洛克的形式与实用的审美特点相结合,并与农业生产功能高度融合,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17世纪,经济产出本身就是美的一部分(图9)。受限于经济和政治实力不足的条件,其郊野庄园的园林表现出在形制上模仿巴洛克园林,造园内容上突出农业生产性和实用性的特征,这点充分体现了经济发展状况对英国本土园林风格起到的决定性影响。例如,在庄园中,将果树种于不同的花坛中,或者以修剪的果树形成林荫道或护墙。这类庄园的外围农田也是景观的组成部分,农田被林荫道划分成不同部分,林荫道形成景观的控制性骨架,运用不同的几何形体控制农田景观的整体性。这一时期放射式和网状的林荫道在英国乡村也得到广泛的运用[7](图10)。
林荫道很多被设计成放射线或者矩形相交的形式,随着林荫路、庄园的边界得以扩大。林荫道所及的范围成为贵族和地主占领土地的象征,大贵族的园林中林荫道通常形成网状结构,而庄园建筑位于网状结构的中心位置以控制整体布局,而乡绅庄园受制于财力,通常只有一条中心林荫道,庄园位于中心林荫道的轴线上(图9)。林荫道的广泛运用还与英国当时的造园基础有一定关系,15—16世纪英国兴建过很多文艺复兴式的林荫道[8]。在此基础上,1664—1720年间受圈地运动土地扩张以及巴洛克风格影响,英国林荫道的建设得到空前扩大,波伏特郡甚至出现了夸张的放射式林荫道[9]。在林荫道的营造方面,英国人也将透视法与物理原理相结合。例如在汉普顿宫外围林荫道设计时,位于林荫道的2/3处设置了盆地水池,利用地形,刚好可将建筑及周边的景色映衬于水池之中,形成戏剧化的观赏效果[4]
。林荫道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重视实用价值,不少庄园的林荫道成为骑马的马道。通过林荫道,英国巴洛克园林的规则式结构得以延伸至农田和郊野环境之中,最后实现了农林景观的融合。
实用性的审美不仅体现在园林的道路和空间组织上,在装饰和构筑上也有所反映,例如从18世纪开始,铁艺门开始逐渐替代石门或者其他材质的大门,这不单纯是迎合贵族的审美情趣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实际功能的要求——18世纪初马车开始在贵族中普及,为方便马车的进出,各个庄园纷纷换上了铁艺门栏。另外为适应不断扩张的土地,庄园将围墙换成铁艺栏杆,如此园内景观与自然更好地衔接,从外可视的园景也成为贵族赖以炫耀的资本。后来,铁艺栏杆也被抛弃,形成了以隐垣为主的庄园边界。
林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条件的支持下得以快速发展,其兴盛的根本原因是木材具有丰厚的投资价值,因此也自然而然成为17—18世纪英国本土风景园林的重要部分,总体来看,18世纪初期的英国巴洛克园林从花园到林园,再到农业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上表现出逐渐融合的趋势,并体现出强烈的实用主义审美特征。林园的建设在17世纪中后期—18世纪初形成风潮,林园的规模和尺度成为复辟时期和光荣革命后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Plantations Equals Gentlemen[7],图11)。甚至在1717年,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庄园把原有复杂的花坛直接改成了林园(贝尔顿庄园)。
18世纪前20年,英国林园的形式也不断丰富,较17世纪对称规则的形式,18世纪初的英国巴洛克林园道路先是出现了不对称的几何形态(布伦海姆宫,1709年),后出现了规则整形结构控制下的自然形态路网及种植布局(霍华德庄园,Ray Wood),因此园林景观与自然景观更加融合,而且这些变化都出现在奥古斯都式园林正式出现之前。1710年后的英国巴洛克园林,不再以汉普顿宫那种宏伟的放射大道作为美的唯一标准,更强调对过去英国自然林和中世纪鹿苑景观的追忆,改良的巴洛克林园也为日后自然风景园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
1.4 形式多变、时尚易逝
英国巴洛克园林进入18世纪初的前20年,园林的形式变化频繁,表现出临时性的特征,这体现出了这一时期英国园林主流审美尚未统一的局面。传统贵族和新贵族修建园林攀比炫耀成风,也促使这个时期园林的风貌更加多变。往往庄园的一处刚刚建成就要面对修改调整的命运。以查兹沃斯庄园为例,乔治·伦敦和亨利·怀斯1700年在庄园南侧建立的花坛仅存在不到6年就被新的设计替换了,而链式瀑布于1696年完成,紧接着1703—1708年又加盖了托马斯·安特尔的庙宇,无独有偶,庄园南侧的花坛于1702年建成了水池。还有很多的变化在这一时段的庄园中进行着,而庄园的外围郊野地也经历着迅速的几何化改造。庄园的这些变化体现出财富迅速积累的时代特点和英伦园林审美摇摆不定的整体状态。
2 结语
英国巴洛克园林在发展中一直深受法国园林的影响,但是其规则式园林的规模和艺术价值远不及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作品。在斯图亚特王朝时期以后,受新兴资本主义发展和贵族权力回归影响,英国巴洛克园林在经济、政治、宗教、文化几个方面得到助力发展。在18世纪初发展达到鼎盛阶段。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英国巴洛克园林也与本国现实条件与造园特色结合,并涌现出一系列具有英式特点的规则式园林作品。到18世纪20年代,英国的巴洛克式园林逐渐与自身特点相结合,形成了更加独立自信的营建方式。具体表现是园林中林园地位提升以及简化自由布局与周边农业景观及自然景观的融合,园林的使用上也更加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特点。造园手法上的成熟和文化经济上的自信、繁荣催生了极具英国本土特点的自然风景园。因此,这种将自身文化及传统相结合,因地制宜的改造方法对我们当下的园林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让我们更好地反思当下中国应当以什么样的思想和方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 Ridgway C, Williams R. Sir John Vanbrugh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Baroque England 16901730 [M]. Sutton Publishing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National Trust, 2000.
[2] 郦芷若,朱建宁.西方园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91-297;171-178.
[3] 朱建宁.西方园林史:19世纪之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39-148.
[ 4 ] F a c q u e s D . T h e F o r m a l G a r d e n [ M ] . S u t t o n Publishing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National Trust, 1998.
[5] 针之谷钟吉,邹洪灿.西方造园变迁史:从伊甸园到天然公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18-238.
[6] 李雄.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34-41;125-128.
[7] Williamson T. Estate Management and Landscape Design[M]. Sutton Publishing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National Trust, 2000.
[8] (英)特纳.世界园林史[M]. 林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94-221.
[ 9 ] 施瑛,潘莹.自然风致园产生前英国的造园活动:17世纪中后期英国对林园建造的回归[J].城乡规划·园林景观,2010(7):130-133.
作者简介:
林荣亮/1988年生/男/山东青岛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北京 100083)
李 雄/1964年生/男/山西人/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本刊编委(北京 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