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园林

基于网络评论的女性游园者历史景观感知研究——以天津中心城区历史公园为例

作者:张天洁 张晶晶 师宇豪

张天洁 / ZHANG Tian-jie

张晶晶 / ZHANG Jing-jing

师宇豪 / SHI Yu-hao

摘要:尝试从女性游园者视角,统计分析相关网络评论数据,自下而上地解读其对天津中心城区历史公园的景观感知。基于图像分析,揭示女性游客在视觉上较偏好建筑、小品、植物等景观元素;基于文本提取关键词,归纳剖析其对历史元素、园林风格、园内活动、改造实施等的多样感知和态度。女性游园者相关历史背景和价值认识较缺乏,有待合理引导;其感知重视个体儿时记忆,贴近日常生活需求,可为历史公园保护更新提供有益参考。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历史公园;女性;景观感知;网络评论;保护与更新

文章编号:1000-6664(2016)03-0030-07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6-01-01;

修回日期:2016-01-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478299)和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编号20610)共同资助

Abstract: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es about female park-goers' internet reviews, the research makes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on the renovation and regeneration projects of historical parks in Tianjin's central area via a bottom-up way. Based on picture analyses, the research reveals female park-goers visually prefer landscape elements lik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sketches and plants. The paper further extracts key words of review texts, and makes inductive analyses on their diversified perception and attitudes on historical components, landscape style, park-going activities, renovations, and etc. As for female park-goers, their understanding about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landscape values is insufficient, and needs appropriate guidance. Their perceptions emphasize individual childhood memories, and are sensitive to daily life needs, which can provide indispensable reference to the preserv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historical park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istorical park; female; landscape perception; internet review; preservation and regeneration

历史公园的保护与更新正在世界范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3]。与古典园林遗产不同,历史公园还具有当代的使用功能,需要兼顾保护与更新的双重目标[4]。就中国而言,现存的历史公园大多源于近代开辟的城市公园。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园林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5],是研究我国园林近现代转型的活样本,也是当前高密度中心城区宝贵的公共绿色空间资源。在快速城市化运动的巨大冲击下,尽管尚缺少必要的保护与更新标准,这些历史公园已开始实施相应的改造,在迎合新的发展要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在从上至下的改造策略叙述之外,亟须自下而上的考察公众对历史公园改造前后的景观感知。

对于景观感知,现有相关研究多采用现场访谈、调查问卷等传统方法,易受到较多因素的限制,例如问卷发放时空和数量的局限性、视觉感知呈现的难度、参与者的可访问性弱、样本有效性不足等[6]。当前互联网时代网络数据普遍覆盖并深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我们分析公众的景观感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例如,大众点评网作为第三方点评网络平台已发展成为公众生活的必备工具之一①。公众自发自由点评,评论多描述其内心的客观真实感受,数据量大、图文并茂、涉及的内容丰富。而且其平台覆盖面广、用户多,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数据的全面性和较高的可信度。鉴于此,本文以天津中心城区现存历史公园为例,选取大众点评网2006—2015十年间的相关网络点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图像和文本两部分。统计发现,女性游客的点评数量超过70%②,内容丰富,构成网络评价的主体。本研究因此聚焦女性游园者,从视觉偏好、文本关键词等角度综合辨析其对于历史公园的景观感知和态度。以期更好地认识女性游园者对城市公园、景观遗产的多样感知与需求,为今后规划师、风景园林师更充分地了解社会性景观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政策制定者同公众的沟通。

1 天津中心城区历史公园及其网络评论概况

天津的历史公园是研究我国城市景观现代转型的重要案例。作为曾设有九国租界的“超殖民地”(hyper-colony)[7]和清末新政自主维新的重要试验场,天津既辟设了原英维多利亚、英义路金、英久不利、英皇后、德、法、俄、意、日本大和等彰显各宗主国特色的租界公园,又在华界相继建成了劝业会场(中山公园)、种植园(北宁公园)等寓教于乐的大型公共园林[8]。这些公园中有相当数量保留至今,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城市记忆,但同时也经受着设施老化、过度使用和维护资金不足的困扰。2009—2012年,天津市政府启动了全市范围大规模的提升改造工程,许多历史公园经全面改造后免费向公众开放,进一步成为同市民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场所。一方面,前述提升改造工程亟待开展使用后评价,以期为今后历史公园的保护和更新提供必要依据;另一方面,公众特别是女性游客对这些历史公园在改造前后持续关注,自发自由点评,数据量大、内容丰富、可信度高,为我们分析其景观感知提供了基础。

本文选取天津中心城区6座历史公园作为考察对象(图1,表1),主要依据:1)该公园的女性游园者评论数量超过100条,数据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分析性;2)该公园主体建成于1949年之前,2006—2015年间经历过较大规模的改造提升工程;3)该公园有一定数量物质性、非物质性的景观遗存。

统计大众点评网相关数据,女性游园者对这6座历史公园的评论数量占总量的70.4%(图2),是该网络评价的主体。将点评数量同公园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北宁公园的面积(57.87hm2)较大,但是评论数量和人民公园(14.21hm2)接近,表明公园的点评数量和面积并不完全呈正相关,可能还与其地理位置、知名度、可达性、周边居住人群的密度等其他因素有关。据该网站注册信息,这6座公园的女性点评者,95%以上都为天津本地居民,70%以上的年龄在25~40岁之间(图3)①。这一年龄段的女性构成了网络评论的主体,因此是本研究讨论分析的主要对象。对于25岁以下、40岁以上的女性,很可能较少使用该网络平台,其景观感知数据有待于采用问卷、访谈等其他方法来获知。

2 基于照片的女性游园者视觉偏好分析

女性游客的网络评价包含有评论文本和上传照片两大部分。视觉偏好性主要依据女性点评者自由上传的照片②,按景观要素——建筑、植物、水体、小品、园路、硬质铺装、假山——分成7类统计(图4),并运用GIS进行空间分析(图5-1~5-6)。

结果显示,女性游客偏好的景观元素主要为建筑、小品和植物3类。据上传的照片,建筑要素中主体建筑以及亭台楼榭对女性游客的吸引力较大,分别占各公园照片总量的26.7%、48.4%、13.3%、1.7%、14.7%、59.8%①。其中亭、廊等出现率较高,这类要素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既增加游客游览路径中的景观视觉效果,又能提供半私密性的休憩空间。此外,民园体育场的建筑为新建,采用了同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欧式风格,并没有保留历史性结构,但游客接受度仍较高。

植物亦受到女性游客关注。例如人民公园月季园的照片,是照片总量的17%;睦南公园以月季为主题,其植物要素照片占62.8%;中心花园并没有种植观赏型花卉,但植物要素仍占24.1%。照片中呈现的植物以月季、海棠、菊花等季节性花卉为主,较适宜在天津生长。园林小品照片中,景观石、门牌坊、指示牌等出现率较高。这6座公园中,人民、北宁公园有一定面积的水域,睦南、中心花园设有喷泉,这4座均有相关水景照片上传,分别占上传照片总量的16.7%、9.4%、5.0%、5.2%,多呈现湖水、瀑布、喷泉等景象。

3 女性游园者网络评价的关键词分析

除照片分析之外,本研究进一步对女性游园者的全部评价文本进行关键词提取解读,按照历史性元素、公园风格、园内活动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对于公园的历史性元素,女性评论者更倾向于分享自身作为个体的经历和感受,提及频率很高的是“儿时记忆”,分别约占总数的19%(人民公园)、52.9%(北宁公园)、24%(中山公园)、6.0%(睦南公园)、16.0%(中山公园);而民园体育场的相关评论有25.8%回忆起“足球场”,11.9%提及“演唱会”,7.5%说起“看比赛”,均为改造前的经历。评论中常会说起:人民公园是“小时候最经常来的公园了”;中山公园是“小学时候经常去给烈士扫墓的地点”“很喜欢这里,小的时候就常常来(睦南公园)”。但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游客的评论极少整体性介绍公园的历史。例如,对于人民公园的园名,“这4个字是毛主席题写的,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第二处”,但这一信息提及率仅1.6%。同时,也只有6.5%的女性游客说起人民公园在新中国成立前曾是天津著名的“私家园林”。对于睦南公园,仅4.3%的评论提到了其始建于租界时期。评论对公园历史的描述也较模糊,例如点评中心花园是“非常有年头的公园”。这说明女性游园者对公园整体性历史背景关注度不高,了解较少,更为重视自身个体的“儿时记忆”。

在已消失的物质性景观元素中,较多提到的是旧有的动物和游乐设施,例如人民公园的孔雀和老虎、北宁公园的大象和长颈鹿滑梯等。有女性游客写道:“北宁不如以前了。小时候那么多动物,那么多人,还有我最爱的滑梯,那是北宁的标志啊!现在全没了……小时候美好的回忆都找不到了……”。关于中山公园,有女性游客说起:“小时候经常荡秋千,现在没有了,也没有小孩玩的东西,郁闷啊”。中心花园的点评写道,“开放式公园,小时候总到这里来玩,和现在的环境一点都不一样,记得曾经游乐项目挺多的,想起来还是挺怀念的”。鉴于女性点评者的年龄大多在25~40岁之间,对童年时相似的游园经历仍记忆犹新。而且这一年龄段的不少女性点评者是带着小孩一起逛公园,自然而然对小朋友感兴趣的动物、游乐设施等有更多的期望和关注。

在公园现存的历史性物质元素中,园区主景或具有历史含义的构筑物对女性游客的吸引度很高。例如,北宁公园有24.1%的女性点评者提到了致远塔,有评论写道:“这里最明显的景观就是白色的致远塔。”中山公园有25.6%提到了孙中山雕像和纪念碑。睦南公园有10.3%提到了罗马式柱廊,并称赞其“气质典雅”或“古典”。人民公园带有镂空花窗的围墙也受到关注,有女性游客写道:“公园有围墙,觉得它跟周围的闹市似乎是隔绝的,有一种闹中取静的悠闲感觉;喜欢这种围墙,有古时候的感觉,这是比较繁华地带,也算闹中取静吧。”在特色景观元素的基础上,女性游客对公园的风格也有着一定的认知。据各公园评论,23.1%的女性游客认为北宁公园是中式,19.2%指出睦南公园是欧式,19.5%认为民园体育场是欧式。这3座公园内特色性的建筑和构筑物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女性游客对公园风格的判断。

园内活动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锻炼身体,分别为15.5%、5.6%、31.2%、27.4%、25.2%、10.4%。作为女性评论者,对于适合带孩子的公园会有特别的关注,其中人民公园是这6座历史公园中唯一一座设有游乐场的公园,14.9%的女性游客对此进行了点评;北宁公园则有7.6%的女性游客专门指出该园改造后缺少游乐设施。人民、北宁、中山和睦南公园分别有3.5%、7.8%、1.6%、7.7%的评论提到“带孩子”,分别有3.3%、4.7%、4.0%、3.4%提到适合情侣约会。公园及其附近的餐饮娱乐设施也较受女性游客关注。中山公园高达19.2%提到了小吃街,有点评写道:“说起中山公园,从中山路通往公园的路上有很多小吃店,以前就是,现在都是装修的很好的店铺了,价格上去了,韵味少了些。”民园体育场改造后也引入了商业娱乐设施,17.0%的女性游客提及了西餐咖啡,7.5%提到了购物。健身、带孩子、约会、餐饮这些活动均同女性游客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成为评论较多的话题。

睦南、中心花园和民园体育场位于原英、法租界内,面积较小,功能相对单一,女性游园者较多评价的是公园的特色和活动。对于睦南公园,有27.4%的女性游客提到晚上有很多人散步,18.8%评论适合举办婚礼,17.1%提到园内自发组织的唱歌活动。对于中心花园,高达62.8%的女性游客提到了相亲活动,民间自发组织的相亲会定期在此举办,已成为津城一大特色,但也有女性游客认为公园周末被“相亲大队占领,总是乱哄哄的”。民园体育场是历史文化名街五大道的地标之一,28.3%的女性游客说起了五大道,19.5%提到了观光马车,该特色观光线路的起点和终点均是民园体育场。

此外,对于人民、北宁和中山公园中的评价中,“免费”一词出现的频率均较高,分别为28.7%、12.3%、55.9%。可见公园作为公共服务设施实行免费是非常有意义的惠民政策。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9.4%的居民逛公园时间较免费开放前增长1倍以上。“环境优雅”一词的出现也较频繁,分别为10.2%(人民)、17.0%(北宁)、25.6%(睦南)、9.4%(民园)、18.4%(中心)。北宁公园为中国古典风格,“整个公园古香古色的,绿草环湖,绿树成荫”,面积最大且景观元素最丰富;睦南公园和中心花园尽管面积小,但采用了明显的几何式造园手法,以开敞绿地、规则花坛、西方古典式喷泉和柱廊等为主景。这3座公园“环境优雅”的点评率最高,可见女性游客更青睐环境较和谐统一的公园。中山公园的设计理念是“中西合璧”,但鲜有“环境优雅”的点评,而有27.2%指出其“公园小”,有的甚至评论“跟社区的健身园差不许多”,新修的建筑“怎么和民园一样的造型呢。建筑师太偷懒了,到处用,有点不伦不类”。园小人多、风格混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游客对公园的环境氛围感受。

女性游客对人民、北宁和中山公园中的评价中,“改造”一词的提及率也较高,分别为9.4%、63.2%、32.0%,可见改造提升工程为公园带来了较大的变化,因而引起了关注。据具体的评论文本,将其对改造的态度分为较好、中立、较差3类,认为改造后较好的比例分别为82.7%、92.9%、90.0%、91.7%、64.7%、73.5%,说明大多数的女性游客对公园提升改造工程持正面评价,较多谈及“变漂亮”“环境不错”“景观多”“干净”等,而鲜少从景观遗产保护角度谈论历史遗存的完整性、真实性等话题。负面评价比率低,多针对公园内及周边环境不协调、配套设施不足、“找不到小时候的感觉”等问题。

4 结语

综观前述关于天津历史公园的网络评价,由于超过70%以上女性点评人的年龄是25~40岁之间,相关分析主要呈现了这一年龄段女性的景观感知特征。可以发现,该年龄段的女性游园者同当前专家的景观遗产保护理念尚存有较大的差异。其评论极少整体性介绍公园的历史,少量对公园历史的描述也较模糊简短,无一提到历史公园的设计者,对同公园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亦知之甚少,也极少评论历史公园的艺术价值。在公园内的景观元素中,女性游客对历史性建筑较为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其对公园设计风格的判断。对植被的描述多为是否美观,注意到季节性变化,但鲜少关注其历史价值、本土特色等。对于公园内的活动,女性游客提及率较高的是健身、带孩子、约会、餐饮,但鲜少提及教育活动。这些历史公园作为市民接触自然、接触本地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相关环境教育的功能亟待增强。鉴于前述的问题,历史公园的更新设计可以适当增加相关的设施,介绍公园的历史背景、设计师生平、特色景观元素等,让更多的游客能有机会了解历史公园的多重价值,增进其对景观遗产的保护意识。

研究发现,对于公园的历史性元素,该年龄段女性游客的评论更重视自身个体性的“儿时记忆”,对童年游乐设施和动物的消逝表达出深深的怀念之情。由于女性点评者的年龄大多在25~40岁之间,儿时有着相似的游园经历,成年后对这些景点的消失不免触景生情。而且一定数量的女性点评者是和孩子一起逛公园,自然而然对小朋友感兴趣的动物、游乐设施等有更多的期望和关注。然而,女性游客对“儿时记忆”的这种情感有时同专家所关注的景观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相矛盾。例如,北宁公园2010年改造提升的目标之一是恢复其原有的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因此拆除了同此风格不符的大象、长颈鹿滑梯等。这些现代游乐设施建于20世纪60年代,对已有100余年历史的北宁公园而言历史价值不高,风貌上也不够协调,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它们不仅仅是滑梯,不仅仅是游乐设施,更是几代天津人的童年记忆”。很多评论对滑梯的拆除提出批评,纷纷写道:“古典园林风格,听起来很有艺术范,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指出,艺术是要服务于大众的”“看着他们被拆毁仿佛心在滴血,好伤心”“小时候就记得陪伴我们长大的大象滑梯,每次去那里总是拉着爸爸妈妈陪着我玩,后来滑梯拆掉了,好怀念啊,如果它还在,就可以带宝宝一起回忆童年了”“如今的北宁公园,已经一点游乐设施也没有了,小孩子们大都不喜欢去”。这也再次证明,公园同使用个体/群体有着无尽的联系,是充满记忆的景观。在追求历史风貌协调的同时,市民记忆如何延续、各年龄层次市民的需求如何满足也需要纳入到历史公园保护更新的考虑范畴。

此外,女性游客作为公园的日常使用者,其对历史元素的价值认知尽管缺少专业知识,但却源于生活,是细微、有深度的,有时可以为专家及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2008年天津人民公园改造方案出台时,曾计划拆除公园围墙还绿于民,但市民自发掀起了“请不要拆除人民公园的围墙”活动。女性游客的相关评论写道:“人民公园是青砖黑瓦,做工非常有特色的传统围墙,绝对不应该拆!人民公园最早就是中式园林,为什么都要向欧洲学呢?人民公园围墙下非常安静,感觉很好,拆了一点感觉都没有了”“现在围墙外的大树已经很大,难道这种围墙需要拆除么?有这墙才叫人民公园,没了就不叫了”。这些呼声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经慎重考察调研,认定现有围墙本身具有镂空的透视感,契合开放性要求和中式园林格调,最终保留了围墙。诚然,历史公园的保护与更新需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但不能全然表达当今时代的品位和喜好。包括女性在内的游客感知提供了难得的细致入微的丰富信息,有助于辨识历史公园的独特性,有助于实现尊重历史、传承特色、循序渐进的保护与更新。

注:文中引用文字和照片除注明外,均选自大众点评网相关评论。

参考文献:

[1] Woudstra J. Introduction: The Regeneration of Public Parks[M]// Woudstra J, Fieldhouse K. The Regeneration of Public Parks. New York: E&FN Spon, 2000: 1-8.

[2] 朱晓明.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3] 丹尼尔·纳德切克,杨锐.遗产保护:文化景观与美国的风景园林行业[J].中国园林,2009(12):19-23.

[4] 周向频,刘曦婷.历史公园保护与发展策略[J].中国园林,2014(2):33-38.

[5]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6] Roth M. Validating the Use of Internet Survey Techniques in Visual Landscape Assessment: An Empirical Study from German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6(78): 179-192.

[7] Rogaski Ruth. Hygienic Modernity: Meanings of Health and Disease in Treaty-Port China[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8] 张天洁,李泽.混杂现代性与公共空间:浅析近代天津的公园发展[J].新建筑,2012(5):33-40.

作者简介:

张天洁/1978年生/女/湖北宜昌人/博士/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近现代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文化遗产保护/本刊特约编辑(天津 300072)

张晶晶/1990年生/女/河北沧州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在读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072)

师宇豪/1995年生/男/北京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在读本科生(天津 300072)


图1 6座历史公园在天津原历史街区和当前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区位(作者绘)


图2 历史公园点评数量统计及同公园面积的相关性分析图(作者绘)


图3 女性评论者的年龄结构统计图(作者绘)


图4 女性游客视觉偏好性统计图(作者绘)


图5-1 女性游客视觉偏好性空间分析——人民公园(作者改绘自大众点评网)图


5-2 女性游客视觉偏好性空间分析——北宁公园(作者改绘自大众点评网)


图5-3 女性游客视觉偏好性空间分析——中山公园(作者改绘自大众点评网)


图5-4 女性游客视觉偏好性空间分析——睦南公园(作者改绘自大众点评网)


图5-5 女性游客视觉偏好性空间分析——民园体育场(作者改绘自大众点评网)


图5-6 女性游客视觉偏好性空间分析——中心花园(作者改绘自大众点评网)

(编辑/李旻)

 

基于网络评论的女性游园者历史景观感知研究——以天津中心城区历史公园为例

坚持历史性、真实性与完整性——以恢复瞻园历史风貌扩建工程为例

城市交通对北京大型城市公园假日游憩出行利用的影响作用研究

中国花卉旅游发展轨迹研究

中国园林三十年之问

英国巴洛克园林的本土造园特征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