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国内文化界有识之士惦念已久的《芝加哥手册——写作、编辑和出版指南》(以下简称《芝加哥手册》)中译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最初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专门组织的一批资深编辑编成,1906年初版发行后,很快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赢得了广泛的好评,甚至被誉为“编辑圣经”(Editors’Bible),一再重印和再版,如今面世的已经是第16版。该书的英文原版书在封底上自称是“所有文字工作者的必备参考书”,这种“自卖自夸”倒也并非夸大其词。由于体量庞大、内容繁多,该书一直未有中译本,高等教育出版社此次组织了一个翻译团队,历经数年翻译、勘校,最终付梓印刷,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
《芝加哥手册》的读者对象是写作者、编辑与出版者。全书分为出版流程(The Publishing Process)、格式与用法(Style and Usage)、文献资料(Documentation)三个部分,共计16章,囊括了写作、编辑与出版的方方面面,既能够解决作者在写作中所面临的诸多细节问题,也可以为出版行业工作者提供系统、专业且提纲挈领的宏观指导。
《芝加哥手册》的一大特色是“全”,堪称写作、编辑与出版的“百科全书”。无论你想了解出版的基本流程,还是标点、缩写、术语的具体规范;无论你想学习版权授予的相关知识,还是索引编制的注意事项,《芝加哥手册》都能提供准确、权威的参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如此驳杂的内容、繁多的要点都被井然有序地编进整体结构体系中,并附有一目了然的目录和索引,使得整本书脉络清晰,便于查阅。
我们可以把这本书理解为“芝加哥格式手册”(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由此可见,文字的格式规范是该书的重中之重。英语“style”一词有格式、样式、风格、格调的意思,作为一本工具书而非美学专著,《芝加哥手册》所讨论的自然不是审美风格,而是文字的格式规范。因而,该书的第二部分“格式与用法”所占篇幅最大(共有9章),第三部分“文献资料”所涉及的实际上也属于格式问题。
格式既是写作中必须时时注意的细节,也是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内容,《芝加哥手册》对其着墨甚多的意义不言而喻。写作讲究为文之道,“文”之所以为“文”,不仅基于它要表达的内容和意蕴,而且倚仗外在的“体”。这个“体”在审美层面上指的是语言的风格、文章的体裁,在实用层面上指的是文字的准确、体例的规范,即格式。因此,为达到“为文”的基本要求,该书详细描述了语法、标点、拼写、术语、数字、缩写、外语、引用、参考文献、索引等环节需要遵守的规则。
对格式规范要求更为严格的是本来就应该严谨的学术著作与论文,因此该书对沉浸于学术研究的学者、学生和编辑的价值尤为突出。从内容上也可以看出,该书的很多章节要点都是针对学术写作的。近年来,学术诚信与规范问题成为我国政府、文教机构、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也是我国学术研究逐步走向成熟并与世界接轨的一种表现。不过,国内对学术规范的重视目前仍大多停留在呼吁学术道德的层面上,急需实际制订一套学术界普遍认可的、统一的技术性标准。[1]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本经过了时间与实践检验的、可靠的写作与编辑工具书,《芝加哥手册》全面地介绍了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写作规范,尤其是学术写作规范,对指导与规范学术研究、写作与出版的意义不容小觑。
在该书的基础上,芝加哥大学出版社还出版了一系列同类书籍,如以大学本科、研究生、青年学者为对象的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撰写手册,以及更加精专的针对引用、索引等细节规范的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目前致力于打造《学术规范与学术养成系列丛书》,除《芝加哥手册》外,还引进出版了《芝加哥学术生涯规划》《社会科学学术写作规范与技巧》《正确引用:引用格式快速指南》等,并即将出版《大学生论文写作指导》《从学位论文到学术专著》《怎样为书籍做索引》《数字论文》,接下来还会继续丰富与充实这套丛书,以期为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和中国学生的学术训练提供全面、系统、专业的指导和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芝加哥手册》针对的是英语写作、编辑与出版,但是在当前文教领域日益全球化、学术研究也要与国际接轨的背景下,非英语国家也有相当可观的英语写作、编辑与出版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书中的许多内容或者具有普遍适用性,或者对汉语写作、编辑与出版有借鉴意义。与此同时,当下的许多学者呼吁制订中国学术界自己的写作规范,相信《芝加哥手册》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注释:
[1]王笛.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谈中国问题与西方经验.开放时代,2001(12):56-65.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