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编辑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校对内容备考指南

作者:黄静

囗 黄静

[摘要]文章以2014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实务”“中级实务”试卷中的校对题为例,解析考点及答题技巧,以期对考生厘清知识要素,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实践,切实掌握校对技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校对 实务 标准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出版物复制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校对的优劣密切关系着出版物的质量。列宁曾说,“最重要的出版条件是:保证校对得很好。做不到这一点,根本用不着出版。”[1]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出版环境的日益复杂,出版节奏亦愈加快速,校对的职责和功能在实际的出版实践中呈现弱化趋势,而编校人员的技能缺失直接导致出版物质量的整体下滑。以此为鉴,历年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均设置相应考点,一方面测试考生的知识水准和技能水平,另一方面意在发挥国家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业务素质。本文试以2014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初级、中级“实务”试卷中的校对题为例,解析考点及答题技巧,以期考生能够厘清知识要素,在备考和日常工作中都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实践,切实掌握校对技能。

一、校对题考什么

在“初级实务”和“中级实务”试题中,对校对知识和技能的考查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形式出现。选择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一般各占3~5题,总分值为10~15分。考查内容多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如2014年涉及的有“校对的功能”“校对的操作方式”“校对的基本方法”“校对的基本工序”“责任校对”等,以及由以上概念延伸出的“校异同”“校是非”“点校”“连校”“读校”“分校”“对片”“誊样”“通读”“核红”“文字技术整理”“对校法”“本校法”“理校法”“他校法”“初校样”“二校样”等概念。

此类基础性知识在考试辅导教材中都有讲解,考生不需死记硬背,只要结合日常工作,在熟悉编校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即可理解。考题常将各个概念掺杂或以误代正,来测试考生是否真正把握了相关知识内容,如“中级实务”试题第48题:

关于书刊校对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校样必须经过初校、二校、三校和通读

B. 一般图书的专业校对应不少于三个校次

C. 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可增加校次,但不宜 超过五个校次

D. 外校人员不得独立负责一个校次

E. 终校必须由本出版单位内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围绕“校对”,串联起“校次”“校对工作制度”“校对主体”等更为细致的知识点,正误皆存,综合所学,可知此题答案应为ABE。不少考生对概念认知度不够,稍有犹疑,便将D也列为正确选项。实际上,校对工作与审稿工作有所不同。外审人员确实不能独立负责一个审级的工作,而外校人员是可以独立负责终校之前各个校次的,《出版专业实务·中级》介绍了关于“社外校对管理”的知识,其中就涉及“外校人员一般只能承担一校、二校的任务”。此外,校对的次数越多,显然对出版物的质量越有保证,不过同时生产成本也增加。对某种具体出版物究竟应该增加多少校次,可以由出版单位根据出版物的特点和相应的成本因素来自由选择决定,并没有刚性的规定,所以C项也是有误的。由此可见,在掌握概念时要注意准确度和清晰度,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初级、中级试卷中校对综合题的分值均为20分。其中,初级试题要求以对校方式改正校样,中级试题要求以通读方式改正校样。前者有原稿,重在考查校异同的能力,同时兼及部分校是非能力;后者则无原稿,全面考查校是非能力,难度明显大于前者,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较高。由此,在两份试卷的设计上,既兼顾基础性、全面性,又适当有所区别,拉开差距。我们以2014年初级、中级试卷中的两道校对题为例,梳理一下考点分布情况,详见表1。

书刊常见差错类型有内容差错,汉字差错,汉语语言差错,外文、汉语拼音差错,标点符号用法差错,数字用法差错,量和单位使用差错,插图差错,表格差错,公式和算式差错,相关项目不一致,辅文的构成或格式不规范,其他格式差错等十三种。由于考试本身特性,校对题不可能涵盖全部差错类型,从表1中可看出,2014年校对题设置的错误主要集中在汉字、排版格式、标点符号、量和单位、数字用法等方面,与往年并无太大差别。

具体来说,涉及的汉字差错有别字、颠倒字、漏字、多字等。格式方面有字行左右位置、字体、分段、字符间距、接排、行距、段落位置差错或不规范等。以上两类是考查的重中之重,占了大半分值。标点符号部分则涉及句号、问号、书名号和连词符等用法差错,唯连词符校改有一定难度。往年还考查过破折号 、百分号、引号、省略号、间隔号等。对量和单位使用、数字用法的考查虽分值不多,却属高频考点、也是难点,最易失分。

二、校对题怎么考

考试是一面镜子,反映出编校人员的日常工作状况;考试也是试金石,考查编校人员的综合素质。答好校对题,需要分析考点,需要技巧,更需要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立足岗位,在出版实践活动中强化训练,不断学习。以此为依托,才可能提升专业素养,保障出版物质量。结合笔者几年来的阅卷感受,以下几点建议供考生在复习备考和日常工作中参考。

(一)注意校对与编辑审稿的区别,规范使用校对符号

历年试题中均有编辑审稿题和校对题各一道,要特别注意两类题的答题方式。前者不需要使用校对符号,在文章字里行间修改或质疑即可,而后者必须使用校对符号进行校改。

校对符号是编辑、设计、排版、改版、查红样、校对等从业人员的共通“语言”。作为基本功,首先,要依据国家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认识并正确使用21种符号,尤其要重视易错用符号,如功能和形式两两相对的接排和另行符号、加大和减小空距符号、左右移符号、上下角符号等。其次,要规范使用校对符号,避免引线穿越字行、交叉、重合,凡校改处皆应在版心外有所体现等,保证校样清晰有序、一目了然。最后,要合理选用校对符号,遇到可用几种符号校改的错处时,尽量选择其中最简便、最明了的一种符号。如在“初级实务”试题第67题的校样中,“病缺乏碘”应改为“碘缺乏病”,“病”与“碘”二字需对调,既可直接用对调符号,也可用改正符号对两个字分别进行校改,甚至可用转移符号来标注,三种方式中,用对调符号显然最为简便。



(二)耐心细致抗干扰,培养良好的校对心理素质

耐心、静心、适心是我国校对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校对职业的高境界。[2]考生失分的大半原因恰恰源于粗心大意,尤其是分值分布较集中的汉字和格式差错。颠倒字、漏字、多字、多余字空、行距不规范等,只要静下心来,都极易分辨,得分并不难。别字和语言差错等,则由于汉字中的音同字词、形似字词、异体字、异形词等较多,极易混淆错用,一字之微,常谬以千里。考生必须高度集中精神,排除干扰,切实进入角色,理解上下文意,方可辨别正误。而沉稳的校对心态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日积月累的工作训练。

(三)高度重视量和单位、标点符号、数字用法

量和单位用法、标点符号用法、数字用法等,向来是校对难点。一般而言,量和单位重点考查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以及中文符号或国际符号的前后一致等。对此,在明确量和单位概念的基础上,牢记一些规则有助于答题。如除了表示酸碱度的pH外,其他都用斜体字母,单位的国际符号和词头用正体字母;一般的单位符号都用小写字母(“升”的符号“L”例外);而来源于人名的单位符号都应用大写字母等。标点符号则应重视连接号、百分号、书名号、引号、间隔号的用法和形态。数字用法方面重点考查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的混用,考生需明确两类数字各自的使用语境,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以上用法,我国均已出台相关规范文件,如国务院198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与国家标准《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3100—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 3101—1993)、《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 15835—2011)等,从业人员要放在手边,时时查阅。

三、结语

在出版流程中,随着人机结合校对操作模式的逐渐推行,“校是非”已逐渐取代“校异同”而成为主流,这也意味着对编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事实上,校对也从来不是什么“简单劳动”,而是“文字性、学识性的创造性劳动”[3]。要达到“文字性”“学识性”“创造性”,编校人员就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兼收并蓄各类知识,不断锤炼基本功,做个名副其实的“文章司令”。

注释:

[1]周奇.校对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出版科学,2003(3):27-34.

[2]周奇.试论校对心理.出版科学,2005(4):35-39.

[3]肖建洲,邓德红,黄登怀.编校合一时代的校对工作初探.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129-131.

参考文献:

[1]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 出版专业实务·初级. 武汉:崇文书局,2011.

[2]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出版与传播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