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民族

城市里,有种爱叫“墙上便饭”

作者:文·图/本刊记者 沈丽

文·图/本刊记者 沈丽


启动仪式


“墙上便饭”创始人亚力坤·奥斯曼


“墙上便饭”源于一个新疆拌面的故事,与意大利那不勒斯地区发起的“墙上咖啡”异曲同工。经过公益人士倡议、打磨,已传遍大江南北。在我们享受美食的时候,为陷入困境的陌生人买份便饭,开启一个温暖故事。将购得小票贴上墙后,任何一位囊中羞涩的人都可以揭下小票递给服务员,免费享用一顿美味的家常便饭。人皆出力,人皆受益,贴上爱心,带走暖心,传递真情。

2016年3月8日,恰逢第106个国际“三八”妇女节,“墙上便饭”公益活动上海站启动仪式在骆驼泉西域餐厅举行。随后的短短两天里,上海另两家餐厅迅速响应投入到“便饭”公益之中。短短十多天,仅上海地区就已募集便饭1000余份。

一面墙,传递一座城市的温暖

2015年,在新疆出现名为“墙上便饭”的爱心公益活动。如今,这片“爱心”走出新疆,经过兰州、北京、天津、河南等地来到上海。活动创始人亚力坤·奥斯曼专程赶赴上海站启动仪式现场。记者注意到,在每个城市的启动仪式上,亚力坤都不辞辛劳亲自到场助阵,为每家餐厅解释说明“墙上便饭”的功能及操作方式。为宣传这一公益活动,他在4个月的时间里行程几万公里,跨过了大半个中国。

半年前的某天,亚力坤与朋友杨军在乌鲁木齐色兰食代餐厅吃饭,目光被一面贴满了小票的墙牢牢吸引——“墙上拌面”。杨军告诉亚力坤,“墙上拌面”是这家餐厅自发举办的公益活动,旨在通过食客在吃饭时捐助拌面的行为,帮助生活困难的人们填饱肚子,类似欧洲“墙上咖啡”的概念。

走进欧洲许多咖啡馆,都能看见墙上贴着一些小票。在众多穿着端庄、一边品味香醇浓厚的咖啡、一边享受午后暖阳的顾客中,偶尔能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拾荒者——他从墙上揭下小票拿给服务员,兑现一杯陌生人已经埋单的卡布基诺。这样,拾荒者也能悠闲地喝上一杯温暖的咖啡,享受慵懒的午后,受人尊重且感受着生活的点滴美好。

“墙上咖啡”的创意在国内仅停留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里,知名度并不高。听了杨军的解释,亚力坤点了一份拌面品尝,又买了20份拌面贴到墙上,将“咖啡”公益做成人人都需要的“便饭”公益的想法已悄然萌芽。

9年前,亚力坤启程参与志愿者服务——“乡村校园志愿者”公益活动使他收获“最美新疆人”的赞誉。2014年8月,亚力坤从新疆海关的领导岗位上退休,进入公益行业“二次创业”;2015年9月精心策划、打造“墙上便饭”这一新的公益项目。他告诉记者:“社会上组织爱心捐款时,捐上几百元或几千元对普通民众而言并不是人人都承受得起的。但在餐厅就餐的人群中,几乎大多数人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购买20元一份的便饭贴在墙上,举手之劳便可捐献爱心。人人都可能会遇到困境,有的人生活条件不好,肚子饿了兜里没有钱;有的人生活条件很好,但某天恰巧出门忘带钱包……他们依然可以到餐厅去吃饭。哪天他们生活条件改善了,可以在买上十份、百份乃至更多便饭贴在墙上,去帮助更多落入困境的人,将那位曾帮助过他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的爱传递下去。”

半年间,全国各地有180余家餐厅响应亚力坤的号召,仅在新疆就有130多家餐厅加盟“墙上便饭”。经朋友引荐,上海骆驼泉西域餐厅总经理韩彬成为了沪上首位加盟“墙上便饭”爱心公益活动的协同发起人。

在“墙上便饭”上海站短短两个小时的启动仪式上,前来参与活动的嘉宾们捐献了400余份便饭。现在起,在骆驼泉餐厅用餐,食客只需支付20元便能购买一份原价25元的公益便饭。韩彬告诉记者,“墙上便饭”能在各大城市推广,原因在于其公益性强、操作方式简单、大众参与度高。普通食客在点餐时“顺手”就献出一了份爱,为城市增添了一点“温度”。

得知活动消息,上海一家公益组织——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代表季龙妹立即赶到骆驼泉餐厅。为爱心公益事业奔走了一上午的她,连早餐都没顾得上吃。一旁的亚力坤对她说:“此刻,您是最需要‘便饭’的人了!”季龙妹点了一份便饭,又以心灵花园的名义捐献了10份便饭,将小票认真地贴到墙上。她在餐厅就餐时曾见过有些人点很多菜吃不完,浪费了许多食物;还在街上看到过乞讨者,他们连肚子也填不饱。她对记者说:“‘墙上便饭’活动的创意真好,或许正有人等待着这样一份暖胃又暖心的爱。”没等到便饭上桌,她又马不停蹄地赶去下一场公益活动……

同一天,上海石八舍韩国料理店加入“便饭”公益;次日,上海西域米道手抓饭提出加盟……正如亚力坤所说,“墙上便饭”公益活动没有版权,便于在更多的大中型城市中复制推广。他希望通过一面面贴满小票的墙,去传递一座座城市的温暖。

各族美食构成的“便饭”

“墙上便饭”发起方在选择加盟餐厅时,主要考查餐厅的价格及服务。他们在设计项目时,着重考虑普通百姓的接受度和承受能力,选择能够提供10~30元便饭的快餐类餐厅作为协同发起人。

目前,全国参与“墙上便饭”公益活动的餐厅中,清真餐厅与普通餐厅的比例大约是7:3。一些城市还融入了地方特色,云南昆明出现了“墙上米线”;在新疆,好几家蒙古族特色餐厅也加入公益活动……“便饭”正在为各民族食客提供便利。

上海最初三家“便饭”餐厅,都是清真餐厅。启动仪式上,有位女士踮起脚尖在墙上一连贴了11份爱心便饭。她是《现代物流》杂志主编海猫猫,是来自宁夏的回族。她听说“墙上便饭”登陆上海,特地代表杂志社前来献爱心。海猫猫认为向有困难的人提供安全、卫生的餐饭,其意义比捐款更为深远。她写了几条对陌生受助者的祝福语贴到墙上,其中有一条写道:“请多吃一点,我已经付过钱了。”

亚力坤表示:“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普通餐厅加入‘便饭’公益。这样,才能使‘便饭’的公益性不断放大、延伸,让城市中有更多需要温饱的普通人享受到‘便饭’带来的帮助。”

怎样能让“便饭”被真正有需要的人享用?海猫猫认为,在上海这样的大型城市,环卫工人应当是特别需要享用一份便饭的人群,因为他们为这座城市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且收入较低,更应该感受到爱心公益的“阳光普照”。当然,相比特定职业的人群,海猫猫更希望当这些收入较低或者陷入一时困难的特殊客人揭下小票要求兑现便饭的时候,餐厅的服务员能以同样友善的目光、热情周到的服务对待他们,给这些揭单的客人以足够的尊重。

采访过程中,几位受访者都提到了“平等”与“尊重”两大关键词,还有人担心这些小票会因缺乏勇气揭单而最终成为摆设。面对另一种声音,亚力坤耐心解释道:“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品质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当代人可以创造新的载体继续传承下去。普通人对‘墙上便饭’理念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这不仅是认知一个公益项目,更是接纳一种新的文化,是社会精神文明逐步提升的一种表现。”

据亚力坤介绍,在“便饭”公益发展得较为成熟的城市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献爱心模式:为让那些真正有困难的人在揭下小票时受到尊重,一些食客会主动从墙上揭下小票享用便饭,再买两份饭贴回墙上——“奉献爱、分享爱、传递爱”。

“墙上”公益如何延伸

针对上海的实际情况,“墙上便饭”公益活动可能会有更为深远的意义。谁更有可能成为“便饭”的受益人群?又怎样让“便饭”公益更好地延伸、发展下去呢?

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民政部门的资料显示,目前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突破上海市户籍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九成以上老年人期望社区或者居家养老。对此,各社区逐渐探索出多种为老年人服务的途径,针对纯老家庭和独居老人设置的老年人爱心助餐服务点便是其中之一。仅在骆驼泉西域餐厅所在的徐汇区,13个街镇共设有60家社区老年人爱心助餐服务点,但目前暂无清真餐助老送餐服务。

徐汇区枫林街道始建于1953年,是户籍人口达到10万的大型社区,全年累计提供老年人午餐助餐服务近5万份。几年前,徐汇区民族联合会副会长、枫林街道分会会长葛倩参与一项有关少数民族养老问题的调研工作时了解到,社区中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对清真午餐助餐服务呼声较高。其实,徐汇区部分社区曾经尝试过提供清真午餐助餐服务,但因社区内有清真饮食习惯的老年人居住较为分散,真正满足纯老、独居、高龄等基本条件并且自愿接受清真午餐助餐服务的人数总体偏少。再加上清真餐配送成本高、定价相对较高等因素,清真午餐助餐服务没有坚持下去。在社区养老院里,同样存在清真饮食供应的困难。静安区民族联合会副会长李培勤也曾向记者反映了同样的问题。上海的许多社区曾呼吁过,希望能有一种爱心助餐方式为有清真饮食习惯的老年人送上关怀。

记者了解到,浦东新区花木街道联合区域内的几家清真餐厅开展清真餐助老送餐活动,街道对有资格接受助餐服务的25位高龄、独居、空巢、重病且有清真饮食习惯的老人补贴一半费用。目前,全上海范围内尝试开展午间清真餐助老送餐服务的街道寥寥几家,且大多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开展。

在韩彬看来,不仅是有清真饮食习惯的老年人,那些在难以提供清真餐的幼儿园、学校就读的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孩子也应当成为“墙上便饭”的受益者。

全上海约有14万家餐厅,有能力、有意愿加入“便饭”、助餐、敬老等公益活动的餐厅不在少数。但如何将丰富的社会资源整合,将爱心公益做大做强,精准地服务到有需求的人群?韩彬认为,需要得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比如,基层社区可与辖区内餐厅长期合作,在配送服务上给予餐厅一些补贴。这样餐厅每天从墙上揭下固定数量的小票,为确有困难的人群集中送餐。”韩彬说道。

对此,亚力坤非常赞同:“在新疆,‘墙上便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只有政府加强引导,使人们对‘便饭’公益的本质有所了解,进而使社会精神文明日益提升,才能使‘墙上便饭’公益项目有序、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如今,在“便饭”公益最先起步的新疆、甘肃等地,已经逐渐发展出“墙上有爱”系列公益活动,内容也从最初的“便饭”延伸到衣服、图书、保险、药品等多方面。(责编 许鑫)

 

喀什 :棋眼中的棋眼

敬老院有个“保姆院长”

开一扇窗,折射成长的阳光

我们这代人有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打造扶贫开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新样板

守望者 :传承民族文化 振兴八桂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