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大地复苏,冰雪融化。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境内的阔克江巴斯远冬牧场,越冬的伊犁州直部分县市2100余户哈萨克族牧民开始陆续踏上春季转场的路途,他们将赶着41万余头牲畜转入伊犁河谷的春季草场。
从阔克江巴斯远冬牧场到果子沟转场路线长约300公里,牧民们要赶着牛羊一路翻山越岭,不分昼夜行走十余天时间。尽管路途遥远而艰难,还要经受风雪严寒的侵袭,但这并不能挡住他们前行的脚步。牧民们祖祖辈辈都这样,赶着牛羊,年年延续着如此盛大的转场。他们以一种候鸟式的生存方式,用马蹄和双腿丈量大地,追逐着同样的幸福梦想。
新疆伊犁河谷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从天山深处的高山草甸,到伊犁河畔的广袤平原,垂直分布着众多牧场。牧民世世代代形成了按节气的冷暖到不同牧场放牧的传统,轮流利用草场,逐水草辗转而居。在伊犁,哈萨克族牧民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转场中度过的——每年转场20至30次,路程达300至1200公里。如今,随着牧民定居的基本实现,驱赶牲畜到冬牧场的任务已主要由青壮年劳力来完成,其他家庭成员则在定居点生活。但不管怎样,转场,依然是哈萨克族牧民挂在嘴边最多的话语。
今年3月11日,我在霍城县果子沟牧场干部坎吉别克江·布立拜的陪同下,又一次走进阔克江巴斯,感受这块我们长期关注的草原上牧民们转场时刻的别样生活。
经过赛里木湖环湖公路,203县道便笼罩在浓雾之中。140公里长的山间道路,我们的车足足行驶了3个多小时。
阔克江巴斯是“绿色羊尾巴”的意思。这块谷地南北两侧有很多条沟,从地图上看就像天山上的一条条褶子。很多牧民就在这一条条沟里放牧越冬。途经窝尔塔克赛尔沟时,我们正好遇到霍城县果子沟乡牧业一队的牧民努尔立·道坎全家在往卡车上赶羊。努尔立说,去年冬牧场草情不好,越冬牲畜比较瘦弱。为了怀孕母羊的安全,他们家决定采取机械化转场。“虽然运费高一些,但用汽车转场,以前要走5天的路程,现在坐车3个小时就到家了!”不一会功夫,300多只羊全部上车了,努尔立与我们挥手告别。
下午5点,我们来到苏勒贝京沟,走进草场看护人吾泰·阿海家。这几年在阔克江巴斯远冬牧场,我们多次在吾泰家投宿。吾泰从1995年开始就定居在这里,牧民们转场离去后,他负责看护附近2万亩的草场和牧屋棚圈。去年3月,我们来这里采访的时候,吾泰的剃须刀坏了。这次我们专门给他带了几把。吾泰高兴地说,今年他家变化很大,家里添置了一辆皮卡车,儿子阿来·吾泰也娶了媳妇。现在里里外外都不用他操心了。吾泰这两天编排了一个冬不拉弹唱曲目,准备19日前往果子沟牧场,在建场60周年大会上表演节目。
阔克江巴斯牧场的夜晚,寂静而又寒冷。沙拉提的牧屋里,羊粪将铁皮炉烧得泛着红光。大家围坐在炕上饮茶聊天,看着电视节目。太阳能发电设备的普及和政府免费发放的卫星电视节目接收机,让偏远的冬窝子夜里有了光明,缩短了与外界的距离。
在阔克江巴斯牧场度过两天难忘的时光后,3月13日,我们踏上返程的路。经过果子沟牧道时,我们遇到了伊宁市界梁子牧场牧民赛提汗·努拉洪的转场队伍。赛提汗的家人以及家当已经全部通过汽车提前抵达目的地,他只身赶着300多只羊和几匹骆驼从小温泉沟出发,已经走了4天路程,打算一鼓作气连夜赶回定居点。
过了果子沟峡谷,进入河谷平原,家就在眼前了。定居点,那一座座为怀孕母羊生产准备的暖棚,那家人一声声亲切的问候,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奶茶,都诱惑着行走在古牧道上的牧民们加快脚步,伴着清脆的驼铃声向家的方向奔去。(责编 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