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以每日记载的随笔方式向我们历数了薛瑞萍老师在第三次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或滔滔不绝的长篇感悟、或随心而发的三言两语。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也是对我启发最大的一部分——走向平和。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第二部分:请跟我来。收录的是薛老师给孩子家长的信,每一封信都是她与家长的真情对话,都体现了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感和爱心。第三部分:平和也辐射。收录了她的帖子带给周围人的影响及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聆听大师。这一部分可谓是一针见血,点破了她“心平气和”支撑的理论来源:对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悟——“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如果只看这书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想很多人都会以为这位薛老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教一年级,能做到心平气和?可当你真的走进书中,你会被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所吸引,它向你倾诉着一位普通教师的悲喜,让你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中感悟深刻的道理。这些看似随性的琐碎记录,没有掩饰什么,没有矫揉造作,却折射出薛老师执着而独到的教育思想。在薛老师的眼里,教育不再只是琐碎、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静得如水、纯得如雪。
读薛老师的书,总是被感动着,就连平时不爱读书的我,这次都被真正地吸引住了。有些细节读过一遍又一遍,读过之后仍是心生感动。
首先感动于薛老师的:每天不断地读书。薛老师是一个极其爱书的人,每每两天不读书,便觉手足无措。她的博览,既不是为了猎奇,也不是要借助什么高深的理论来显示自己的才识。在她看来,阅读,原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饭一样属于必然的事情。她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薛老师说得好: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袖长方能善舞。空玩花样而已。是书籍让她“心平气和”起来。
身为今天的老师,我们其实很需要读书。我常把自己定位于一名数学教师,殊不知数学教师整天与数字、公式打交道,其实更需要文学的滋养。读书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读书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读书才能让我们更有底蕴,让教育更有深度……
其二、感动于薛老师的教学技巧:上课声音小而柔和。薛老师称其为“修炼”。讲课时常常忍不住会提高自己的嗓音,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会听话些;常常忍不住厉声喊叫,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才不敢“胡闹”。可是,错了。现实往往相反,越是大声嚷着要孩子们“安静”,他们也就越是不能心平气和地静下来。看来,从现在开始我真的需要“修炼”了。
其三、感动于薛老师的每天不断地反省、思考。在这本原生态的教育教学随笔中,经常看到她忏悔录式的自我检讨:有罚站了学生以后的愧疚,有拍桌子后的忏悔,有拧了学生后的自责,有罚抄写数遍后的苦痛。这些毫不掩饰的自我暴露,将一个一线教师面对生活和工作的重压而滋生出的烦躁与扭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种表现,对于她来说,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反省。她在这种从不间断的反省中,一天天地由浮躁而走向了心平气和。
其四:感动于薛老师的每天不断地交流、沟通。薛老师说:教师的爱要博大得多,它包含着慈祥的母爱,严厉的父爱和知心的友爱:知心朋友之间的理解、尊重、信任与交心。薛老师不仅注重了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沟通,而且特别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她给家长写了那么多信,引领着家长向正确的教育理念前行。
其五、更感动于她的真诚。薛老师的真诚,总是体现在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之中。信手翻阅,便可从文中找寻到大量的真性情流露的描述: “我舍不得这帮刚刚上路的孩子,虽然地球离开谁都转动,可是因为我是爱他们的,所以总是自作多情地认为:离开了我,刚刚上路的他们,好比被抛弃的孩子。”——这是对事业的真诚。薛老师如此执着,确实让我敬佩至极。教育是漫长而美丽的事情,一份耕耘必定会有一份收获;教育是一份信念,更需要一份心态。心平气和的心态对于我们很重要。其实,需要心平气和的岂止是一年级?这种信念、这种心态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学习。让我们在平和的教育中去奉献、去静候、去倾听花开的声音。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第十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