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教育艺术

阳光“五自”融,象山德育红

作者:肖群会
象山小学是一所以南宋理学家陆九渊别号象山先生命名的学校,象山先生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深刻地影响着学校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其“尊德性、道问学”德育为先的思想,“收拾精神、自作主宰”的主体性人格论,“自立、自重、自得、自成、自道”的五自精神,“学患无疑、有疑则进”的学习方法的阐述等,对学校的德育和教学变革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诠释“五自”精神内涵,寻求与现代德育的融通点

“幼儿学之,壮而行之”。陆九渊十分重视孩童教育,他认为,人必须立志,没有志向的人,是没有灵魂的“盲人”,强调学生从小就要竖立目标,并且要有恒心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现代德育坚持把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我们倡导小学生接受教育引导,自觉学习、锻炼、参与活动、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成长后劲和良好的成长方向。

“自重”是做人的保证。陆九渊说:“教小儿,须发其自重之意。”象山先生提倡的“自重”是辩证地强调人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还将“自重”引申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省等诸多方面。《小学生守则》明确指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陆夫子强调:“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师友载籍。”自得,即自我晓悟,不依靠师友及典籍独立思考,自我习得。对此,夫子提出了其“收心照物”这一核心学习方法。现代德育强调辛理明志,认为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内化过程。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不断认知,感悟,内化为意志品质,在事物交汇碰撞的过程中达到心灵的净化与人格的提升。

“自成”是陆学治学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成”,完成、完善。《诗·周南·樛木》说:“乐只君子,福履成之。”毛传:“成,就也。”自成,意思是成材与否,要靠自己,不能依赖老师、同学的帮助,不能依赖书本,现代德育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学生只有在经历、体验的过程中才能获取正确的认知经验。当前的德育,正是通过开放型的德育体系、自主型的实践活动体系、民主型的班级管理模式,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弘扬。

二、以阳光“五自”为核心,实现对师生的价值引领“阳光教育”,可以表述为关爱孩子、理解孩子、激励孩子,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重、自得、自成、自道的一代新人的教育。象山小学基于阳光教育理念,将“五自”精神植入到学校德育实践中去,将“尊德、道学”作为校训,将“自立、自重、自得、自成、自道”作为德育理念。将“五自”精神作深刻剖析,通过教师的自我、自主、自觉发展,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来实现对师生的价值引领。

阳光班级自治培养学生的“五自”精神。阳光班级制度、文化、班训以及阳光少年的评选均由学生集体讨论、自主确立内容和形式,再自己动手建设班级文化。班级组织文化方面,以班级自治为主要方式,班干部由学生民主推举产生,实行轮值,共同管理班级。同时,各班依据班情自主确立若干个班级常规管理的小岗位,让每位同学申请到适合自己的小岗位,让每位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

“五好小标兵”评选让学生实现自律。学校对在“走好路、吃好饭、睡好觉、唱好歌、写好字”等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同学,在每周升旗仪式上进行表彰,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细节上实现自律。

“动感中队”的创建促使学生达成“五自”精神。每个中队都创建了动感中队,如向日葵中队、小天使中队、雄鹰中队等,带领学生在中队创建活动中走进军营,竞选大队委,流连跳蚤市场,争做“新时代好队员”,“手拉手共成长”走进大柴湖等,通过丰富而有特色的中队活动促使学生达成“五自”精神,形成阳光品质,促进健康发展。

阳光“五自”德育的研究性实践,带来了学校德育的深刻变革,让师生的精神世界、班级建设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一研究行动和初步成果分别在国际陆九渊研讨会台湾会议、全国跨地区友好学校发展联盟(深圳、上海、南京、东莞、佛山、武汉、荆门等地)上作了大会交流。学校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践行阳光“五自”,进一步促进学校整体变革发展。

(作者单位 湖北省荆门市象山小学)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阳光“五自”融,象山德育红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塑造实现途径探微

皮影艺术在学前专业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依托教材文本,挖掘仿写仿说训练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