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正处于敏感迷茫的青春期,这一阶段,对于自身、他人、人生和世界的认知,都是模糊的,很容易因他人的言论、行为而被误导,产生错误的观念,或因此走向歧路。特别是在网络化的趋势下,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已经联结了起来,所以教师必须要懂得结合当前形势,结合生活去完善品德教学,这样才会让学生的思想境界真正得到提升,所以我们应当针对初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保证教学改革。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教学是针对学生的思想展开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成为能够明辨是非、认真做人、严格约束自身的优秀人才,让学生以更积极的状态去认识自己,面对人生,面对他人。这一科目的教学与其他理论科目是有明确区别的,教书与育人,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显然是在于育人,所以在传统的应试化教学思想下,许多教师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将课本的内容传达给学生是远远不足的。所谓育人,最终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所以这样的教学,实际上是应当落实在生活当中,如果不能够落实在生活当中,只是走走形式,学生会认为,教师所告知的言行基准只需要在课上遵守,课下便不再重要,这会让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受到动摇和混淆,影响学生的认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要做到知行合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去引导学生逐渐完善自身,这样的思想教育,才能体现出实际意义,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更为有利的。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
1.教师严格要求自身,体现榜样力量。思想教学简而言之是教师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会为人处世,进而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主要的引导人便是教师。主体是学生,即是说这是一条要由学生去走的路,而教师则是这条路上的引路明灯。毫无疑问,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重要的榜样,是前进的方向,如果教师教给学生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师自身都尚不能做到,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不具备说服力的。作为思想品德教师,首先必须要具备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觉悟,即便不能保证完美,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一定要积极反思,逐步完善,最终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遵守社会公德、文明礼貌、爱国敬业、乐于助人,这些精神都不是在课上学一学,说一说,走走形式就可以的,教师应当首先努力做到,并且以实际行动让学生看到自身坚持的理念,这样才会让学生也同时意识到应当怎样去做。无论在课上,课间,还是课下的个人生活当中,教师对于自身言行的规范,无论学生是否能够看到,都会逐渐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在长久完善自身的过程当中,让他人感受到的氛围也会产生转变,教师学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学生也会跟着认真起来,教师习惯于帮助他人,学生也会觉得这是很好的,也跟着去做,无论课上课下,教师只要有所成长,学生都会感受到教师向上的力量,这也会引导着学生成长。
2.遵从发展趋势,改革教学模式。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所以无法真正体现出其重要的优势,与应试化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固定的教学时间、地点以及形式,会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这门科目产生极大的误解,认为这只是一个理论科目,与生活无关,所以教师必须要意识到,要保证思想品德课程的优势真正体现出来,教师必须要懂得让教学脚踏实地,与生活真正关联起来,符合当前的社会趋势,与社会大众的生活相结合。在网络化的社会背景下,网络信息繁杂,正面与负面信息同时存在,而且往往负面信息的传播更快、更广,影响力也更大。教师必须要意识到这样的趋势对学生生活的影响,并且摆脱限制,根据当前的网络化趋势去丰富思想品德教学,让教学渗透生活。教师在网络上看到任何的负面信息时,都可以第一时间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与学生展开讨论,避免学生被负面思想误导,平时借助网络平台也可以转发更多正面的社会能量,让学生学会发现世界积极的一面,并且以此为基础去为人处事。此外借助网络还能够组织学生参与更多公益活动,可见网络趋势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但也同时能够帮助教师摆脱传统教学限制,达成教学生活化目标。
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我国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及成长需求都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而思想品德课程必须要根据当前的趋势进行改革,才能够实现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标,特别是要与生活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实际的教学成效,让学生的素养得到提升,成为一个高思想境界的人才,这是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最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高沙镇太平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 石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