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小学生正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是由句到段的过渡阶段。其写作的最大难题就是不懂得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去写作文,如何把内容写具体,往往以记流水帐的形式把诸多内容进行堆砌,哪些内容应该写,哪些内容不应该写也不清楚。《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对于此类表达课我也曾迷茫过。在教研室张老师和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一次又一次修改完善设计方案,仔细斟酌每一句话,最终形成此次教学的总目标。学习目标简单、明确,学习围绕中心句按总分的构段方式写一段通顺的话,范围小、篇幅短。课堂教学富有情趣,学生学有情趣,会顺利完成由句到段的过渡。由此,我采用了:课例导入梳理写法—创设情境指导说话—尝试习作—欣赏点评—二次习作—小结迁移这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课例导入,梳理写法。课前交流围绕“冬爷爷来了”,让学生看图说几句完整的话,让学生初步感知中心句。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顺畅,与吸收有着密切关系。继而导入课例,梳理写法。此环节我首先出示课例《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读,直观感受中心句,通过加上表情、动作再次朗读,理解“五彩缤纷”是中心词,并再次齐读中心句“秋天的雨,是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这是把写作方法寓于情景表演之中,让学生了解总分这种构段方式,为下面的习作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指导说话。我坚持先说后写,注意训练坡度,让学生乐于表达。所以这一环节是突破难点的重要环节,也是在磨课过程中最下功夫的一个环节。在否定若干方案之后,我最终确定了以贴图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完成一幅美丽的图画。首先我说:咱们淮北相山公园有许多美丽的景点,你喜欢哪儿?学生们踊跃发言,最后定格在人工湖这个景点,出示淮北相山公园人工湖图片,训练孩子说句话:人工湖真美啊!接着引导学生发现藏于洞中的各种景物图片,对照景物说一句完整的话并把图片贴于黑板上,在此训练过程中,我力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指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完整,把有序观察和有序表达渗透其中。而这种训练是完全融入情境创设之中,同学们兴趣盎然,毫无造作生硬之感,达到了“大雪无痕、润物无声”的效果,老师充满情感的语言营造一个富有情趣的、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状态。
第三环节:尝试写作,由说到写。此环节我再次明确习作要求:以“人工湖真美啊!”为中心句,把它放在段的开头,同时出示温馨提示:1.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语句通顺、完整;2.按照一定顺序写(由上到下、由远到近、由中间到四周等),并提供一些优美词语,降低习作难度,帮助学生习作,努力给学生创造成功习作的机会,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第四环节:欣赏点评,师生互动。学生完成习作先自由读一读,初步渗透自我修改的意识,我再点评。在此过程中,我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品,点评的重点依然是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写时要有顺序,语句通顺、完整。点评之后再出示两段课例,再次感受总分构段的方式,为二次修改做好准备。
第五环节:二次修改,注重点评。此次教学,我增加了二次修改环节。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此外,《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对中年级的习作要求中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语句。在师生点评的基础上进行二次修改,明白修改的重要性。
第六个环节:小结写法,迁移课外。本环节,我小结写作方法,围绕中心句按总分构段方式写一段话,告诉学生还有分总和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进行课外迁移,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写作的欲望,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目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除引导学生通过读片段领悟“什么是中心句”,“围绕中心句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外,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等方法把内容写具体,学生从说句子到说段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想象,形象表达,最终写出了生动具体的一段话。应该说是设计有梯度,各个训练点有的放矢,环环相扣,从最后的教学效果来看,基本完成了我的预定目标。
执教该课,整个过程中受益良多。的确,扶,或许是种约束,但更多的出发点是帮助。我始终相信,在中年级写作教学之初多扶一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以后的放,让学生们在今后的写作之路上走得更为从容与洒脱。
(作者单位 安徽省淮北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