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书签
贸易冲突的代价
进入贸易战,提高关税、设置壁垒、限制交易,不仅会降低资源流进本国的效率,也会让一国付出更高的、获得资源的成本,同时还会因缺乏竞争导致低效、落后产能持续。而持续的补贴则是兴奋剂,受补贴者依靠补贴形成的低成本占据的市场都是虚妄的,补贴会蒙蔽人们观察价格和生产力的双眼,看不到与市场竞争的真实差距,还有可能让受补贴者形成路径依赖。
上期,我们讨论了贸易以及贸易冲突的形成,并提出贸易顺逆差的问题。这期,我们继续深入解读。
贸易顺差,是和对方交易时卖东西得到的货币大于买东西得到的货币;反之,则是逆差。逆差是上期假设的张村担心的问题,即它向李村出售的粮食和牲口获得的金钱小于它从李村买入衣物织品付出的金钱。
张村的担心有必要吗?完全没有。以自身为例,我们从理发师、出租车司机、饭馆处购买服务,除非我们改行,否则我们和他们之间永远都是逆差。但这种逆差影响我们的生活了吗?没有,因为我们在其他地方有收入,也就是“顺差”。换句话说,发给我们工资的用工单位对我们而言永远是逆差。那么,用工单位会不会因为逆差而不再招聘员工?当然不会,因为它会从其他地方获得利润。
当我们懂得了逆差和顺差并非那么重要后,再来看新闻中常提到的贸易对等问题,即要在双边贸易中维持进口和出口的货币量一样。此时,既没有顺差,也没有逆差。这种认识的错误,是将观察视角锁定在交易双方,把贸易看作交易双方在角力、斗争,而忽视贸易的本质是双赢,也忽视了比较优势。
面对别人的高关税、贸易壁垒、贸易对等以及其他妨碍贸易的行为,面对别人挑起的贸易冲突,该如何应对?
首先,最容易想到的是报复———以牙还牙。比如,在街上有陌生人骂了自己,我们通常的反应是骂回去。可是,这真的是好办法吗?再如,面对张村破坏贸易的行为,李村采取报复,决定减少对张村的粮食、肉类进口并设立高关税。结果会怎样?李村的老百姓要花费更多的钱购买粮食和肉类,实际可支配收入减少,意味着选择减少。如果李村的报复再激烈一点儿,不许李村人到张村旅游,只能买李村自己种的粮食,则李村老百姓的选择被进一步限制,而李村以粮食、肉类为加工原料的企业必将遭受巨大损失。
本来,张村破坏贸易的行为已经让李村老百姓受到了损失,而接下来,李村采取的贸易报复进一步伤害了李村老百姓的利益。真可谓“神仙打架,百姓遭殃”。
回到中美贸易战,结合我们在两期中说到的比较优势、自由贸易以及各种妨碍自由贸易的行为和报复,不难看出,在这场损人不利己的贸易战斗中,没有谁会是真正的赢家。各国有各国的比较优势,一国没法大而全,因为要实现大而全的成本是高昂的。因此,一个国家对自身的比较优势没有必要过分强调,也没有必要因自身的劣势、短板而妄自菲薄并不惜一切代价补起来。韬光养晦,发扬比较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优势升级,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分工和自由贸易,才是最优的选择。也许,发扬优势、减少损失,才是应对贸易冲突的合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