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博 现任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清河分局前进监狱七监区队长,分管监区刑罚执行、罪犯教育、内勤工作,于2017年荣获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党的十九大安全保卫工作先进个人奖励。
2017年9月初,董某转入前进监狱七监区。
董某,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身为管班民警,李东平负责董某的入监谈话,他对董某宣讲了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对董某的个人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当问到其是否认罪时,董某明确表示不认罪,这让李东平神经紧绷了一下。
监区坚持“一人一策”的转化方略,成立了以管班民警李东平为“主攻手”的攻坚小组,对董某拒不认罪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转化方案。
拉锯战中的“信任剂”
转化不认罪服刑人员,首先需要了解其思想状况。几天之后,李东平找董某进一步谈话,了解他的思想情况。
李东平问:“你在班里感觉怎么样,适应了吧?”董某说:“还行,班里氛围挺好,没人欺负我这个新来的。”李东平说:“咱们班我已经负责半年了,班里经常搞一些活动,大家相处还算融洽。一年一度的班组评优现在已经提上日程,大家也都为这个事努力着。你现在不认罪,是班组评优的不利因素。如果你仍不认罪,可能会把大家辛辛苦苦的努力都断送了。”听到这里,董某说道:“班组评优跟我没关系,他们怎么看我都行,我没做错事,凭什么认?”首次谈话无果而终。
在这次谈话之后,李东平改变了策略,决定先让董某认可自己。接下来,李东平采用心理学的共情技术,通过与董某拉家常、谈生活,尽量让双方有共同话题。一来二去,董某逐渐对李东平有了新的认识,但就是对认罪问题闭口不谈。
2017年9月20日,李东平感觉时机应该成熟了,便找到了董某,对他认真地说:“你来监区半个月了,监区服刑人员大多都在积极改造,争取好的改造表现,争取减刑;而你却不愿意面对现实。你一个男子汉就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吗?”听完李东平的话,董某若有所思。接着,他对李东平说:“李警官,我来这里半个月了,看得出来警察挺关心我的,我准备认了,你让我考虑考虑,这几天我就写认罪悔罪书。”
李东平谈完话回到会议室,兴奋地告诉大家,董某要认罪了。但是,接下来连续五天的时间,李东平要求董某写出认罪悔罪书,得到的回答只有三个字:“过几天。”李东平意识到,他这是在搪塞民警。
对峙中的“法律剂”
董某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这是他不服判的最直接原因。李东平通过仔细查阅判决书了解到,董某所称的“自己没有和别人交易毒品”只是他一厢情愿的说法。真实的情况是,他曾多次通过电话同对方谈论毒品价格并约定见面交易的时间和细节,而且有证人证言。可董某对此始终闭口不谈,一方面是出于“鸵鸟心理”,另一方面是出于利己心态。
强化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这是一种正面教育。李东平同董某共同分析案情,并且找来相关法律书籍以及监狱其他服刑人员的相似判例给董某作为参考。虽然董某还是表现得不以为然,但李东平通过监控发现,他在监舍里已经开始认真翻看民警给他提供的材料了。打铁需趁热。李东民觉得,有些事情自己讲不如让别人讲。通过请示监区领导,他决定借助法律援助渠道,邀请第三方的专业律师为董某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让其明白:什么是运输毒品,什么是贩卖毒品,两种罪名的主客观要素有哪些,两种情况从法律角度判定是完全不同的。董某系累犯,律师也从董某累犯的身份对量刑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面对这种强大攻势,董某还在负隅顽抗,不想就此放下架子低头认罪,干脆使出了自己的特长———耍赖。不管民警再怎么给他摆事实、讲道理,董某就是一口咬定自己没有贩卖毒品,就是法院判决不公正。攻坚工作再次陷入僵持。
促进胜利的“亲情剂”
针对这种情况,监区及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为攻坚组民警打气鼓劲,同时综合分析目前董某的心理。大家得出结论,目前董某不认罪并不是道理方面的问题,而是纠结于面子问题,或是有一定心理顾虑。怎样打破僵局,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是摆在攻坚民警面前的一道新难题。
监区领导张洪海鼓励攻坚民警:“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多想想董某不认罪的潜在心理。人都有弱点,我们观察了解他这么长时间了,难道就没有发现吗?”
李东平若有所思道:“董某曾经说过,自己18岁开始多次入狱,一直没有好好陪伴自己的父母,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本以为自己能多挣点儿钱,好好孝顺父母,没想到又这么快进了监狱。”
经李东平这么一说,大家立刻感到眼前一亮。攻坚组及时调整了攻坚策略,不再与其直面犯罪的问题,而是把怎样孝敬父母、如何早日出监孝敬父母作为谈话的主题。
李东平再次同董某谈话时,从问候他父母的身体开始,首先肯定董某很有孝心,再指出他不懂尽孝方法:“孝敬父母不应体现在口头上,更应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如果不认罪,只会给家里两位老人伤口上撒盐;而积极认罪服法,接受教育改造,用汗水真心悔过,就能缩短自己与父母相见的时间。陪伴在父母膝前,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而再多的金钱也比不了身边的这种陪伴。”
听到这里,董某虽仍然低着头,但眼中已是满含热泪。忽然,他抬起头问李东平:“因为不认罪,我扛了这么长时间,警官们会不会嫌弃我?如果我认罪了,其他人笑话我怎么办?”李东平微笑着说:“我们随时敞开怀抱,欢迎任何认罪服法、积极改造的服刑人员,永远一视同仁。我们只有替你高兴,怎么还会嫌弃你呢?至于其他服刑人员,你放心,肯定没有人会说三道四的。即便有人说又怎样?相比早点儿出狱尽孝,这些风言风语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听完李东平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董某郑重说道:“我愿意认罪悔罪,愿意现在就写出认罪悔罪书。”
最终,董某的心理防线被成功攻破,这场历经38天的攻坚战终于有了收获。2017年10月13日,董某正式写出认罪悔罪书,并在监区召开的全体服刑人员大会上现身说法,表示认罪悔罪、积极改造。
经验分享
董某具有丰富的反改造经验,转化他不能打无准备之仗。首先,运用“信任剂”,监区民警与董某建立信任关系,对其亲切关怀。关心其改造情况、衣食情况,关心他的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帮董某解决一些生活困难,推心置腹地与其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其次,运用“法律剂”,对其进行心理施压。李东平帮助董某整理了关于贩卖毒品罪的各项法律法规,并安排其学习《宪法》《刑法》,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正面教育方式。最后,使用“亲情剂”,语重心长地跟董某交谈,让他真正明白做人不能只想自己,要想到远方家人的等待、牵挂和期盼,争取早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