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法律与生活

黄峥:用本分与野心“拼”出一条颠覆路

作者:文/朱怡
黄峥“拼多多,拼多多……”,北京市朝阳区6岁的小豆时常哼唱这句歌词。今年初夏,拼多多新款广告歌推出后,她很快就跟着电视学会了这首歌。小豆只是拼多多广告辐射受众的一例,全国从北向南,电视、电梯、手机……黄峥和他的拼多多恨不得把每块屏幕都塞入“拼的多,省的多”的广告。强大的广告攻势张扬着这家成立仅3年的公司的存在感,也是某种富于深意的伴奏———2018年6月30日,拼多多提交赴美上市申请,拟通过IPO交易筹资10亿美元。

拼多多是一家受到关注与非议等身且充分了解自身陷入争议情况的公司,黄峥愿意将自己视为破旧立新的颠覆者。最容易被界定为和黄峥及拼多多同类的大概是今日头条的张一鸣,他同样尝试在已经高度集中化的互联网竞争中寻求一种相对独立的生存方式并确实做到了。黄峥在接受采访时常使用“我们这一代人”的说法。或许新的帝国与秩序已在他的蓝图中,只要拼多多能坚持得够久。

进谷歌3年实现财务自由

作为拼多多创始人,黄峥鲜少接受采访。2018年6月18日,拼多多就舆论风波召开沟通会。据他说这是创业近10年、创办拼多多3年来的首次记者沟通会。或是由于自信及重视效率的技术流作风,黄峥一度信奉更直接的单向度沟通。正像2016年年初他在自己公众号开篇中所说的,主动写下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是为了避免向外界介绍时重复,节约大家的时间。但拼多多发展至如今的体量,如何向外界发声已是截然不同的境况。

2016年2月9日,黄峥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首篇文章,将自己的公众号定位为分享自己的思考、同时作为自己的记录的平台,但也不乏野心:“希望几十年后,能像巴菲特给股东的信一样,依然可读。”

“黄峥的思维跨度很大,不能说他不善言谈。正常人说话的逻辑顺序是1234,他会讲完1直接跳过23讲4,并且默认听众都能跟上。感觉拼多多的另一位创始人达达都快成黄峥的翻译了。”有人如此形容黄峥的发言风格。

黄峥是浙江杭州人,在家乡一路以优异成绩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他对自己的形容是“在追求第一上,在努力做一个好学生上,浪费了过多的时间,损失了很多逆反、捣蛋、纯粹享受青春的时光”。

黄峥自述,他于1998年从杭州外国语学校毕业后被保送进了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前身———浙大混合班,并在大一入选梅尔顿基金会项目。这是一个旨在培养国际公民意识的基金。黄峥入选后获得了基金会提供的电脑和免费上网与全球其他入选者交流的机会,他承认这为其后来赴美留学和工作提供了帮助。

多年好学生的经历给黄峥留下了付出得到回报的正向思维习惯。他曾谈到自己需要有平常心,踏实地做好该做的事情,“努力成为同一代人里面最靠谱的那一个”。同为浙江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者回忆,黄峥对他们最终做出创业决定起着关键作用。

酷家乐联合创始人陈航提到,自己在2003年入学后碰到黄峥来校分享。其时,黄峥刚开始创业,他鼓励陈航创业,说甚至可以在毕业前就开始,“虽然他自己是先在谷歌锻炼了几年,但还是觉得直接创业好”。蘑菇街创始人陈琪是在与黄峥聊过之后才决定创业的。

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读书期间,黄峥结识了后来他的天使投资人、步步高董事长段永平。在后者的建议下,黄峥毕业后去谷歌工作了3年。其间,谷歌完成上市,黄峥基本实现财务自由。

拼多多是其展示“野心”的试验田

离开谷歌后,黄峥开始连续创业,先后创办过手机电商、电商代运营和游戏公司。2015年4月,黄峥带着技术班底成立生鲜水果电商拼好货,从拼单玩法切入电商领域;5个月后,延续了拼单玩法的平台型电商拼多多成立;2016年9月,拼好货和拼多多合并。

在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看来,包括黄峥在内的核心团队的长期积累为拼多多爆发提供了先决条件,“虽然拼多多是新公司,但其高管团队,甚至我认识的很多中层都是从业十年以上的资深人士。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让老司机们走上了新路’”。

“投资拼多多,更多是看重黄峥个人。2015年,领投拼多多A轮的时候,黄峥跟我聊了15分钟我就决定投他了。”一位投资人这样评价黄峥。因为黄峥是美国Jet.com公司的前几百名会员之一,对拼多多的模式理解更加深刻,加之有多年的电商和游戏行业的创业经历,对人性更为了解。

黄峥曾在自己分析投资与创业的文章中写道:“在创业的路上很多时候也如投资,选择比努力重要。”对于选择拼多多这一创业项目,他表现出“赢家”的谦虚,称拼多多就像30年前第一波到深圳创业的人,恰好在时代转变的交界口踩中了正确的方向,“我们在这个大势当中的努力,对成绩的决定作用大概只占30%~40%”。

黄峥所谓的正确方向,指在消费品牌分众化、消费人群个性化需求增长的环境下,拼多多营造的非搜索性、非目的性购物,或者用他在6月18日沟通会上的说法,是“电商版Facebook”,有别于淘宝、京东代表的重搜索的“电商版谷歌”。

弱化搜索、重视信息流被黄峥视为拼多多实现爆发式增长的突破口,也是拼多多得以仰仗建立新模式、新规则的利器。黄峥在2016年年初接受新经济100人采访时提到,虽然自己的团队与阿里可能差了20年,但也许有机会“能做出一个不一样的阿里”。今年4月接受《财经》采访时,他修正了自己的说法———“我们并不想做第二个阿里”,因为拼多多自身开创了一种不容忽视的模式。

黄峥形容创立拼多多的初衷是“自己还有一些野心”,并且“隐约觉得当前的机会有可能让自己做出一个影响面更大、成就感更强的事”。而对于创业之前已实现财务自由的黄峥来说,他满足自己野心的途径或许正在于发现开创性,就像他说自己不追求做最受尊敬的公司,也不追求做最大或最赚钱的公司,而是要做“不可比的最好的企业”,即“你独特,使别人没法跟你等量齐观地比”。

“本分”价值观和“消费降级”争议

反思拼多多近来遇到的舆论危机,黄峥在6月18日的沟通会上将之归结为自己作为技术人员出身缺乏公众沟通意识,“计算机这个东西,写一个程序进去基本上还是比较可控的。但是,面对社会,很多时候是逃避的,不知道怎么沟通”。

如何面对公众其实是黄峥之前就意识到的问题。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中,他分析这次创业“注定了我得去面对一些不那么快乐的事以及一些不那么喜欢我的人”,并接受了这点,决定做到回归本心、尽本分。

2018年6月30日发布的致股东信中,黄峥提出拼多多的核心价值观正是“本分”。他对这种“本分”的解释是专注于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我们可能不被理解,但我们总是出于善意,不作恶”。

“黄峥的初心可能很好,但就现在拼多多的表现来看,谈本分二字还不合适。”丁道师提到了拼多多此前屡被曝光的假货问题。但是,他认为拼多多上市意味着做好了规范管理和改革的决心。

拼多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外界对其品牌的争议,“低价”“消费降级”等成为黄峥和拼多多身上撕不掉的标签。在2016年接受媒体对创投服务平台新经济100人的采访时,黄峥提到自己考虑做电商后曾做过促销员,其间见了刘强东两次,意识到自己与做过多年柜台生意的刘强东相比“不够接地气”。他思考的结果是在自己的电商项目中加入人的维度,将商品信息通过社交网络扩散出去。

人,意味着变数。在招股书中,黄峥提到拼多多是“为最广大的用户创造价值而存活”;而尴尬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拼多多面临着快手乃至今日头条都曾遭遇过的窘境:产品被从伦理道德角度进行批判,被认为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实现爆发增长。舆论为拼多多定下的最大罪状即“便宜无好货”,或者说“消费降级”。

对于拼多多是否会在未来遇到品牌升级的问题,黄峥在《财经》对他的专访中将“升级”定义为“一个五环内人群俯视的视角”,强调拼多多的“匹配”概念———“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场景下买到合适的东西”。

至于更长远的未来,黄峥表达过拼多多可能会带动后端供应链变革的想法。他形容拼多多是试图用另一种消费场景改变既有的渠道格局,让工厂能直接接触消费者并为消费者做差异化定制。如果拼多多能顺利渡过眼下的危机,或许这可以是其下一个阶段的课题。(摘编自微信公众号“独角鲸科技”)

 

房屋征收部门欲毁约,业主起诉协议无效巧维权

三剂“良药”化冥顽

“股神”婚外恋引燃豪宅保卫战

燃气炉废气引发上下楼邻居环境侵权纠纷

自信的正确打开方式

高桥智隆:让每个孩子都有专属的“哆啦A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