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绿色中国

中国古代生态智慧

作者:文|卢 风 雷爱民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包含丰富的生态智慧,其中“天人合一”思想所代表的和谐的、整体的生态观是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最为集中的体现,天人合一观念也是中国古人处理天人之事时始终贯穿的信念与基本诉求。在众多中国传统哲学对天人关系问题的论述中,多数哲学家都主张“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当时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它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共识。中国传统社会儒释道三家关于人与自然的认知和论述从不同角度论述和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观念体现在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之相关的如“天人感应”、“民胞物与”、“性天相通”、“辅相参赞”等思想深入人心。在中国古人看来,人与自然、或说人与天从来就不是一种疏离或对立的关系,天与人是息息相关、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总之,中国古代思想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论述是通过天人关系问题的回答来进行的,从中国古代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儒释道三家的论述来看,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论述体现在儒家的“天人一体”、“性天相通”、“天人合德”等观念中,也体现在道家的“道法自然”、“万物并生”等观念中,还存在于佛家的“法界一体”、“依正圆融”等观念之中。

儒家的生态智慧从“天人合一”思想来看,体现在其“天人一体、性天相通、天人合德”的观念中。在中国传统儒家看来,天人是一体的,上天之德是仁德,仁德的本质是生生不息,它生物成物,正是凭借上天之仁,生成了万物与人类,即人性源于天。所谓“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天赋予人以人性,人性中包含着“仁、义、礼、智”诸德的可能性,因此,人类应该珍惜、保有和扩充上天赋予我们的德性,充分使其外显。我们只有不断扩充上天给予的德性,才能通过知人之性,进而知天性、知天地之仁德本心;也只有通过扩充人之德性,才可以明了天地以生生不息之仁德化育世界的真相,才可以理解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来由。对于人类而言,只有通过不断日新其德、提高德性修养,才可以彰显天地仁德流行不息,知晓天人的德性一致,从而参赞天地之化育,与上天之性命相符,最终达天德,即“与天地合其德”,成就不朽的圣贤人格。因此,从儒家的视角来看,人与自然在生成论与德性论上是一样的,天地之仁让人与万物一体相连,人类只有扩充本有的德性,保有仁义之德,推己及人、由近及远、由人及物,才可能仁民爱物,保持与天地万物的和谐一致,和谐共生、生生不息。

道家的生态智慧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道法自然”、“万物并生”的观念。在老庄道家、甚至后世道教的观念中,道是其最根本、最重要的观念。道是生成世间万有的源头以及世间万物生成变化所依循的理据。由于世间万物都是由道而生,因此,以道观之,万物是齐一的、并生的、无差别的。道生成化育万物因循自然,不勉强而为,道无为而又无不为,道虽生成万有而不自恃居功,道虽无处不在而又自然而然。在道的意义上,天地万物、包括人类及一切其它存有都是因道而生。人类只有体道因循,在天人之际无为而治,依天道而成人道,从而合于大道,方可长生久视,得道超脱。因此,从道家的视角来看,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万物的自性与本来面目,不能强加干涉和改造,我们要摒弃人类各种有害的欲望,少私寡欲,返朴归真,回到本初,方可得道长存。

在中国佛教的生态智慧中,人们关于“天人合一”观念的论述体现在其“法界一体”、“依正圆融”等观念中。佛家提倡的 “缘起性空”观念是佛教对整个宇宙和世界起源的基本看法,正是由于世间万有是由于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具足则生,因缘散尽则灭,主因和助缘是事物生成变化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世间万物在生灭的意义上本性为空,并无高下之分,从事物之间互为因缘来看,又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是为法界一体,依报和正报是相互关联、互相依恃的,是所谓依正圆融一体。因此,佛教徒只有依据缘起性空等佛家揭示的佛理,持戒修行,坚持众生平等,参透世界生成变化的幻有和空性,进而达到不动不变、不生不灭的真如之境,从而涅槃重生,跳脱生死轮回。因此,从佛家的视角来看,有情众生具有相似性和共同命运,人与自然万物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人与万物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尊重所有生命及非生命存在物,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持续存在。

总之,中国古代生态智慧可概括为天人合一的智慧。

(本文作者卢风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雷爱民系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周纯国 摄

 

森林旅游念好绿水青山的生意经

40年拼搏绿染大地

那一年,我十九(外一篇)

孟雅男:传承吆喝叫卖守住京味文化

吉林雾凇:珍贵的自然遗产

2017年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十件大事揭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