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林农富裕起来,实现生态多元化发展。除了森林旅游,与之相媲美的还有辽宁湿地。2017年9月,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年会暨湿地保护培训班在辽宁省盘锦市召开。盘锦以自己特有的红海滩之美展示了湿地的魅力。2017年,盘锦依托湿地实现旅游总收入11.9亿元,接待游客151.1万人次。
枫林谷森林公园和盘锦红海滩湿地只是我国森林旅游的一个缩影。
2017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13.9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比例约28%,创造社会综合产值11500亿元。森林旅游已经成为继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木材加工与木竹制品制造业之后,年产值突破万亿元的第三个林业支柱产业。森林旅游直接收入从2012年的61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400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18%以上。5年来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累计达到46亿人次,年均增长15.5%。
绿水青山带来的富民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林业局把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作为提高森林多功能利用、促进林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森林旅游行业管理不断加强,社会影响显著提升,新兴业态百花齐放,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已经实现了从林业附属工作向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大事业的华丽蜕变,从国有林场多种经营活动转变成林业现代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发展森林旅游实现了从“砍树”到“看树”、从“卖山头”到“卖生态”、从“卖木材”到“卖景观”、从“把林产品运出去”到“把城镇居民引进来”的历史性转变。它是我国林业重要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同时也是深受公众青睐的健康产业和幸福产业。
深秋时节,湖北省钟祥市客店镇南庄村的对节白蜡树在风中沙沙作响,金叶洒满一地。
一对“夫妻树”并立生长,20多米高,数人合抱。尽管树干中空,外围支撑起整个树体,却依然枝繁叶茂,生命力顽强。抵近细察,让人惊叹。生态专家测定它们已生长1800年之久,是世界上的对节白蜡树之最。作为国家一级古树,湖北省政府挂牌保护。这样千年以上的对节白蜡树,该村有7棵。
走在村里的石板道上,穿行在鸟鸣啁啾的密林间,我们仿佛穿越到幽远的古代。号称荆楚第一泉的“珍珠泉”,泉水清澈,流入池塘,流经山坡,再转出村外,汇入哗哗的溪流之中。砖瓦房不加改造,只是墙面略加粉刷,修旧如旧,三三两两错落在林中,古朴自然。院子里晒着香菇、杏仁,还有不知名的土特产,供客人选购,或是作为农家乐食材。
悠远的古韵、静谧的风景、纯朴的民风,引来游人观光赏景,年轻的伴侣来此拍照留念。村里开了多家农家乐,食材都是田里、院里生长的地道米菜,不要多少成本,一年纯收入在5万元左右。
过去“手拿金碗没饭吃”,单靠务农养家糊口,如今这些对节白蜡树变成旅游景观,换来真金白银,正如他们自己所说:过去是“背篓去,篮子来,有女不嫁南庄台”;现在是“对节树,泉水来,游客最爱南庄台”。
湖北省有37家国家森林公园、57家省级森林公园、2家国家生态公园以及众多的山区、林地为森林旅游、康养提供了广阔天地,正在形成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全省2016年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业接待游客1.37亿人次,产值达到549.3亿元。
森林旅游是指人们以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外部物质环境为依托,所开展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健身养生、文化教育等旅游活动的总称。
近年来,森林旅游,蔚为时尚。
乘车行进在宜昌市夷陵区上洋村的乡村公路上,夹道的樱桃树、核桃树依然没有枯黄,掩映着白墙黛瓦的民居,宁静安详。
“你要是在春天来踏青,两边的樱桃花盛开,景色美极了。这里有十里樱桃花长廊、千亩田园花海、十八奇潭景点。去年3月份,‘缤纷四季,乡约夷陵’乡村游活动就是在这里启动的,也是三峡奇潭生态观光园开园的日子,中外游客,男女老少,人山人海,热闹得很。”夷陵区林业局干部周杨介绍。
“风景很美,但乡村还未脱贫。这个村里在外从事房地产建筑的商人刘祖海回乡投资,如今景点建设初具规模。”他说,森林旅游是非常好的绿色产业,不破坏自然环境,又创造健康快乐,能带动一方致富。
游客中心旁边的千亩田园花海基地,几十位工人正在换栽新的花苗。刘祖海的妻子秦姜艳向我们介绍观光园的发展历程。乡村发展旅游,老百姓受益。千亩花海每年换3季,60多个村民固定参与除草、管理等工作,每天每人获得七八十元工资。过去村里只有一家餐馆,现在一下子冒出了70多家农家乐,民宿也有十几家,节假日生意特别好,平均每家年纯收入有二三万元。过去樱桃不好销,现在游客多了,价格翻了好几番。 3年前,钟祥市大口国家森林公园与汇源集团合作,建成了一个崭新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营运经理魏关国告诉记者,集团投资了10亿多元建设这1120亩园区,有智能玻璃温室、五谷六畜体验区、亲水嬉水区、传统美食体验街、科学示范研究中心等。周边还建了万亩蜜桃基地、千亩泉水柑橘基地、果汁工厂等。项目以“农”为魂,集优质水果种植、果浆果汁加工、旅游观光度假于一体,实现三产、农旅融合,打造田园综合体。
林场场长徐洪成介绍,这一合作项目带动了钟祥旅游产业发展,成为“三产融合”的重要示范点,并给长岭村这个场带村带来了实惠。该村232户920人,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的占了一半,5-8万元的占了80%以上,可以说是钟祥第一村。 村民的收入来源于土地租赁、管护等劳务。土地流转费每年每亩1000元,有的村民一家有50-60亩,仅此收入就有五六万元。土地流转后,公司栽种桃树、葡萄、柑橘等,一家管护100亩,一年收入就有3万多元。村民打零工每天收入80-130元。林场面貌也是焕然一新。职工过去住的是土坯房,现在则是四合院,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完备。职工安居乐业,守护好、管理好生态资源,让更多人感受到森林旅游之美。 圣人堂村地处罗田县九资河镇东北部,湖北省首批旅游名村之一。该村距大别山主峰天堂寨仅7公里,是游客前往5A级景区——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天堂寨景区的必经之路。2001年起,村民们在村委会的带领下,紧跟景区建设步伐,发展农家乐。 天堂寨景区依托鄂东地区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天堂寨林场,核心部分森林覆盖率高达96%。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神奇的自然风光,让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旅游开发带动交通、餐饮、住宿、商贸快速发展,直接从事旅游服务的人员超500人,间接从业者过万人。夏季旅游旺季,圣人堂村村民开办的农家乐每天纯收入可达千元。 浙江省安吉县是著名的竹子之乡,横溪坞村竹子资源十分丰富,2015年成立了安吉首家毛竹股份合作社,该合作社有毛竹基地6600多亩,参与农户280余户。在传统笋竹产业之外,横溪坞村积极拓展经营渠道,开展竹林游、挖笋游等活动,带活乡村经济,目前年均接待游客200余批次。 2014年,四川将森林的开发利用放到大健康产业背景下,利用四川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提出并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截至目前,四川各级财政直接投入森林康养产业超过2亿元,总产值超300亿。今年,四川将森林康养作为重点新业态大力发展,印发了《四川省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产业的实施方案》,启动了森林康养人家示范建设、森林康养360行动,开展了人才培训,成立了森林康养产业联盟,召开了四川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推进会,还开展了森林康养现状情况调研统计。 四川省林业厅党组成员毛德忠介绍,由四川发端并辐射全国的产业布局已基本成型。四川峨眉半山七里坪、玉屏山、攀西阳光康养等森林康养地理品牌已经在全国打响知名度。截至目前,四川取得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15处,评定建设省级森林康养基地63处,其中重点贫困地区占24处,评定建立省级森林自然教育基地20处,开展森林康养的农户数近3万户。 冬季森林吸氧、高山滑雪戏雪、尝山野特色美食、品淳朴农家饭菜,厚厚的白雪和原始森林吸引着各地游客,冰上娱乐项目和东北民俗风情更给四海宾朋带来极致体验⋯⋯在黑龙江最美的季节里,在这个白色的世界里,龙江森工人用肆意的热情和绚丽的风景,交出了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答卷。 这一年,森工森林生态旅游业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森工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这一年,森工森林生态旅游业“一张蓝图干到底”的雄心壮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强劲势头,成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据统计,2017年,森工(不含伊春)旅游产业共实现接待人次784万人,同比增长12.7%;旅游产值37.4亿元,同比增长17.6%。 龙江森工负责人说,“森工拥有858万公顷的广袤森林,有695万亩多种经营用地,有以汤旺河、凤凰山、柴河小九寨为代表的景观资源和以亚布力、雪乡为代表的冰雪资源,发展绿色经济和冰雪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供给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如今,龙江森工已打造出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中国雪乡、威虎山小九寨、凤凰山、平山度假区等一批优质旅游产品。其中,亚布力、雪乡已经成为黑龙江“冰雪之冠”白金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国内旅游精品品牌。亚雪沿线独特神奇的冰雪景观也已成为国内国际旅游爱好者热衷的旅游目的地。 国家林业局森林旅游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国森林旅游呈现几大发展态势: 一是各类森林旅游地数量和接待能力剧增。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为代表的各类森林旅游地数量从5年前的8000余处增加到9000余处。森林公园依然是森林旅游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其年接待游客量超过全国年森林旅游游客量的70%,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00万人次、年森林旅游收入超过1亿元的森林公园数量超过110家。 二是森林旅游新业态百花齐放。国家林业局大力培育森林旅游新业态,引导森林旅游从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旅游与森林体验、森林养生(康养)、休闲度假、自然教育(研学旅行)、山地运动、生态露营等多业态并重方向转变。国家林业局开展的森林旅游需求社会调查显示,森林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公众特别是城镇居民常态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公众的出游动机和对森林旅游产品的偏好呈现多样化,“放松心情”成为主要的出游动机,热衷于山地运动、森林养生的群体正在快速壮大,甚至还有一部分人开始对徒步穿越丛林、探险等表现出浓烈的兴趣,冰雪旅游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森林旅游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三是森林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加大。2015-2017年,先后在武汉、长白山、上海举办中国森林旅游节。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四是森林旅游示范试点多点发力。开展了森林旅游示范市县申报命名工作,命名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13家、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75家。不少省区也陆续开展了“森林旅游示范县”“森林旅游示范景区”“森林小镇”等示范建设。国家林业局确定了18家单位开展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全国森林养生基地试点建设,公布了第一批共5条国家森林步道名单。 五是森林旅游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森林旅游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增收途径包括就业、开展个体经营、发展种养殖、租赁入股经营等。据初步统计,依托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35万户、110万人,年户均增收3500元。 守住青山接力发展
近年来,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森林旅游占全国全域旅游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林业局调查显示,森林旅游已成为我国公众特别是城镇居民常态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促进森林旅游发展的同时,保护绿水青山的责任也将进一步加大。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叮嘱,要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我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看护好扎陵湖是我的工作。”扎陵湖东岸,尕泽村牧民更登尖措迎着初春的寒风骑着摩托,驰骋在湖边巡查管护。
忘不了两年前的8月23日,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屏幕前,总书记通过远程视频察看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等点位实时监测情况。现如今,扎陵湖畔随处可见斑头雁、藏野驴等野生动物悠然生活。位于黄河源头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昔日一些一度“斑秃”的黑土滩再度披上绿衣,“千湖美景”重现。 “草高了,河水大了,野生动物也都回来了。”玛多县扎陵湖乡牧民曲加说。过去一年,青海国土绿化面积突破26万公顷,为历年最多。三江源地区各类草地草层厚度、覆盖度和产草呈上升趋势,退化过程整体呈减缓态势,局部严重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明显。 素有南方“绿色宝库”之称的福建,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和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生态文明试验区,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5.95%,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首位。作为一个全国生态环境、空气、水质量均为优的省份,福建带着满满的绿意,迎来了中国腾飞的新时代。 在福建,“绿水青山”就是百姓身边的美好家园。呼吸着良好的空气,徜徉在绿色的海洋,来福建的人都说,生活在这里,是一种福气。优美的生态已成为福建最宝贵的资源和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目前,福建已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同时加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建设力度。福建省拥有林业自然保护区89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21处、市县级53处、保护小区3300多处,保护面积124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8%;拥有森林公园175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9个。划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30个,拥有国家湿地公园6个,发布了第一批省重要湿地名录。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闽江河口湿地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2017年福建组建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并依托林业部门加强管理。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条例(试行)》将于2018年3月1日起实施。 在中国,很少有哪座城市的发展会像伊春一样,与树的变化息息相关。开发,停伐,转型,林区人命运的节拍,与小兴安岭林木变化的律动紧紧相连。如今,伊春林区已走向了休养生息的新进程,林区和林区人也走向了“新生”。 在伊春的森林采伐史上,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林业英雄”马永顺。他从砍树劳模变为绿化劳模的一生,见证了新中国林业从伐木取材到生态建设的转变。 作为劳动模范,马永顺曾靠弯把子锯一个冬天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人完成6人的工作量,创全国手工伐木产量之最。随着林区的持续开采,马永顺和许多林区人都觉得,再采下去,林子非得有采光的那天,必须要让林子走向“新生”。 “后来爷爷估算了一下,他大半辈子采伐原木大约36500棵,这是欠大山的情。他要用植树造林来还上。”马永顺的孙子马立志说。 2012年,马立志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回到了伊春。“总觉得,只有干护林工作,爷爷才会欣慰。”马立志说。现在,马立志的工作岗位就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间。作为伊春林管局营林局的抚育工作人员,这个“80后”年轻人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林子里。每年9月到次年2月份,是马立志最忙碌的时候。 “要等着树冻住了再去修枝,这样才不容易伤及树皮。现在我越来越能体会到爷爷的感受:树就是山间的精灵,树就是我们的孩子和绿色的希望。”马立志说。 随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越来越多的绿色留在了大小兴安岭上。从2010年至今,伊春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4.4%以上,2017年森林蓄积实现净增长1000万立方米以上。 绿色资源的持续恢复,让好山、好水、好空气,成为“林都”伊春的新名片。上甘岭林业局山峰林场职工刘同涛对自然环境改善给生活带来的改变有着真切的感受,“农家院一年给我们带来十多万元的收入。外地游客大老远来咱这儿看啥?不就是图咱这儿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新鲜吗?” 刘同涛从小就在林区长大,父亲刘养顺退休前曾是新青林业局采伐工人。他还记得小时候父亲上班时的工作场景:早上起床不见人影,晚上回家也看不到父亲。那时候,作为采伐工人的刘养顺,每天都有采不完的树,所以天天都是“披着星星出门、戴着月亮回家”。 刘同涛也曾做过采伐工人。停伐前,他所在的林场每天的采伐量只能勉强达到十立方米左右,“树真的要没了”。 2014年,大小兴安岭国有重点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没有了采伐,怎样生活?刘同涛曾有些迷茫,但他知道自己必须要走向“新生”。如今,刘同涛和父亲刘养顺终于在艰难中开起了自己的农家院。与此同时,更多伊春人也在重新审视自己拥有的自然资源,重新定义“靠山吃山”。 “以前我们总觉得靠山吃山就是向大山索取。但是现在,我们不砍树,一样也可以靠山吃山。‘林都’待客不用酒,捧出绿色就醉人。绿色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刘同涛说。 现在,刘同涛仍然是国有林区的一名职工,但是他和大小兴安岭万余名林业工人一样,已从“砍树人”变成了“护树人”。“每天我们都要在林区内巡护,防火期寻找火点隐患,平常看护林木资源。以前总觉得停伐了,日子就过不下去了。现在我觉得,只有把林子看好、守好,我们的环境才会更好,更多的游客才能来到我们林区,林区人的日子才会过得更好。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刘同涛说。 2017年,伊春接待游客1258万人次,旅游收入1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4%和29.6%。旅游收入已成为伊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随着公众森林旅游需求的日趋多样化,长距离徒步穿越自然区域的需求快速增长。去年11月,国家林业局公布第一批国家森林步道名单,分别是秦岭、太行山、大兴安岭、罗霄山、武夷山5条国家森林步道。 国家步道是指穿越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较好的自然区域,串联一系列重要的自然和文化点,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自然体验机会,并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管理的步行廊道系统。欧美国家近百年的成功实践表明,国家步道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元素,是肩负着生态教育、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休闲服务、经济增长等诸多使命的自然与文化综合体。 记者了解到,未来,国家森林步道将是“国家步道”的基础线路和重要组成部分。首批发布的5条线路,位于我国东北、华北、中部、华东和中南地区,总长度上万公里,单条步道上千公里。国家森林步道串起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自然遗产地和古村、古镇文化遗产地。徒步者可沿自然小径、古驿道欣赏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美景。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说:“森林旅游是深受公众青睐的健康产业和幸福产业。发展森林旅游产业,要坚持树品牌、促合作、扩大开放。”刘东生建议,各级政府要对森林旅游给予更多关注,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同时加强中外合作交流,共同推动全球森林旅游的发展。
国家级森林公园 淘汰退出机制将启动
近几年来,国家林业局加快推进森林旅游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满足人民高品质、多样化户外游憩需求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春节小长假成为公众选择走进森林的集中时段,小长假的游客量占了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的20%以上。无论是南方的热带雨林,还是北方的冰天雪地,全国各类森林旅游地游人如织。 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旅游、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在我国森林旅游中,森林公园承担了超过95%以上的游人数量,无疑是森林旅游的主体。我国森林公园分为国家、省、市县三级。1982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截至目前,全国已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881处,规划面积1278.62万公顷。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在有效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弘扬传播生态文化、满足公众美好生活需求、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我们在推动森林旅游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相应的森林资源。 当前,一方面是越来越旺的森林旅游形势,一方面是要不断加大的保护管理力度。国家林业局为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的通知》,要求强化国家级森林公园规范化管理,对不能发挥主体功能甚至造成资源破坏损害严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坚决实施淘汰退出机制。 通知明确,国家级森林公园属国家禁止开发区域,是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主体功能是保护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传播森林生态文化、开展森林生态旅游。要加强对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政策法规宣传,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和文化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做好汇报和协调,形成政府支持推动、部门间分工协作、部门内相互配合的合力,有效打击国家级森林公园内的违法活动。 通知指出,要强化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权威性,科学编制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必须严格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科学划定核心景观区、生态保育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按照不同功能分区的要求进行项目布局和建设。对重要森林风景资源要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要把建设强度有效控制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以内。必须坚持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妥善处理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要从严控制机动车道、住宿、游乐设施以及人造景观建设,杜绝贪大求洋、奢华铺张的建设之风。总体规划批准前,不得在森林公园内新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等人工设施。国家级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交叉重叠的区域,应将二者规划相协调,并按自然保护区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通知强调,要以总体规划统领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不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办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和林木采伐手续。对索道、滑雪场、宗教建筑、水库等建设项目,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和合法性论证。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民生项目,确需使用国家级森林公园林地的,应当避让核心景观区和生态保育区,提供比选方案、降低影响和修复生态的措施。要加强森林公园管理与森林资源管理间的沟通协调,堵塞审查环节漏洞,杜绝隐瞒国家级森林公园身份取得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 通知要求,除《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规定的禁止行为以外,国家级森林公园内原则上禁止建设高尔夫球场、垃圾处理场、房地产、私人会所、工业园区、开发区、工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抽水蓄能电站、非森林公园自用的水力发电项目,禁止开展开矿、开垦、挖沙、采石、取土以及商业性探矿勘查活动,禁止从事其他污染环境、破坏自然资源或自然景观的活动,禁止在开发建设中使用未经检疫的木材、木制品包装材料和木制电(光)缆盘。 随着公众出游选择日益多样化,森林旅游正从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旅游与森林体验、森林康养、休闲度假、自然教育、山地运动、生态露营等多业态并重方向转变。这种变化为旅游资源的保护也提出了新课题,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牢牢守住保护优先这一原则,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生相伴就会成为常态。2017中国森林旅游节发布会现场
走进森林 放松心情
古树名木是游客的重点关注对象
树和水是风景的灵魂
保护优先是森林旅游开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