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绿色中国

泉州在生态保护上动了心思

作者:文 孙阁 杨照国
对于泉州的印象,一是这坐美丽的海滨城市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区域之一; 二是泉州下辖的安溪县以铁观音茶而名扬天下。

走过泉州、认真地用镜头剖解光影之后,发现泉州有着“地上文物之城”之美誉的故事可以写出厚厚的几本,但也说不尽其半分风采。

泉州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624万人,港澳同胞70万人;泉州有“海滨邹鲁”的美誉。素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的说法。

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不大不小的海滨之城以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举世瞩目的文物瑰宝名扬世界。这里丰富的人文景观、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和自然禀赋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让泉州处处透露着不俗。泉州近年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把此作为旅游目的的。

我只想从生态保护与利用的角度来品味泉州。

从古迹的生态保护看泉州,处处张扬着保护为先的主基调

泉州一行,我最喜欢的一株古树是在清水岩景区拍摄的,这株千年古樟树有一个很容易理解的名字叫“枝枝朝北”。

“枝枝朝北树”是一株由七个孩童展开手相拉都难于合抱的古樟树,因地势,气流和风向的关系,它的枝枝杈杈几乎向北伸展。传说在南宋初年,抗金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秦桧所害,感动了这株樟树,故枝叶全向北伸长,以表示纪念。

清水岩背靠的山从气势上颇具狮形龙脉,三峰文笔般拱峙,面临深壑,远处蓬莱盆山环合,登巅远眺,殿宇崔嵬,山水奇秀,风景幽雅,常在茫茫雾海行云之中,美如“蓬莱仙境”而蜚声海内处。

清水岩的岩宇依山而筑,面临深壑。我们目前所见的多为明清及近代建筑,但其石雕、石像依然保存的是最古老的。

特别让人称奇的是,从空中航拍清水岩,第一层是昊天口,第二层是祖师殿,第三层是迦楼;左右翼钟、鼓楼、檀、观音厅、芳名厅、僧舍等分立于东西两边。崇楼曲阁,层迭回护,外观犹如汉字的“帝”字,气势磅礴,巍峨壮观。

泉州人爱护古树,在清水岩采访时我们发现,这里的古树特别多,保护的特别好。据这里的负责人介绍,依山而建的清水岩续建、重建、扩建、改建、重修达30多次有余,这里的古樟树、罗汉松、大榕树丝毫没有被破坏。

在泉州,像清水岩一样,在古迹中保护古树的地方很多。开元寺中的千年古桑就值得大写特写,有传说说泉州古城的兴起与扬名就缘于那花那树。在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西侧的莲香古园中,有一棵分成三叉的千年古桑树,传说这棵古桑树开出了白色的莲花,芬芳了泉州古城的历史。

经过协商,寺庙中的师父破例让我们拍摄了那株开出洁白莲花的古桑树。

据师父说,百年前的一次雷电,古桑树被一劈为三,折断的枝干并没枯死,而是落地生根又枝繁叶茂。如今仍斜卧于莲香古园中,成为千年古寺的镇寺之宝!

今天,开元寺的寺僧围园护桑,园名取为“莲香”,并立一石碑:“此对生莲垂拱二年,支令勿坏以全其天”,既道出桑开白莲的年份,又提醒保护古桑的意义。

值得好好写一写的还有清源山下的老君岩,四周被多株百年以上的大榕树、古樟树环绕,株株堪称国宝。

随行的泉州市创森办的同行告诉我们,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代,宋元时期最为鼎盛。经过了历代开发,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存完好的有宋、元时期石雕造像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两代花岗岩仿木结构的石室多处。最负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国最大的、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

走产业之路 绿色惠民让民生林业与生态林业共赢

保护古迹中的生态,是泉州这座宗教之都的典型做法。该市在产业开发上的超前之举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喝茶之人,都会知道安溪的铁观音。茶都之扬名在于泉州的地理和气候特点适合于发展茶产业。

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19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 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海拔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戴云山脉从东北部向西南延伸,有“闽中屋脊”之称。

这里的土壤类型多样,分布最广的土壤为红壤,次为水稻土及砖红壤性红壤。耕地多属一、二级,土壤较肥沃。适合于茶树的生长。

我们一行人来到安溪凤山风景旅游区,这是一个集茶文化、寻根觅祖、宗教朝圣、强身健体、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六大旅游产品体系为一体的多功能、高品位城郊森林公园。

我从山体的半山腰用中焦的镜头拍摄安溪县城,居然会拍的很满很满,可见安溪县城距离山体、森林有多么近。

泉州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称“闽南大温床”,是乌龙茶、桂圆、柑桔的全国生产基地。

泉州人和我说起泉州,脸上洋溢着是幸福的甜蜜感觉。他们的生活和绿色息息相关,他们的事业的绿色荣耀与共,他们以绿色保护为自豪。这种表现常常在不经意间多次闪现,既古朴清雅又精致婉约,既内敛深沉又舒展奔放。

保护身边之绿 让泉州享受森林之福

泉州人与绿色又有着天然的亲近之感。在该市的刺桐公园中拍摄,我们惊奇的发现:小小的公园中早起晨练的人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有跑步的、有打球的、有跳舞的,绿色惠民,让城市拥抱森林,让森林走近城市在这里体现了最好的融合。

泉州采访3日,走了大大小小10多处参观点。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赞扬泉州的诗句。

说起泉州人对于生态的超前性保护,不可不说的点就是对于红树林的保护。

泉州森林面积7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8.7%,活立木总蓄积量1960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为1902万立方米。小小的泉州有自然保护区数量很多,共有5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81万公顷;泉州拥有森林公园34个。

泉州森林植物种类达174科,599属,1127种,主要包括亚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植被等。亚热带雨林有上层优质树种如红栲、米楮、黄杞、阿丁枫、红豆树等树种;常绿阔叶林有栲树、丁枫、黄杞、樟树、楠木等。次生植被以马尾松、木荷、枫香等树种为主;山顶常绿矮林为主,上层优质树种以台海松为主;海岸植被以秋茄、白骨址为主。

红树林在泉州是宝贝,泉州人也没有让宝贝明珠暗投。他们把洛阳桥下的七千亩红树林好好的保护起来,这是泉州湾河口湿地的3个核心区之一。

洛阳桥横跨洛阳江入海口,原名“万安桥”,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由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下的泉州湾河口湿地是亚热带河口湿地的典型代表。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鸟类资源和人文景观,河口湿地素有“城市之肾”的美誉。因其特殊的地理气候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先后被列入“亚洲重要湿地”、“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中国重要湿地”名录。

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有湿地、红树林、珍稀鸟类、中华白海豚、中华鲟等,包含洛阳桥红树林、桃花山海滨水禽和枪城河口湿地生态3个核心区,总面积7008.84公顷。

洛阳红树林滩涂湿地是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区内拥有成片的原生红树林。红树林有“海上森林”、“海岸卫士”的美称,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滩涂特有的植物群落,是最重要的湿地资源,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护岸、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提供海产品等重要功能,已成为科研宣教的重要阵地。

为切实保护好洛阳江河口滩涂湿地生态环境,从建立之日起,泉州市、惠安县、洛江区林业部门开始组织实施红树林建设规划,重点保护天然红树林的同时大力营造以桐花树为主的人工红树林。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红树林面积已由257亩的原生林增加到近7000亩。

如今,泉州湾洛阳江河口红树林是全省乃至全国现存面积最大的连片乡土树种人工红树林,已形成洛阳桥与红树林完美结合的独特的湿地文化景观,成了泉州新的名片。

(责编:张志国)鸟瞰泉州 孙阁 摄

泉州 安溪清水岩 孙阁 摄

泉州老君岩 孙阁 摄

泉州开元寺千年古桑 孙阁 摄

 

森林旅游念好绿水青山的生意经

40年拼搏绿染大地

那一年,我十九(外一篇)

孟雅男:传承吆喝叫卖守住京味文化

吉林雾凇:珍贵的自然遗产

2017年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十件大事揭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