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教育艺术

浅析《道德与法治》的更名及教学策略

作者:计建平
【提要】《道德与法治》的更名不仅仅是课程名称的改变,它蕴含着深刻的内涵,精准把脉更名后的新教材,创新利用新教材并实施有效教学,才能实现道德教育与法治意识的双赢。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更名 策略“道德与法治”教材名称的变更,这既是适应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发展的需要,也是贯彻中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需要,更是教师应对新挑战的需要,正确认识教材的更名及内涵,对实施有效教学将产生积极的助推作用。

一、教材名称变更显现的特点

1.教材内容的呈现顺序调整幅度大。《道德与法治》初中年级分上下册,各5个单元,每册13课,文本的呈现顺序做了较大调整,使其更加符合新课程编写修订要求、设计思路与结构体系,更加适宜于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结构体系,总体上是将《思想品德》教材上册1个单元、下册1个单元和八年级上册3个单元,一共5个单元的内容通过重组、整合、调整、增删、修改而成。较之《思想品德》减少了5个框题,新增了3个框题,整合为29个框题,保持了原有的5个单元、13课的原格局。

2.教材内容的层次性、延展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更趋完美。《道德与法治》的结构模式主要有7部分,逐层次由大到小,由总到分,由概括到具体呈螺旋式排列,即单元主题→单元导语→课题→引言→框题→正文→小栏目。7部分内容再构架成由“单元主题(一级)→课题(二级)→框题(三级)”的三级层级结构,很好地贯彻了新课标的有关要求,形成了主题引领、层级衔接、整体贯通延展的完整体系。

3.教材“小栏目”内容更好地体现“三贴近”原则。《道德与法治》的小栏目有资料、名言谚语、讨论、探究、体验、活动、分享、交流、反思等,这些小栏目的内容往往集启发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课程内容的有机拓展和延伸,弥补了正文表述不尽完美的缺憾,是编者匠心营造的体现,寓新的课程理念于其中,是构建道德与法制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启发的立体化课程体系的需要和实现形式。

4.教材语言文字表述更科学、规范和精炼。《道德与法治》的每一处文字表述都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经编者反复讨论斟酌推敲才确定下来的精华所在,与学生的认知心理、教学目标等相关因素相契合。当然,更符合语言文字规范运用的要求,使语言文字的呈现与学科内容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这样学生在学习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还能领悟语言运用的精妙。

二、《道德与法治》的施教策略

1.研读挖掘教材,创新教学方法。《道德与法治》更侧重于法治教育,在教材中增加了法治教育专题单元及分册。这些修订变化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这就更需要执教教师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现实掌握法律知识的状况,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科学创设高效实用的课堂教学情境,润物无声地渗透法律知识,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意趣和重视程度,形成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必须的基本法治意识。

2.贴近学生实际,渗透德育。《道德与法治》是对原教科版教材《思想品德》的框架、结构、编排、立意等的重新设计修订,是初中学生接受法律知识、塑造高尚道德品质的一套最新的有价值、有内涵的理想教科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开放型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将德育、心理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如通过学习“成长中的我”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正确应对面临的困惑和烦恼,调节和把控好自己的情绪,进一步规范其行为和思想。

3.讲解法律知识,培植法治精神。《道德与法治》每一课内容都体现了其修订设计思路,更注重课程单元之间的前后联系,更关注本单元及各课内在的联系,都蕴含着一条统领“三维目标”的脉络,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维方式,便于学生实践、探究和体验,强化和谐互动教学的积极性,激发思维活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进行经验交流和才智分享,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多渠道引入和讲解法律知识,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着力引导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法治意识,将法治意识外化为自律行为。

4.落实课程目标,彰显课程性质。《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遵照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的精神,要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融会贯通法律知识,培植法治精神。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精巧设计问题,加强学法指导,尽现政治课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的执教教师必须加深对新教材的再认识,清晰把握课程体系、革新意图、教学建议等内容,基于新教材,拓展新教材,结合教学实际和师生自身需求,创新对新教材使用,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作者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马蹄学校)

 

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幼儿口语交际训练活动的科学疏导

农村中小学体育课中自制体育器材的应用

突破单词积累难关,把握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理念的渐趋成熟

用名篇架设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课的桥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