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教育艺术

用名篇架设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课的桥梁

作者:陆德金
如何上好初高中议论文写作衔接的指导课,既不让学生认为初中已学过了,产生“炒旧饭”之感,又不让学生认为写议论文犹如“老虎咬天”,发出不知如何下口的无所适从之叹。于是,高中第一学期的第一节议论文写作指导课,我就以吴晗的名篇《谈骨气》为引领,让学生初步掌握议论文的谋篇布局。课后,学生反馈,觉得有路可铺,有桥可设,有章可循,对写结构严谨且内容有一定深度的议论文充满信心。

我打印了吴晗的名篇《谈骨气》,让学生精读全文,讨论该篇如何谋篇,如何布局。学生在课堂上热烈讨论,得出了相对满意的答案。

《谈骨气》的谋篇为“引”,引出中心论点(即立意),“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析”,骨气的内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联”,用文天祥拒绝高官的诱惑、穷人不吃“嗟来之食”、闻一多拍案而起怒斥国民党特务的典型事例分别论证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个层次。“结”肯定了骨气所蕴含的深刻内容,并上升到当今的无产阶级的骨气内容,即“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既照应开头,又深化主题。《谈骨气》的布局主要是“联”这一部分,即组合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的过程:“联”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层用的是并列式,表达方式都是夹叙夹议;每一层都是先分后总,每一层的结尾点出了主旨,为中心论点服务。这三层在论证过程中又有不同,第一层举了文天祥的例子,引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言,体现我们中国人的铮铮铁骨;第二层发议论的时候,用了假设分析法,含蓄地表现中国人“人穷而志不短”的傲骨;第三层引用了毛泽东对闻一多的高度评价,彰显了中国人的浩然正气。

学生通过对《谈骨气》的研讨与剖析,感受颇深:写议论文,从谋篇的角度上,标题是眼睛,立意是灵魂,布局是骨架,情感是脉络,材料是血肉。在布局的角度上,必须从六个方面考虑:一是选材具有历史的凝重感和浓烈的时代感,且要有典型性;二是说理与举例相结合,正反论据相结合,学会分析论据,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三是灵活地运用排比句、整散句,使语句结构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又能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避免单调、呆板;四是初步掌握议论文的结构方式,即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五是引用名言要注意准确性和针对性,并能对论点起到支撑作用,具体做法为:先引用,再解释,后说明名言与中心论点的联系点;六是不要同类重复,各有侧重。如《谈骨气》的三个例子针对孟子的三句话各司其责,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总之,学生初学议论文的谋篇布局,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后,“为什么”的布局就显得至关重要。无疑,娴熟地调动多种论证方法才显得你是个中高手。论证方法的灵活运用,会使文章行文跳脱,不拘一格,摇曳生姿。

吴晗的名篇《谈骨气》,被“请出”人教版初三语文课本多年,而我将它架设为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课的桥梁,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在初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找到依托。《初中语文新课标》在“表达与交流”栏目中要求,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写作”栏目中又要求,一是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二是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三是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而《高中语文新课标》在“口语与表达”栏目中要求两点。一是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在“表达与交流”栏目中要求也是两点。一是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二是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觉得,初高中新课标两相比较,循序渐进。学生一上高中,从吴晗名篇《谈骨气》中得到议论文谋篇布局的启迪,只要跳一跳,就会摘到果子的。

其次,在人教版的教材寻到依据。纵观初中语文课本,只有九年级(上)有一篇写议论文的方法指导,即《议论文的论点与论据分析》,有一个议论文阅读鉴赏单元。在方法指导方面,学生从《议论文的论点与论据分析》中可以初步掌握议论文的基本框架,即一篇议论文要有一个中心论点,接着要找论据来支撑论点,并且学会简单的分析。在阅读鉴赏方面,学生从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培根的《谈读书》、邓拓的《不求甚解》中初步学到一事一议的方法,从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初步掌握“破”与“立”的关系。学生上到高中,人教版必修教材“必修1”没有议论文写作指导的相关篇目,也没有议论文阅读鉴赏。只有到了“必修2”才有一个演讲单元,即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到了“必修3”,才出现写议论文的方法指导,有《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瞻前顾后,将《谈骨气》作为初中生跨进高中门槛的议论文谋篇布局的桥梁,有“瞻前”优势,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了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初步学会一事一议的方法,对学习写议论文有一定的基础。在高中起跑线上学习《谈骨气》,就是循序渐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生逐步掌握议论文的谋篇布局,有层次地注重说理,强调思辨,就能够把常理提升到哲理的层次,文章就会有厚度、有质感。对于“顾后”来说,学生往后学习“必修2”的演讲词和“必修3”的议论文相关知识,就会消除畏难的情绪,充满信心地写出质量较高的议论文。

最后,这是高一学生学习有一定深度议论文的最佳环节。九年级(上)学了几篇较简单的议论文和一篇议论文写作方法之后,到了高中阶段“必修2”才有一个演讲单元,又等到“必修3”,才有写议论文的方法指导。学生在高一上半个学期,只有初中学到的那点“看家本领”,是远远不够的。高一开始,学生想参加各种社团组织,需要写演讲稿或自荐书。他们写的文章,往往松散无力,缺乏论证的力度,绝大部分采用“观点+例子材料+联系实际”的模式,不明确“叙”的要求、“议”的要领、“证”的力度,从而使得论证段落失去应有的理性结构和逻辑力量。学习《谈骨气》,重点学习谋篇布局,学生就能够注意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和文章结构,同时,在论证过程中,对理论性的材料,能辅之以阐述;对事实性的材料,能辅之以分析。此外,能注重议论文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名篇《谈骨气》,架设了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课的桥梁。我在尝试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剖析《谈骨气》,让刚上高一的学生对议论文应该“怎么论”产生更清晰的认识,用一句形象的语言来说,她像一页跳动的诗行,把高中生带向议论文的远方。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高级中学)

 

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幼儿口语交际训练活动的科学疏导

农村中小学体育课中自制体育器材的应用

突破单词积累难关,把握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理念的渐趋成熟

用名篇架设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课的桥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