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体验和体验学习的内涵
关于“体验”理论,哲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均有不同的论述。近几年,关于“体验”的教育学阐释,把体验当作一种特殊的活动。
所谓体验学习,是指师生通过各种真实情景的体验活动来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它以“情景素材”作传媒者,以“体验活动”为获取素质的手段,是主体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因此,可以将体验式学习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
二、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活动的一般步骤
1.研究教材、学生、社会,找出活动的切入点。开展音乐课堂体验学习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便于学生学习,便于教学目标实现,故而研究教材、学生、社会是设计音乐体验活动的基础和第一步,这一步需对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分解,需对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对学生实际、社会热点进行综合了解,从而找到教材、学生、社会的巧妙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设计音乐体验活动的切入点。切入点应准、巧、实,要抓住学生实际,强化针对性。
2.运用方法,依据原则,认真设计,编制方案。音乐体验活动的设计是在充分研究、认真思考、依据原则、运用科学方法基础上的设计。设计出适合音乐课堂的体验活动,是将体验活动具体化。在进行音乐活动设计时,应依据活动设计原则,依据创意,使之具体化,同时确定活动形式,应运用的媒体,列出活动大致步骤和过程等,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活动方案。这些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又是开放的,部分步骤还可细化,部分步骤亦可合并,应因人、因实际而异。
三、音乐课程体验式学习模式实施途径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这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是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注重学生体验的音乐教学,强调学生的个人体验,强调师生、生生间的生活联系,关注学生精神世界和生命意义的建构。即“自身生成”、“引导”和“唤醒”。
1.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音乐体验的关键是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一个人只有不断生
成主体性,不断完善心理机能,才能更有效地改变现实及时空等条件。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往往忽视学生这一生命主体的存在,忽视学生应有的自我体验,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2.构建项目,创设情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可以结合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构建一个教学项目,再根据教学项目内容构成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如演唱环节可以把学生分组,以不同的演唱形式促使学生参与,或创设“KTV”、音乐会等场景,利用多媒体、教室布置等方式,结合课程内容特征和学生心理特征等创设各类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后续的任务承接做好充分准备。
3.任务引导,注重体验。音乐体验并非漫无目的,教师根据教学项目内容分配给各组学生或个体学生体验任务,教师通过前期任务分析、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体验活动,根据音乐教学情景学生接受任务后进行角色转换或扮演,成为任务完成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对音乐的主观能动性与想象力,打开音乐创作与思考的思维大门,让学生充分领悟音乐的情感因素,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为下一阶段的大讨论准备体验感受的发言素材。
4.体验探讨,思维碰撞。经过执行体验任务,每个组(或每位学生)已对教学项目体验之旅有一定感受,但由于学生个性特征的不同,在体验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性,讨论过程中会不断提出新问题、新看法,通过思维碰撞又不断涌现出新的观点与想法。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大胆、准确表现音乐的能力,让学生在音乐的体验与讨论中触摸知识、获得知识、探究问题,实现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5.评价你我、画龙点睛。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是整个局面的掌控者,经过学生充分的思维碰撞与讨论,了解了学生对本项目教学内容的实际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知识反馈与问题探讨,结合体验学习的基本知识要求,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体验活动合理分析并考核,纠正认知上的偏差,最终让学生准确掌握项目所要求的音乐知识,同时加深和拓宽学生的思维与音乐情感。
总之,随着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日益推进,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会不断呈现。体验式学习模式应具体结合音乐学科特性与教学特征,进一步探讨如何在音乐课程教学中真正体现其教学优势,让音乐体验式学习逐步走向成熟。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