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教材文本,挖掘文化精髓
初中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蕴含了丰富深厚的文化精髓。人教版八下第四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有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也有讲述民间艺人逸事,组成了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极富情趣,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妙趣横生。山野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山路漫歌,是即兴的自由歌唱,自然成趣;村寨传歌,是一次民歌的展览,场面宏伟,气势壮观。三个精彩的场面,是沈从文用文学的形式来记录我们中华灿烂的民俗文化,值得玩味沉吟。《春酒》一文里,琦君用质朴深情的语言描写了故乡的民俗美,抒发了浓浓的思亲之情,其中殷切的怀母之心、纯真的童年之味,勾起人们许多美好的回忆。古老的风俗、善良的母亲、淳厚的乡亲、美丽的童年,这些就是传统文化中美丽的星光。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可谓是民族文化的大展台,在平淡而有味的文字里向学生展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鲜明的民俗风情。篇篇好文章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切实领会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我手写我心,领会文化的深邃
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作文教学的契机,来让学生领会传统文化的深邃。每次的作文课我都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后,我要求学生写写心得。从学生所写的心得中可看出他们对师生关系的新见解,理解了“尊师重教”的中华传统美德。对比了作者宋濂的求学之苦,想想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便加深了对“书山有路勤为径”的理解。除随笔练习以外,每学期我都会结合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去年学校课题组开展的第十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杯”征文大赛,以“中国元素”为题材,写一篇文章。要写好这篇作文,要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中国味”,进而感受中国元素的内涵,为此我查阅资料,然后整理成言简意赅的指导材料,学生们理解了中国元素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或精神品质等,然后选材立意行文就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的同学写韵味美妙的古诗词,有的写充满奥秘的中华神话,有的写中华手艺剪纸,还有的同学写过年家人的团聚等,内容丰富,朴素真实。看到这些习作,我很欣喜,作文水平超出我的预想,其中流淌的质朴真实让我感动。这次作文训练实实在在地让学生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传统文化教育,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开展文化实践活动,用行动弘扬传统文化
想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的优越感,仅仅利用课堂时间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在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我校曾在三月份开展了一次全校性的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十几位语文老师集思广益查阅资料设置了五十道竞赛题目,有关于传统节日的,有关于古诗词的,有关于经典名著的,有关于中华礼仪的,还有关于文化常识的等,题目集知识性、趣味性、智慧性为一体,制定了试题卷和答题卡,然后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确定开卷或闭卷答题。活动很受学生欢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我校掀起了一股“国学”热。学生在轻松的竞赛氛围中学到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使得中华美德薪火相传。开展经典诵读也是一项有效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在一唱三叹、抑扬顿挫地诵读中便能体会到其中的深远意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一句句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怎一个“美”字了得?!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诗情画意,是英勇壮美,是思亲离愁,这些丰富的内涵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精神不可或缺的元素。
四、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节日风俗寄托着民族的憧憬,是岁月长河中欢乐的盛会。在清明节和端午节的假期里,我分别给学生布置了特殊的任务,查询资料,寻找渊源,弄清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实践中,学生明白了清明节不仅是祭奠逝去亲人的节日,还有许多美好的故事来源。而端午节不仅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还是“女儿节”“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悬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来杀菌防病。这些活动让学生们深深感悟到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悠远意境。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具有承传性、连续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 安徽省长丰县城关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 刘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