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师德机制的必要性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与核心。教师素质是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才所必需具有的身心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等。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在教育中的直接体现,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等。
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教师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许多行为习惯进行培养。每个人最初的二十几年的行为习惯决定和影响着人一生的发展,这一阶段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对其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为国家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师德提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育的核心。重塑师德,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势在必行。做为教育工作者,尽心尽力于教育的同时,更需要我们为教育事业出谋划策。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是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首先, 大力倡导“师道尊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都说老师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那么,这了这份崇高,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能够成为教育的一面旗帜。这应该是当前解决师德问题的关键所在。大力倡导“师道尊严”,创设外部尊师之环境,内化教师之心灵,让教师由外部感受到“师道尊严”的氛围,由内部有对“师道尊严”的渴望与维护,产生一种由外到内的“师道尊严”自豪感、幸福感,那么每一位教师就会发自内心地去追求高尚的师德,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其次,完善约束制度,保障教育清风。明确而完善的制度是完成高质量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加强制度约束,才能为教育创造一个成熟而良好的氛围。如我校制定了《师德考核奖惩办法》,每年对教师进行“四评两考”。“四评”:自己评、同事评、家长评、领导评;“两考”,即考师德法规、考业务知识,并在教师聘任、晋职、评优中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为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学校制定了《禁止在职教师乱办班、乱补课违规处理办法》和《违规订购教辅资料处理办法》,并与每名教师都签订了责任状。为解决少数教职工工作中存在的“慵、懒、散”现象,学校制定了《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和《规范教职工上网行为的规定》,经常对教师上岗情况进行检查,不定期对工作状态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完善的制度可以制止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竞争现象。给教育一份清新,给教育一份公平,给教育一种承诺,更给教育一种保障。
第三,完善用人制度,促进教育发展。人尽其用,这应该是一种目标,也应该是一种标准。合理而完善的用人制度,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不可否认,人无完人,每一位教师都有各自的特长,能有各自擅长的一面,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每一位教师的潜能,这应该是教育管理者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完善用人制度 ,促进教师对自我价值提升的追求,从而实现教师素养的全面提升。
完善师德机制,提升师德修养,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扎实的学识,有一颗仁爱之心,每一位教师都能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此称号应该成为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的工作追求、理想信念。
(作者为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高级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