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教育艺术

小学体育课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

作者:曹国军
素质教育是如今教育改革的重点,全面型发展的人才是现在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力量。那么身体作为本钱,对祖国未来接班人的身体素质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项工作。从娃娃抓起,要求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要以“绿色健康”为核心,教师们也要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或者游戏中获得经验,不断完善教学质量和水平,帮助学生们健康成长。

一、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多是针对竞技体育的项目进行授课与训练,更加注重于动作技术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不是过硬。老师一定要注重于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质体能训练与运动技术指导结合起来,这种训练方法,可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平衡发展。对动作技术的准确度和完美性的严苛要求,硬生生地把运动技巧的学习与掌握变成了体育课程学习的目的,而不是一种教育的方式。这种为了锻炼而锻炼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只是体育课程被动的接受者,长此以往,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也会慢慢消失,身体素质锻炼的效果也不会太好。

二、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创新

小学体育教育更偏向于综合式的教育模式。除了传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更偏向于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运动中学会完善和改造自我,为他们以后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小学阶段,也是儿童成长的奠基阶段,很多习惯或者爱好也许将伴随他们的一生。所以在这个阶段为他们树立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意识非常有必要。这不但提高了学生自身对体育的认知水平,学会锻炼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同时得到了锻炼,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科学地进行长期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他们锻炼的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身体素质包含了人的耐力、反应速度、人体柔韧性及灵敏度和力量等方面机能。同时,在中枢神经驱动下各器官的功能充分发挥作用。身体素质对个人体质情况有着重大影响,同时也是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保障。人们的身体素质的确与遗传基因等客观因素有关,但是更与人所参加的体育锻炼和后天营养状况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长期从事体育运动能够非常有效地增强一个人的身体素质。

我们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一大部分同学对运动项目的兴趣都不大,怕苦怕累而偷懒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因此,体育教师要想上好体育课,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才能保证学生在上课时的参与度和配合度。

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此为突破口,促进他们身体发育、心理成长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打破常规的训练教学模式,以情境代入方式让学生处于亲切友好的气氛中,紧紧地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用有趣的游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自身发展为核心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育理论为基础,学生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努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给学生适当的个性发展空间。对于身体素质训练的教学内容设计,应多安排些有利于学生阳光积极健康地发展的活动。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导者,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给他们思考和团结协作的机会,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运用因材施教的策略,从学生自身的体育水平入手,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尽量选择和确定符合其自身实际情况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

将权力赋予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训练内容。由于学生之间成长环境、兴趣爱好的差异,在选择训练内容和形式上就会有所不同。自主的原则充分地调动了他们体育运动、身体素质训练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和学生自身的发展。

四、完善的体育测评制度

完善的体育测评制度是体育课程教学平稳顺利完成的重要制度保障,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和认真的学习态度有重大影响。在营造好了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自由”,促进他们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来投入到体育学习活动中,也要对他们有一定的约束机制,由于小学生年纪偏小,自我管理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一味地放任自流是对他们的成长不负责任的。把握好分寸,保证学生能在团结协作中感受到到体育带来的乐趣,还能让其学到专业的体育知识,以及提高自我约束力,只有这三者平衡发展,才能发挥出体育课堂的教育作用。

我们常说“少年强则国强”,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一定要从小培养。素质教育不断完善的今天,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有要求之外,也开始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从小树立体育锻炼意识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江心沙学校)

(本栏责任编辑 刘艳军)

 

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幼儿口语交际训练活动的科学疏导

农村中小学体育课中自制体育器材的应用

突破单词积累难关,把握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理念的渐趋成熟

用名篇架设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课的桥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