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教育艺术

基于地理思维养成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

作者:吴真勇
当前“生本理念”下的“深度学习”其实就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主动思考,从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中使用地理思维来分析、归类并剖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办法并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进一步优化地理思维。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学科对接较好的生活化教学资源,能够让学生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飞跃。基于地理思维养成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可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

一、合理归类生活化教学资源,便于建库和教学时的选取

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恰当地引用和转化生活中的各种素材使其成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养成地理思维能力,那么对生活化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归类就显得尤为必要。单个的教师显然难以完成这一繁杂的任务,需要在备课组、教研组间构建资源共享,建立资源库并做恰当的加工、转化,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加以磨合并让这些资源能够传承以放大其功效。教师可以通过校内的资源平台将平时所搜集得到的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课件、图片及视频剪辑片段资源,分门别类地整理保存,这可以让学校的储存平台得到充分利用。如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内容时,教师可从资源库中找到擅长新闻视频剪辑的同事提供的视频、集体备课所做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典型天气案例的精美图片能够让抽象的学习内容极为具体,增强视觉冲击并吸引学生深入思考;屏幕录制软件展示了高压中心、低压中心的垂直及水平气流绘制过程,引导学生理清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过程。

这种建立在备课组、教研组框架下的协作可以让每一位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贡献自己的智慧,将能够便于教学的生活化资源形成更多的组合,便利教师教学设计,更可以形成新的思路,持续促进教学效果优化。

二、对应最新地理事件,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和其他基础学科一样,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绝不只是限于教材中的资源的使用,教师应睁大眼睛,多关注时事,尽可能使用最新发生的生活中地理问题作为“引子”,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促使迁移能力的悄然形成。 如在高三复习世界地理知识中的“南极”内容时,倘若教师依然固守以往思路从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植被与矿产等角度教学,一定极难引起学生的积极配合,埋头记笔记自然无法形成探究的热情,学生的有效思维更无法形成。结合区域具备的高纬度、高海拔、经纬线交汇、人烟稀少等特性,教师可结合最新的我国南极考察报道,围绕南极特定的气候这一重点判定方向、理解星空运动规律、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回顾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极地具备的独特资源、深刻整体性思维、洋流对区域的影响、环境及生态问题等知识。学生个体先行展开思考,接下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对应的典型训练题,将整个高中地理学习中的诸多核心知识串并起来思考,学生要掌握区域综合分析并应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再如在学习“产业转移”内容时,教师可引用春节联欢晚会中500个机器人为歌手伴舞的视频,引导学生探究珠江三角洲所面临的产业转移与升级问题。

想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探究,就需要教师针对相应教学内容使用最新的地理事件来吸引学生进入情境,调取以往的知识积累来逐一解决教师所给出的挑战性较强的问题,学生还可更好地从整体把握学习内容,形成更为持久的学科学习兴趣。

三、科学安排教学环节,凸显学生思维伸展

基于思维养成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需要教师通过资源科学安排教学环节,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火花,激发并及时帮助学生切入正题,顺利解决地理问题。

如在学习地质构造内容时,学校所在地很难看到真实的景观,教师在进行教学环节安排时可从学校地理教室中的矿石标本、地理挂图和假期旅游期间所拍摄的景观图等资源进行组合,让学生再次回顾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地质循环过程。在理解好地质构造的概念、类型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用教室里的书本做岩层,将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演示出来;或请学生两两组合,搭建出背斜和向斜,理解这两种构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知晓不同构造所产生的不同地形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小结、总结学习内容的知识脉络,引导学生从局部与整体、理论和实践之间进行切换跳转,再次对新学习的内容加以反思,感悟地理学习的意义,使用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新问题,处处留心皆地理学问。

总而言之,这种基于教学实践有意识地引入生活化教学资源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在凸显新教学理念的同时,促进学生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最终优化学习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 石红英)

 

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幼儿口语交际训练活动的科学疏导

农村中小学体育课中自制体育器材的应用

突破单词积累难关,把握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理念的渐趋成熟

用名篇架设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课的桥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