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阅读能力
所谓的阅读能力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讲的“自能读书”,自己能够读懂教科书。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科书上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而获得,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必须从以“听讲”为基础走向以“阅读”为基础。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读懂的内容,尽可能不讲,教师讲的必须是学生读不懂的知识。我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提高阅读兴趣。
读书要有兴致地读。如果在没有阅读兴致的时候,强迫自己读,是没法读到心里去的,人和书是分离的。真正的阅读是一种出于内心需要的读书,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人和书才有可能融为一体,读书才会真正成为一种精神享受。教师可以多形式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一上课,我就利用祖国的名山大川的图片和诗句,配以优美的乐曲,唤起学生旅行的欲望,激起学生愉悦的心情。然后,以“1、想去这些地方旅行吗?想去的请举手。2、想一个人去这些地方旅行的请举手。3、想一个人徒步去这些地方旅行的请举手。4、想一个人徒步,在治安不好、盗匪横行的情况下继续去这些地方旅行的请举手。这些问题步步推进,激发学生做好一个未来的探险家的美好愿望。接着,揭示课题:在三百多年前,他就一个人徒步,在治安不好、盗匪横行的情况下去旅行,走遍大半个中国大陆,他就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2、语言渲染,情动辞发。为了帮助学生披文入情,理解课文,我精心设计了过渡语和小结语。如教学第三自然段“此后的三十年……”,老师出示了图片,伴以激情的解说:“看啊,图中蜿蜒的红线,是徐霞客用双脚、以一己之力、终其一生走过的道路,行程九万里,走遍三江五岳,横跨了中国十六个省份。这幅图是徐霞客一生阅读大地的写照,是许多人无法做到的,这真是一种‘奇行’,怎能不说他是个奇人呢?!”这样,将学生带入了徐霞客走过的足迹中,一起见证徐霞客阅读大地时那段艰苦的历程,也为学生体会徐霞客坚强的意志、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铺垫。又比如,在理解“攀险峰,涉危涧”这一句时,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老师再总结归纳:“一路上,曾经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辞而别,还有一个不幸病死,服侍他的仆人偷走了他仅有的行囊,面对土匪的掳掠他毫不畏惧,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不曾动摇。他的这种锲而不舍、不避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怎不令人敬佩呢?怎能不说他是个奇人呢?”
3、多形式朗读,增强兴趣。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潜心会文本”提供了保证。如开课时的大声朗读、思考问题时的默读、感悟文本时的自由读、感情升华时的有感情朗读等方式,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并最大限度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4、拓展延伸,丰富人物形象。学生在结合事例谈到徐霞客探寻的两处山洞时,及时补充资料说,徐霞客为了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探险的山洞远不只这两个,他一生探寻了306个洞穴,他是中国探洞第一人。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在理解徐霞客孤身一人,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适时补充:徐霞客探险的过程中,3次遇到盗匪。最危险的一次是在衡阳遭遇土匪,静闻和尚负了重伤,财物尽失,自己也险些被杀,好不容易到了南宁,这个同伴病逝了。此时,再进行拓展思维,完成小练笔。“4次绝粮,有时他只好拿身上的绸巾去换几筒米,没有旅费了,就用身上穿的夹衣、袜子、裤子去换几个钱……”这样,徐霞客历尽千辛万苦,依然锲而不舍,他的高大形象就浮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就更有兴趣去阅读徐霞客了。
(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读,有思考地读,勤快地读。
获得什么知识、解决什么问题,这是阅读时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只有目的明确,加强阅读的针对性,阅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只有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读出问题,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才能更加快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自读时,我让学生边读2至6自然段边思考:徐霞客人“奇”在哪,勾画出表现徐霞客“奇”的词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上加上批注。读后同学交流,时间3分钟。
二、培养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学习能力,它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的水平和质量。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能理解知识,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那么,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呢?我是这样做的: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质疑问难。教师要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巧妙地把学科教学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意义的问题,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直奔课文主旨:①徐霞客是个什么样的人?做了什么事?从哪看出他是个奇人?书奇在哪?②徐霞客阅读的是什么?③徐霞客为什么要阅读大地?④徐霞客怎样阅读大地?⑤徐霞客阅读大地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和句子写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批注,并与同学交流。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外在到内心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和表达,同时情感受到了熏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学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统一。
2、启发想象,发散思维。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比如,引导学生在探究徐霞客历尽千辛万苦,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一个环节时,让学生看课本插图,图上的情景是徐霞客旅行生活的一个写照。以图激发学生想象,在徐霞客长途旅行的一万多个日日夜夜中,“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他日间“攀险峰,涉危涧”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他当时的交通怎样?社会怎样?摆在他面前的是什么?利用问题,步步推进,层层深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还提升了表达能力。
三、提高表达能力
表达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问题的认识。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从不同角度阐述或发表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互动分享,使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得以完善、补充、更正,使自己学习和认识的水平不断地提高,既是理解的重要标志,也是从理解到创新的关键一步。教学过程中,我激励学生:
1、畅所欲言,学会表达与倾听。比如在理解“攀险峰,涉危涧”一句时,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畅所欲言:“可能会被险峰上滚落的石块砸伤,鲜血直流,可能找不到野果子,可能遇到骄阳似火,可能大雨倾盆,可能偶遇风寒,可能险些成了野兽的美餐……”
2、寻找读写的最佳切入点。①奄奄一息的同伴可能对徐霞客说什么?面对奄奄一息的同伴,徐霞客可能说什么?完成小练笔。②学完课文,学生意犹未尽,此时,让学生动笔写一写,说一说:你想对徐霞客说什么?请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想法。③学生反复阅读,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在内心深处对徐霞客充满了崇敬之情,被徐霞客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打动,课后主动地去阅读,去了解更多关于徐霞客的资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最后,我特意布置小练笔的作业:课外阅读有关徐霞客的故事和书籍,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把住情感的命脉,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教学合一,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使教学达到更妙的境界。(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巧抓语用点策略研究”。立项批号:FJJKXB16-208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