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乐群 合作 分享 核心素养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核心是指,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课程。如何凭借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师最为迫切的任务。“学会合作分享”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社会参与”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具备的基础素养。本文以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分享真快乐”和“大家一起来”为例,探讨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合作、分享,积极与同伴交往,较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一、创设游戏情境,培养学生乐群素养
同伴交往是班级集体生活的最重要部分,班级集体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适应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一年级学生年纪小,天真活泼,他们参加群体活动的意识比较淡薄。教师必须针对儿童生活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对症下药,让学生逐步合群、乐群,体会大家在一起快乐多,逐步适应班级群体生活。
在教学“为什么玩不下去”时,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好玩,喜欢游戏,但随意性大,常常不遵守游戏规则的特点,抓住“为什么一起玩要守规则”来组织教学,设计游戏情境引发冲突,让学生认识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
首先,玩一玩环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游戏——双腿夹球比赛,分A、B两组来回接力,每组4个人,距离3米,要求双腿夹球,绕过终点标志物回到起点接力,中途掉球要重新开始,比比哪一组速度快。接着“说一说”,比赛后引导学生说说比赛中出现不合规则的事情,比如,有人双腿没夹球,有人抢球,有人不排队,有人霸着球等;围绕怎样做游戏才公平、必须遵守什么规则展开讨论。最后议一议:身边有没有不守游戏规则的同学呢?如果生活中的人们都不守规则,结果又会怎样?这样使得教育自然展开,加深对大家一起玩的快乐体验,从而认识到遵守规则是与同伴友好相处的保证,从而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合群、乐群的意识。
二、适时“雪中送炭”,培养学生合作素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育人的学科,旨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必须具有全员合作意识,每个学生都应是教育的主体、合作的主人。
在教学“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时,教师可设计情景模拟练习,请学生扮演小布丁和小蝴蝶,分角色体验“我刚搬来,一个人也不认识”“我胆子小,不敢出去找伙伴”,鼓励其他学生想办法帮助他们:刚搬来,不认识人,没关系,一回生二回熟;外面真的很好玩,你也出去玩玩;有的同学则招呼他一起玩游戏,认识新朋友……通过大家的帮助,小布丁转变了,乐意跟同伴一起玩了。“假如你是小布丁,你会怎么做?”“假如我们遇到小蝴蝶,要怎么做?”每当班级出现“看客”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想办法帮助他,适时“雪中送炭”,引导“看客”克服畏惧心理,大胆地参加活动,帮助他们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发展团体合作意识。
在教学《为啥合作不下去》时,教师应抓住“大家演《西游记》为啥合作不下去”来分析原因:冲突是由于两位学生抢演孙悟空角色,不愿意演猪八戒角色造成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四个角色不同的特点,尤其是猪八戒的优点,引导学生认识角色无好坏之分,只有演得好与不好之分,解决学生拒演心理。如果学生还是“拒演”,可用“石头、剪刀、布”抽签等方法来安排角色 ,使游戏顺利进行。教师适时点拨,教会学生用抽签等公平的手段来解决冲突的技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增强合作意识。
三、整合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分享素养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学生、教具及现代教学媒体等各种资源的作用,把这些资源有机地组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分享真快乐”时,如何有效地整合、利用资源进行教与学?教师可以按照“认知—实践—判断—总结”的活动思路,把教育资源融合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体验。
首先在认知中体会分享的意义。教师可依据文本资源“分享阅读更有趣”指导学生先阅读文本,体会“我”把妈妈给“我”的书带给同学们一起读,一起表演,享受分享的过程。“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分享呢?分享时的心情怎么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导学生能乐于将自己的生活资源分享,如食品、玩具、游戏方法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分享的魔力,“她就像一个魔法师,用神奇的魔法,把一个人的快乐传递给大家,变成大家的快乐;把一个人的方法变成大家的方法……”分享使大家收获更多知识,也获得更多快乐,从而乐于分享。
其次在实践中学会分享的方法。认知是行为的基础,实践使认识内化。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里分享:一个秘密、一个故事、一种方法、一份作品或一份心情等;接着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PPT,让同学说说分享过什么东西,分享后心情怎么样,然后评价他分享得怎样,怎么做会更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学习到分享的方法:“秘密分享小声点,故事分享生动点,方法分享仔细点,作品分享小心点,与人分享礼貌点,一起分享快乐点。”让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掌握分享的技能、礼仪,感受分享的快乐,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分享,强化分享与共享的快乐情感,在判断中提升分享的能力。学生在实际分享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该不该分享的问题,比如“他是小气鬼吗?”一课中提到:“这是爷爷留给我做纪念的,不能送给你”“你每次都不给我看,我也不给你看”“我下次再不给你用我的东西了”等情况,可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可分享可不分享,或怎样改进后再分享。
最后在总结中升华“乐享”的情感。“现在如果你自己有爱吃、好玩、好看的东西,或者有秘密、好方法,或成长的故事,你乐意主动与人分享吗?要怎样分享呢?”再次强化分享与共享的快乐体验,实现情感的升华。
当前,新时代对道德与法治教育赋予了新使命、新责任,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适应新时代变化,挖掘课程的内涵与潜力,把培育核心素养贯穿到教育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分享能力,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集体生活,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春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