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材料到底从哪里来呢? 从观察中来,从阅读中来,从生活中来。要想写好作文,除了需要平时下苦功外,还需要很多技巧。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要着力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主动地捕捉、搜集最新的信息,养成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形成乐于观察、勤于观察的习惯。抓住机遇,捕捉灵感,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进行创新实践,在实践中积累,感悟。
我尝试着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活。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作出思考。我将语文课前三分钟设为“发现与思考”的交流时间。起先,学生不知道观察什么、如何观察, 自然也谈不上发现与思考了。我告诉学生要按照事物的特点、规律注意观察,比如我们和谐美丽的校园,教室布局,操场布局,树木花草布局,同学们怎样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等等。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你们留意了吗?学习生活是多彩的。学生们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和观察,就会有很多收获。观察不只是作文课的事,让学生走进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才能为自主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勤于积累,厚积薄发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脑子里有东西却写不出来。正所谓茶壶煮饺子——肚子里有却倒不出来,欲吐难言,作文写得简短直白,枯燥无味,甚至一句话翻来覆去地写,有一种憋得慌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学生缺乏深厚的语言功底。在加强生活积累的同时,不能忽视语言文字的积累。中国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瑰丽多彩的,要想写好作文,重视语言的积累是十分必要的。
引导学生积累的时候,不能引起学生视积累为负担,视积累为作业,从而产生机械执行的心理感受和态度。积累的形式也应符合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积累,勤于积累。教师要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定期进行交流。还应对本班学生进行冷静、客观的分析,明确他们的弱点,有针对性地积累。为避免积累的盲目性,教师可根据习作的需要、教学目标的要求,系统地、分门别类地引导学生进行积累,使积累和教学联系得更加紧密。
三、自主表达,凸现创新能力
作文指导的形式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挖掘学生潜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开放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在各种作文形式中自主选择。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以“命题作文”为主。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题目,然后指导学生审题、选材、立意、布局、写作、修改等。老师常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命题,很多题目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特点,而这些作文大多是以记人或记事为主的,题目很少有创意,为学生提供的发挥空间很小。其结果,小学生更不会写作文,只好去编作文,作文假大空的现象便由此而产生。命题作文的主动权在老师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写作的乐趣。自己的习作不是“我手写我心”,而是仿写照搬凑字数或是胡编乱凑,顺着老师的意愿写一些应付老师的话, 不但写作的积极性无从谈起,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受到了制约,有个性的表达更是无从谈起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不拘一格地表达。要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在结构安排、体裁选择上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以求张扬个性,让人以耳目一新。
四、自我评价,共同提高
在习作评改中,提倡自主学习,自悟学习。通过与别人的交流、反馈,能够发现自己表达上的优缺点,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真正动起来。动脑、动口、动手,有益于迅速开动大脑机器,让思维动起来,想象活起来,语言亮起来,最终让作文评改课活起来,使写作能力在修改中得到提高。
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过程中来,教师要大胆地把作文评改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就文而评文,就文而改文。在指导中,重视学生修改作文主动性的引导,重视修改过程方式方法的指导,将学生逐步引向自觉修改作文的路。教师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作文素质。这样在评改过程中积累语言,展开思维,提高认识,掌握写法,顺利表达。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应把握现在,放眼未来,引导学生真正把生活和学习实践与作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自主贯穿习作全程,应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让学生如实地、自主自由地表达,让学生为自己而习作,在自由、自主、自信中走向自主作文的成功之路。•(作者单位 浙江省松阳县城北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陈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