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建筑系是骨子里很高傲的一个系。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凡是清华毕业后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同学,都对此非常感慨。”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尹筱周曾经的梦想是当一名伟大的建筑师。
1988年毕业后,尹筱周放弃了继续就读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的机会,到一家合资公司就职。“建筑设计,强调学以致用,好的作品需要了解这个社会需要什么。”在此期间,尹筱周获得了建设部高级建筑师的职称。
1991年,尹筱周去了一趟深圳,在改革开放前沿之地,她大开眼界。“在那里,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生意,设计师可以有自己的工作室,开自己的公司。”一切都跟在北京刚毕业的大学生直奔国企的情况大不一样。
在回北京的飞机上,尹筱周与邻座闲聊,对方建议她直接承保建筑设计公司,同时也表示愿意对她给予一定的帮助。虽然尹筱周没多想,但这件事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埋在了她的心里。
一次,尹筱周在建设部工作时的一个甲方积压了很多设计项目,急需找人来做,尹筱周年轻有冲劲,给大家的印象特别好,这个任务也就落到了她的头上。当时她拿出一点积蓄,在首都体育馆看台下租了一个空间,组织一些老资格的设计师们开始做项目,至此一发不可收拾。
“家里人当时并不支持,觉得不可思议,如果我能开公司,所有人都能开公司。”尹筱周回忆那时的情景:每天早上骑着自行车先送小孩去上学,再去上班。自行车背后挂着一个皮包,里面放着各种公章。她感慨:“那时候创业不觉得辛苦,时势造人,庆幸赶上了那个时代。”
清华的人,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做事就要做得最好。1992年,尹筱周注册成立北京三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短短两年时间,公司就已发展到50多个员工,办公地点也从体育场的看台换到了招待所的礼堂。尹筱周笑称自己的办公室是在舞台上,“冬天有点冷,夏天挺舒服”。
赶上国家鼓励民资的发展浪潮,三磊成为第一批获得甲级设计院资质的公司之一。“虽然市场上有很多类似的企业,但项目更多,只要你勤奋,就可以发展得很好。”在尹筱周任三磊总经理的十年期间,主持设计了多个被评为建设部和北京市优质工程的项目。
那段时间培养了尹筱周市场经济的概念,项目什么定位、客户喜欢什么、怎么让客户接受你的项目……这些都需要摸索、积累经验。
“那时候开发商比较盲目,不知道要做什么,我们给它规划,到规划局申请容积率,到消防局报批,相当于一个大保姆。”尹筱周的这种心态一直保留至今,“我现在还把自己当作银泰最老的保姆,一种‘服务’的心态早已在心里埋下了种子。”
2002年,机会又来了。基于1994年的一次巧合,尹筱周和银泰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双方彼此的印象都很好,也就一直保持着联系。1998年,银泰集团创始人沈国军先生在北京拿到一块地,在尹筱周的建议下,他决定开发一个高端商业综合体,以带动周边整个商圈。
当时的北京地产正在经历一个从自由竞争的混乱时代,到有规律的多中心格局时期。银泰想要拥有竞争力,就必须定位成为国际化的商务平台、北京开向世界跨国公司的窗口。
凭借在圈内的人脉,尹筱周找到了凯悦的高管。“第一次见面是在金茂凯悦的顶楼,当时凯悦是国际品牌,银泰名气还不大,这块地也还是空地,有很多的可能性。他们看了这个项目,感觉挺不错,但毕竟对我们不是很了解。我们很诚恳地邀请他们,后来真的成了。”
考虑到项目的合作伙伴都是尹筱周的推荐,请她出任总经理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当时尹筱周还有些放不下自己的设计公司。同时她也有诉求:当时做建筑师,虽然有要最好房子的情怀,但是自己的话语权非常小,开发商可以随意改动设计,甚至不高兴就不付设计费,政府审批意见也很多,建筑师是在夹缝中生存,还要想办法保留自己的想法,实在太辛苦。
“有的人一辈子就做了一些普通的项目,我们这代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有可能以自己的行动,实现自己甚至上一代建筑师共同的心愿。”尹筱周的观点代表了清华人的社会责任感。
离开自己倾注多年心血的公司虽依依不舍,但建筑师的成就感和项目的挑战性让她无法抗拒。2002年3月,尹筱周决定加入中国银泰集团任职北京银泰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全盘操作北京长安街上高端城市综合体北京银泰中心(含北京柏悦酒店)项目。
“当年沈总拿到这块地时,我们曾在一起议论过这块地未来的前景,大家都很看好。但当时还处在朦胧当中,具体的还没有细化。我加入银泰后,沈总除了把这个项目本身的开发建设交给我以外,更对我寄托了公司的信任,这份信任使我很感动也很有压力。”回忆当时的情景,尹筱周至今仍有些动容。
那个时候,选择做综合体的开发商寥寥无几。在市场上还是默默无闻的银泰集团,项目开发前期更是辛苦异常。眼看着旁边SOHO中国建起的住宅项目很轻松地卖掉套现了,尹筱周和同事们无数次怀疑银泰是否要做这么高端的综合体,要盖这么好的楼?
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理想,而是一桩生意。高质量的东西如果卖不出好价钱,也是赔本的买卖。尹筱周认为,优秀的设计师不应该追求最贵的东西,也不会让投资者为自己的设计砸钱,而是依靠智慧和设计理念,使产品设计的附加值能够替代成本,从而产生更高的利润。
当时北京最高房价是2万元每平米,尹筱周定出的开盘价是4万元每平米,如果卖不到这个价钱,整个商业模型就只是一个故事,但同事们都不愿意相信。为此,尹筱周特地聘请专业效果团队制作了综合体建成以后的视频特效,增强他们的信心。
人需要某种信念的支撑。第一次在香港路演的成功,决定了这个楼盘的命运。“当时整个经济在上行,人民币在上行,一些有眼光的投资人认为,对比其他国际城市,银泰在北京的这个位置,地价将会非常昂贵。当时在香港,最差的房子也要6000元一平方呎,也就是4万元一平米,对当地人来说是便宜的。他们‘赌’土地的升值,‘搏’经济的上行。”
这个预测很快便得到印证。没有任何公开宣传,银泰的高端公寓已经成为有钱人的抢手货,4万元/平米的房价,根本挡不住。尹筱周腾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做销售员,接见一些大客户。
“这是一部没有大腕的大片。虽然我们都是一些很平凡的人,但是合在一起干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情。”尹筱周表示。
酒店项目的开发过程,也是银泰集团壮大的过程。尹筱周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我很感恩,老板能够请我来。”尹筱周的人生态度是:随遇而安,活在当下,把事情做好。
从自己当老板到职业经理人,尹筱周心态上有很大的变化——为别人做事要比为自己做事更有责任感,同时要在各方面为团队做出榜样,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她说:“以前是自己说了算,但要做一个好的职业经理人,不可以随便做出决定,要贯彻一个非常严格科学的管理程序以避免风险。”
“中国人讲‘一专多能’,就是讲只有对整个行业有宏观认识,才能在微观上做得更好。从事酒店设计、开发后再进行管理运营,让我工作起来更加游刃有余,比如酒店运营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问题,我会用开发、设计的知识结构对运营的产品及时做出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她庆幸自己从未离开过这个行业,出身设计师给了她很大的优势。在她看来,做行业链条上某一个环节的管理者,不能只在一个环节上深耕,只有了解、掌握其他环节的情况和关键点,才能在现在的环节上发力。
目前,银泰集团旗下有六大业务板块,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商业地产。酒店项目是为了商业项目的运营建立的一个配套业务。
尹筱周表示,为了适应整个商业集团的发展,在没有特别需要的时候,银泰集团不会增加酒店的数量,而是立足于现有的4家酒店,把它们管理好、经营好。“我们至今没有打算做专业的酒店管理品牌,而是因地制宜,根据项目自有定位和产品需要去寻找最适合的合作伙伴。在了解酒店管理公司品牌特色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实现合作共赢。”
“单看整个酒店的价值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在综合体里面,可以让整个商业的价值最大化。比如不同业态之间,可以相互打通客户的数据,提供一种复合式的体验,拉升客户总体消费额度,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在她看来,相对于酒店管理公司,由于不需要推自己的品牌,市场灵活度较高。虽然这确实需要付出更多的管理费用,但是综合而言,可以提升整体商业项目的盈利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当下,银泰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们跟阿里巴巴合作的菜鸟物流,已是最大的物流数据平台,而银泰商业在其中作为一个负责商业运营的公司,最大的上市股东也是阿里巴巴;此外,阿里巴巴的数据也可以和银泰线下的实体店进行O2O融合。
“我们善于未雨绸缪。每年我们都会召开头脑风暴会议,探讨潜在的竞争压力、未来如何布局等问题。不断反省、调整自己,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感。”尹筱周认为,酒店的根基虽然是传统行业,但也要敬畏科技的进步,如此才能给市场和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整个商业都在变化,酒店可以成为巨无霸,也可以走小而美、小而精的路。细分领域里面的小公司,可能只是擅长于某一项,但可以加入到一个大的供应链里面,相互之间合作。”尹筱周认为,做大做强不是酒店业唯一的生存法则,关键是找到自己的适应性。
共享经济是未来酒店的出路,也是酒店降低成本的大出路。尹筱周呼吁:“适者生存。变化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要学会拥抱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