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摩托车

改变,是一种态度

作者:黄会君

文|黄会君

不知不觉间,又要跨年了……

对于做杂志的人而言,每一年的时间都很自然地被区隔开了。一个月一期的杂志,对于编辑们来说就像是学生们的“月考”,是每个月都要完成的任务。但是对于《摩托车》杂志而言,还真不太一样。摩托车是一种爱好,而热爱就是我们成长的动力;但是我们作为摩托车媒体人,每个月要为读者们献上一本值得大家期待的杂志,这是我们的压力所在——只有压力与动力并存,《摩托车》杂志才能做得更好。

对于很多读者而言,除了每月一期的杂志,相信我们《摩托车》杂志的微信公众号MTC-CHINA也成为了大家每天必看的精神食粮。就如同我们已经办了30年的杂志一样,《摩托车》杂志是最早涉足微信的摩托车行业媒体,对于这个全新的平台,我们遵循新媒体的传播规律,秉承传统媒体的责任和态度,至今获得了近十四万粉丝的支持。微信公众号的存在,让杂志编辑部和广大车友之间的距离被大大缩短了,除了北京之外,广东、上海、浙江、山东、山西……几乎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乃至特别行政区,都有杂志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大家可以通过留言、评论的形式与编辑部更多的交流,这一点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特别宝贵的。

为了更好地满足大家对于摩托车测评、娱乐的需求,我们从2015年开始,针对微信公众号和其他网络及移动终端渠道,开展了视频和音频的专题节目制作。尤其是视频方面,我们不仅将新车测评用视频的形式辅助呈现,更自主创作一些有趣的选题,比如“抓小偷”、“骑士爱情”、“接力体验”等,它们与我们平时的摩托车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让大家换个角度看摩托车。

近两年,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从大社会的角度来看,对于摩托车的讨论主题和舆论方向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虽然误解和“妖魔化”仍然普遍存在,但摩托车的娱乐和时尚功能是能够被主流社会接受的一个接口。明星与摩托车、时尚与摩托车、影视与摩托车……至少作为“大玩具”,摩托车的形象已经被很多人接受了。我们作为摩托车行业媒体,也在积极和包括汽车媒体在内的其他媒体合作,制作更多能够让社会大众正确认识摩托车的内容。2015年初我们与“汽车之家”合作拍摄的三种交通方式效率对比的视频,在汽车之家网站上获得了近80万的点击量,评论超过1600条。我们深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改善摩托车在大社会中的形象,只靠一两件事情是很难做到的。关键在于找对正确的方向,然后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2015年,我们刚刚度过了《摩托车》杂志的30岁生日。当您拿到这本2016年第一期杂志的时候,想必也会发现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不断的创新、改变,是我们想要对读者、对整个摩托车行业表达的一种态度。诚然,中国摩托车行业的谷底时期还在继续,国内玩车环境的变化仍然扑朔迷离,但《摩托车》杂志编辑部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去应对每一项工作。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一点一滴的努力不只是为了满足摩托车爱好者,同样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2016年,包括杂志、车迷活动、多媒体节目以及新媒体内容,《摩托车》杂志都将迈上新的台阶,以全新的面貌和大家见面。大话不敢说,这一年的366天,我们保证天天和您在一起!

 

操控系统的调整

“攻陷”横滨!中国改装冲出国门

2015中国摩托车十佳车型揭晓

经典名车:诺顿“突击队”的故事

选购摩托四部曲

冉冉的新星,赛车界的新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