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的坑:新手不宜涉足大且专业性强的项目
做餐饮的人都有经验,项目越大,专业性越高,涉及的事物就会越多,而每个行业的创业,都会有根本的区别。
例如典雅茶餐厅的老板陈晨,自己是有几年创业经验,但是在餐饮行业中他完全是个新手,却选择了专业性非常强的广式茶点,最后导致亏损。广式茶点的工艺是很深远的,非常注重细节和传承,一般人是摸不到门路的。
此类对于原材料、厨师、服务都有非常高要求的项目,产品众多,加上爆款新品的打造等细节问题,所需要投入的远远大于你所想象的。所以,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这种面面俱到、细节精致的项目不大合适。
创新的坑:依据实际情况下决定
随着创意、创新等观点打入餐饮行业内部之后,很多餐饮都容易犯一些致命错误,那就是脱离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做不符合现状的决定。
创业初期,对于餐厅的定位格局都应该制定规划好,但是要知道,餐饮创业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该依据自身当时的情况。高端的服务、高端的产品都是需要自己去打造的,例如崇礼小厨的老板颜洪丹,启动资金只有150万,装修完开业就已经没剩下多少资金了。为了打造很好的产品体系更换了三批厨师,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整,最后的厨师团队人数达到16个人之多,虽然产品好评率非常之高,但人工成本也是高得吓人。
每个月25万左右的营业额,原材料要用到近12万,再加上宣传营销、服务员培训,每一样都需要资金去支撑,半年多时间就把启动资金消耗一空。
装修的坑:要找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餐厅装修,还是要相信专业的眼光。因为装修占整个餐厅成本的比例比较大,所以很多人都有节省装修的想法,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动手,当然,出来的效果自己是满意的。
这样做虽然节省了一定的成本,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眼光,一些局限和问题也慢慢地体现出来,比如桌位摆放不合理,导致空间利用率不高、容客量有限;灯光设计不太合理,导致整个餐厅偏暗;排插安排不合理,导致客户充电不方便等等。若等到发现问题了再去统一调整不太现实,而问题存在的话又会影响运营。
产品的坑:一切为了客户
对于产品,每个餐厅都会认真对待,比如辣妹子重庆小面馆从开业头2个月开始就做了30多次优化,仅面的分量就做了三次改变,口味开始各种调整与提升。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顾客好,结果顾客却并不买账。根据外卖和店内调研的结果发现,顾客对产品的认知呈现4个特点:好看、难拌、好吃、面少。
当顾客跟商家有不同的认知时,那就要正视顾客的体验,以顾客为导向。做品牌,就应该为用户创造价值,就是要做到高性价比,既好吃还很实惠。所以,不是你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就是对的,而是顾客觉得好的才是对的。
这种认知不能光停留在管理层,而是要传递到所有人,这点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虽然有了这样的认知,但做决策的时候还是会陷到里面去,要知道有时候团队不是为市场和用户负责的,而是为领导负责的。
特色的坑:要量力而行
品质是决定一切,但是没有说样样都要最好。以咖啡馆为例,很多人以为开咖啡馆首先咖啡一定要最好,设备也一定要好。对手用200元一公斤的咖啡豆,你就要用300元一公斤的咖啡豆;对手用2万元的咖啡机,你就要用3万元的咖啡机。到临关门那一刻,还觉得自己失败的原因是咖啡的品质没有别的店好,其实这是错误的。
麦当劳、星巴克、全聚德之所以开遍全球,不是因为它们的汉堡最好、咖啡最好、烤鸭最好,而是它们的产品找到了适合的客户群。所以,追求产品品质没有错,但没有必要把大部分精力花费在品质的追求上,除非你有强迫症。
外包的坑:外包厨师团队等同在冒险
现在餐饮行业厨房基本有三个模式:一是采用外包厨师团队;二是直接聘用厨师;最后一个就是自己掌握制作技术。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外包模式看似省事省力,但是隐藏的问题却能让餐厅陷入天坑中。
外包厨师团队中,核心的厨师人员是你无法掌控的,进而你就无法掌控产品,而一家餐厅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产品,如果产品都控制不了,那么你的餐厅就只能被动地等着亏钱。如果餐厅管理者根本无法管控后厨,每次想要出新品,厨师就会找各种理由搪塞你,产品出现问题也会很难找到根节点。
合伙人的坑:要有一个真正意义上共同谋略的合伙人
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要有合伙人,合伙人和团队还是有本质意义上的差别,团队可以说是一起帮你创业的人,但合伙人却是和你一起创业的人。合伙人的最佳状态是一个人抬头看天一个人低头看路,在不断的据理力争中找寻正确的道路。
创业是一种长跑,跑得慢一点更能接受市场的检验,思考自己前方的路和前人的经验。面对创业充满无限的热血激情,需要餐饮者拨开光鲜一面,逐步探索,一步一个脚印,了解清楚餐饮创业背后的血泪之坑,躲过藏在暗处的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