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海洋世界

声呐,鲸类的天敌?

作者:特洛萨

撰文|特洛萨

“声呐太强,我屎都喷出来了!”这是《美人鱼》里邓超饰演的地产开发商在亲身体验公司研制的声呐功率后得出的结论。人鱼族因为强功率的声呐而遭受了灭顶之灾。那么,声呐到底对海洋生物有多大的影响呢?


插图|柠语

声呐系统使用声能来刻画海面下物体的物理性质并且对其定位。声呐应用非常广泛。按照频率分类,可以分为低频声呐、中频声呐和高频声呐;按照工作原理,也可以分为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

主动声呐主动发射声波“照射”目标,而后接收水中目标反射的回波时间,以及回波参数以测定目标的参数。主动声呐由简单的回声探测仪器演变而来,适用于探测冰山、暗礁、沉船、海深、鱼群、水雷和关闭了发动机的隐蔽的潜艇。

被动声呐由简单的水听器演变而来,它收听目标发出的噪声,判断出目标的位置和某些特性,特别适用于不能发声暴露自己而又要探测敌舰活动的潜艇。

一些海洋生物尤其是哺乳动物也拥有自己的“声呐”。比如海豚和鲸等哺乳动物就拥有独特的“水下声呐”。它们可以发出特定的讯号相互通信以及寻觅食物。

鲸类会发出声来进行通信和探测,它们使用的频率很低,可以作用到很远的距离。其他海洋哺乳动物比如海豹、海狮等也会发出类似的声呐讯号进行探测。

海豚是海洋生物中拥有灵敏度极高声呐的“幸运儿”。它们依靠声可以探测到几米之外十分纤细的物体比如0.2毫米的金属丝或者1毫米的尼龙绳。不仅如此,它们还可以识别十分复杂的东西,不但可以识别不同种类的鱼类,还能区分在水中的铜、木片、塑料等不同材质的物体,甚至可以辨别自己发出的声波和人类录制下它的声音然后重放的声波。

而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大洋深处的海洋动物们则更加依赖声系统去搜寻猎物和躲避天敌。至于它们拥有的声呐性能,可能是我们人类技术都达不到的呢!


声呐


不是所有的鲸都能被营救,有些鲸只能在海岸上悲惨地死去


一般来说,民用声呐的功率较低,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有限。此外,鲸和海豚等海洋生物对噪声也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比如海豚如果受到了噪声影响,它们会提高自己叫声的强度来使自己的判断不受影响。但这并不是说明声呐就不会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过度的噪声还是会使一些海洋生物的听觉受损,心情烦躁,判断出错,甚至无法觅食。

当然,像《美人鱼》里那样强功率的声呐(能让邓超“喷出屎”的功率仅仅才开了1/10)有点夸张了,但科学界对于军用声呐可以严重影响、伤害甚至杀死海洋哺乳动物这一点上已经没有什么争议了。其中受声呐影响最严重的无非是自身拥有强大声呐的鲸和海豚了。1996年美军在北约的一次演习中,就有14头鲸冲上了希腊海岸搁浅;无独有偶,2000年3月,美军在百慕大的演习中,又有3个种类的16只鲸搁浅,其中6头死亡。此后,几乎每年都有在军事演习或是声呐试验中搁浅的鲸和海豚。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鲸和海豚的搁浅是由于声呐工作造成,但如此多的军演和声呐试验都恰恰伴随着海洋哺乳动物的搁浅事件,已经说明军方使用的多种高性能中频声呐与搁浅事件至少存在间接的因果关系。

科学家们对搁浅致死的鲸解剖后发现,它们的眼睛、头部充血,肺爆裂。这种惨状也让美国军方接受了中频声呐对海洋哺乳动物产生影响的观点。

2013年以前,美国“地球正义”环保组织多次因为美军军事演习中的声呐应用造成对蓝鲸、剑吻鲸的伤害而起诉过美国海军与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要求美军停止使用高功率中频声呐。然而,多次的起诉并未收到良好的效果。美军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同意采取“减轻措施”的方式,而基于一些海洋哺乳动物濒临灭绝的现状,美国海军“减轻措施”方式并不能保证当地海洋生物免受损害。

不仅是美国海军对环保组织的呼声“敷衍了事”,就连法院也并不支持环保组织的抗议。美国最高法院一度限制美军在训练中对声呐的使用。但是在2008年,美国最高法院甚至推翻了对美国海军在训练中使用声呐的限制,理由是这一保护鲸类与海豚的规定将会“危害船员生命以及国家安全”。

相比军方的强硬,环保组织的抗议显得有些“软弱无力”,但他们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军方承认军事活动会对海洋哺乳动物造成影响和伤害,但他们估计,过去几年,在南加州和夏威夷之间的海域,海军训练总共造成155头鲸死亡。而环保组织称因为军事训练致死致残的鲸类动物数量应该更高,约有2000只海洋动物重伤,而受到声呐影响被迫迁徙、停止进食的海洋哺乳动物更是多到无法计数。

不过,环保组织的多次抗争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人类也在客观评估声呐对海洋哺乳动物的影响。2013年9月,美国联邦法院就以海军训练时未考虑科学结论,要求对军事训练进行重新评估。


人们奋力将搁浅的鲸送回大海,但声呐造成的损伤可能会严重影响它们的生活,受到致命伤害的鲸即使被送回大海,也很难生存



搁浅的鲸群

 

英国风景画家——特纳

长相嚣张却与世无争的海胆君

感谢它们!每年产生了地球上的一半氧气

声呐,鲸类的天敌?

中国首次南大洋 磷虾考察记

坎昆56°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