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明确要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电视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应在细节处多下功夫,要将先进文化、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润物细无声地体现在百姓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中。前不久,来自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好中国声音进行了座谈交流。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要想让中国故事充满吸引力,应该从源头抓起,要重视文学创作,把握好厚度、深度、温度和黏度,在打造融通中外并能让受众入脑入心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上多下功夫。其中,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概莫能外。笔者认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有温度并有效地表达,可以从深度参与选题、寻找新的表达方式等方面入手,这也是时代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提出的新要求。
一、深度参与栏目策划和节目编排,为讲好中国故事选好材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观众关注的鲜活话题中。近几年来,央视和各级电视台先后推出了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感动”系列、“寻找最美”系列,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间成为百姓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央视的“寻找最美”系列活动,集合了电视、平面、网络等多种资源,搭建了全媒体互动平台,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声势,在全社会掀起了关注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孝心少年的热潮。除此之外,《中国好歌曲》、《中国达人秀》等诸多精品原创文艺栏目也让普通老百姓成为了舞台的主角,为他们的梦想搭建了平台,以歌舞、故事等老百姓乐于接受的形式在无形之中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央视七套推出的相亲交友节目《乡约》是我国首档以农村青年为相亲主角,取景田间地头的大型访谈节目,是反映中国现阶段农村青年情感生活的一面镜子。在节目中,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青年男女的情感故事,更是从中折射出来的价值观念。节目中对于参与者的选择也颇为讲究,选取的都是有故事且能传递正能量的年轻人,他们当中大多都有超越自己、实现梦想的不懈追求。从观众的角度,在观看他们情感选择的同时,也会为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自强自立的奋斗精神而感染。可以说,《乡约》这个情感婚恋节目的“瓶子”里装满了“核心价值”的美酒。《乡约》节目的主持人肖东坡有着十几年的农村题材采访经验,他也是节目的创始人、制片人,可以说,该节目受到业界和农村、城市观众的普遍认可,肖东坡这个“领头羊”功不可没。与肖东坡一样,央视优质新闻评论栏目《新闻1+1》的主持人白岩松也同时承担着栏目制片人的工作。在全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融合,大量优质视听节目不断涌现,《罗辑思维》、《奇葩说》等广受好评的网络视频节目的出现,不能不说给传统电视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并且这些节目的主持人也是栏目策划的中坚力量,从选题到编排,每个制作环节他们都深度参与,并融入到节目之中。如果现在还有节目主持人只是编导的“传声筒”,只是会说不会想的“肉喇叭”,那他必将遭到时代的抛弃。
二、主持人语言向平等、贴近、互动的方向转变,为讲好中国故事用好语
讲好中国故事,要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在“互联网+传统媒体”的新传播格局下,信息传播由单向转为了双向互动,当传统的受众不再满足于高高在上、半生不熟的表达方式烹制出的信息大餐时,就完全可以自己在家焙制可口的家常小炒,“受众”已逐渐被“用户”取代,要想被“用户”接纳,并使节目中蕴含的价值观得到有效传播,就要把用户真正当作可以悉心交流的朋友,放下身段,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样态,尽量营造出生活气息浓厚、有温度的语言氛围。比如,央视《新闻联播》在2013年官方微信正式上线后,主播的结束语就不再是之前沿用很多年的“观众朋友们再见”,而是改成了更接地气、更加温暖亲切的“要想获取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我们央视新闻的微博、微信、客户端。”央视的许多新闻报道也常会出现一些网民乐见的网络语言,例如“男神”、“2014爱你一世”等。这些流行于网络和生活中的鲜活语言一经新闻主播的口中说出,就大大拉进了新闻节目与观众的距离,也展现了节目愿意与百姓沟通的真诚态度。北京卫视《特别关注》推出的“寻找老街坊”系列报道活动,记者通过大量鲜活生动的采访,挖掘出了许多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老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生动故事,给全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核心价值观,不一定是冷冰冰的说教或“大喇叭”式的宣传,只要记者、主持人用心,完全可以语气带着热情、语言带着温度,以平等、贴近、互动的方式来服务观众,从而提升报道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思维,最重要莫过“互动”二字,互动引发参与,互动触发共鸣,这一点主持人应该更多地去学习。
除了以上提到的主持人应在参与节目选题、升级语言样态两方面提升个人讲故事的能力外,主持人还应提高个人道德、文化、知识等方面的修养。因为只有主持人首先成长为一个具备崇高道德、掌握先进文化、了解广电传播技术平台、熟悉互联网知识的传者,面对镜头才会更具影响力,其所宣传的核心价值观也才会更有感染力。
首先,主持人应该具备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简单而言就是关心人,具体地说,我们认为应该是关注个体的自由和群体的公正。主持人作为电视传播的“最后一棒”,其言行当中透露出的是对于人、事的价值判断。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必定散发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必定穿越影像本身直抵观众内心,带给人灵魂的震颤和深刻的思考。而主持人在节目中语言分寸的把握、对新闻当事人情感的分配比例等无不体现出其人文素养的深厚与否。如近几年我们经常会在一些主持人的口中听到“大妈”、“女司机”等称谓,其中蕴含的贬义不言而喻。还有的主持人将收入低或身体有残疾的人群随意划入“弱势群体”之列,当主持人此段言语中透露出歧视时,他也就脱离了群众。而优秀主持人长年累月积攒起来的人文素养必将照亮其个人的职业生涯,并最终呈现给广大的电视观众。
其次,主持人应当肩负社会责任。央视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曾在公开场合谈到某些媒体有妖魔化河南人的现象,并谈到了自己曾经为接受某一采访特地奔赴河南,近距离地了解了这个占中国十分之一人口的省份为民族所做出的贡献,进而得出了“中国人什么样河南人什么样”的结论。白岩松之所以成长为一个受观众信任的主持人,与其身上散发出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全媒体环境下,海量讯息鱼龙混杂,而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其实比例并不高,普通受众往往很难甄别其真假,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受众更加需要真实权威的内容。主持人想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优秀文化,就必须强化个人“守土有责”的意识,加强自律,提高自身的文化、政治、道德修养,为受众传递更多真实权威的内容。
本文系(2014)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全媒体语境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传播行为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责编:胡斌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