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从“真”真人秀到“定制”真人秀


◆程樯 周洲

随着真人秀节目在我国电视市场的火热程度与日俱增,开发新的真人秀节目已成为各大电视台目前的重要任务。老牌的真人秀节目对于各家电视台虽然有着一定的战略优势,但随着观众对电视节目审美的变化,引入新的节目拓荒新土地,比固守老品牌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和战略意义。在IP概念席卷整个影视行业后,一个真人秀节目能否开发成一条完整的IP产业链,成为最新的衡量真人秀节目生命力的标准。本文意在通过分析2012年到2015年间的真人秀节目剧情化的进化历程,来探讨真人秀节目的改造对于完善整个IP产业链的战略意义。

一、真人秀发展进程中剧情化思维的出现

所谓的真人秀剧情化,指整个真人秀的进行流程是建构在一个虚拟的故事之上,由人的行动来完成节目组设置的剧情游戏,用虚拟世界和故事中的真实人物的反应来完成这个“秀”的娱乐效应。

2012年,作为真人秀热潮真正发起者的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并不被大众认为在内核上是一档新鲜的节目,但其在大陆电视史上首创的制播分离的制作方式和“洋身份”,再加上观众对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审美疲态,引发了不少业内人员对真人秀内容制作的思考。

2013年初,湖南卫视引进了同时期韩国MBC电视台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然而,由于该档节目在主题上依旧与我国观众熟知的真人秀节目相类似,所以其并未对口味多元刁钻的观众群体造成冲击。真正掀起真人秀新思潮和造成轰动效应的,是同样引自韩国MBC的如今已然是现象级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

对比《我是歌手》和《爸爸去哪儿》两档节目,可以看到我国传统综艺节目和近年来兴起的“真人秀”综艺节目的区别所在:传统的综艺节目以明星或大众参与者本身具有的才艺为主体,节目围绕着“放大”的理念,就是将明星自身的光环放大,或者是将大众参与者的才艺放大到具有明星一样的光环,归根结底还是自身才艺的展示。这种传统的真人秀方式出于展示的局限性,使得观众出现审美疲态。而《爸爸去哪儿》的主题在于“亲子”和“户外”,其内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文化,利用传统儒家的父与子传承概念,重塑一个现代的家庭文化;同时,节目满足了大众对明星家庭的窥私心理,把明星和大众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爸爸去哪儿》的总导演谢涤葵曾在采访中说:“节目并不是为了秀一下‘星爸’和‘星二代’的生活八卦,而是为了给80后父母展示出一部生活教育百科全书。”而《爸爸去哪儿》中的父子关系本身就形成了一种戏剧式的二元对立,加之节目在不同旅行地点设置的关卡,为浑然天成的二元对立戏剧性构建出了一个展现戏剧性的空间和舒展戏剧性的节奏,从而使一档真人秀节目有了潜在意义上的剧情性。

这种完整、连续的潜在剧情化,也是《爸爸去哪儿》真正成为“真人秀”话题热开启者的最重要原因。同时,《爸爸去哪儿》还完成了一个从小屏幕到大银幕的真人秀跨越。《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在2014年贺岁档上映,最终斩获了近7亿票房的好成绩,成为电视电影两界热议的话题。《爸爸去哪儿》之所以能从电视屏幕延续到电影银幕,并获得超乎想象的票房成绩,一方面是因为节目热度的顺利延续,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本身的剧情化模式与IP开发实现了良好对接。

二、真人秀节目IP开发的对比思考:剧情化成为有效手段

湖南卫视早在2011年就为其真人秀节目《我们约会吧》打造过一部同名电影,电影的故事背景就设置在《我们约会吧》节目组,但该电影并未取得口碑和票房(523万票房)上的好成绩。同样从电视屏幕跨界到电影银幕的《快乐男声》的纪录片《我就是我》(652万票房)与《中国好声音》的电影版《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301万票房),都可以用惨败来形容。前者是2013年《快乐男声》比赛期间拍摄的纪录片,在比赛与比赛之间连接起纪录片式的剧情性,而后者完全依靠《中国好声音》节目的模板,生造虚构了一个与节目本身无关的故事,与《我们约会吧》电影版类似。

对比传统真人秀节目和潜在剧情化真人秀节目的银幕战绩,我们可以看出两种类型节目IP延续方向的区别。《快乐男声》与《中国好声音》这类传统的歌唱竞技节目最适合的IP走向是演唱会与音乐专辑制作,但这两个延续方向无法将原有的IP价值有效放大。《爸爸去哪儿》这类剧情化真人秀的出现,使真人秀正式成为IP产业链上的一环,打破了原有的真人秀IP延续发展的刻板化,将IP价值从传统节目制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在《爸爸去哪儿》打开IP价值延续性之后,剧情化真人秀又有了革新,这种革新我们可以从《爸爸去哪儿》与进一步剧情化的《奔跑吧兄弟》的IP衍生电影所获得的票房成绩上看出。

由真人秀《奔跑吧兄弟》衍生出的虚构故事电影《奔跑吧!兄弟》,在2015年贺岁档获得了相当优异的票房成绩(4亿3409万票房),比同期的真人秀电影《爸爸去哪儿大电影2》(2亿2339万票房)的票房多了近一倍。这一超越,隐约代表着真人秀节目走向了一个新的纪元,一个由《奔跑吧兄弟》开启的全剧情化真人秀纪元。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2014年从韩国SBS电视台引进的户外竞技类节目。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剧情设置,让明星分为两队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主要方式就是竞技。从节目的游戏设置上我们可以看到,其营造了一个较《爸爸去哪儿》更加虚构的世界。

相比《快乐男声》等传统的真人秀节目而言,这类节目的核心是团队协作的竞技,而并非个人才艺的竞技,因此尽管每一期节目都有不同的任务,但戏剧性却很集中和完整。从内容制定上看,《奔跑吧兄弟》可谓开启了真人秀从“真”到“定制”的制作变换思路,其剧情化更加完善,并成为收视和IP开发的有效保障。

三、真人秀剧情化的全方位升级

《奔跑吧兄弟》的继承者、发展者是东方卫视在2015年推出的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

《极限挑战》的每期节目都围绕着一个社会热点或时代背景而展开,在这个时空背景下,几位明星需要靠脑力和智力完成相应的任务。在《奔跑吧兄弟》剧情化制作的基础上,《极限挑战》又上升了一个空间,将整个节目都架构在这种人为设置的戏剧性之上,每个参与者挑战的过程就是一个出演的过程。

最近上档的湖南卫视的高收视真人秀节目《全员加速中》,更是把这种模式推到了极致。引自日本富士电视台综艺节目《全员逃走中》的《全员加速中》,每期节目都有一个定制好的剧情模板,所有明星都在这个模板内协作完成任务。整个节目共分为三个时空:一个未来时空,是游戏的主控和下达命令的人,其是节目制作方的戏剧性化身,完全取代了一档真人秀中主持人(或其替代品,如《爸爸去哪儿》中的村长)的功能;一个过去时空,是故事的主要发生地,有完整设置的剧情环节,是真人秀的主要时空;一个现在时空,是参与者的时空,在这个时空里的参与者要进入过去时空中,完成过去时空的故事线索,同时这个时空内还设置了猎人的角色,会阻碍参与者完成他们在过去时空的故事。在三个时空的编排下,整个真人秀节目就是一个组织缜密的可见的戏剧演出过程,可谓是将真人秀彻底带入到了“全剧情化”的模式中。

四、真人秀剧情化的全局观

纵观剧情化真人秀的发展潮流,从兴起到现在,其已由原来的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同时,对其他类型的真人秀节目也有所影响和渗透。如:歌唱类真人秀节目《蒙面歌王》、《隐藏的歌手》,刻意遮掩或混淆歌手身份制造悬念,也是一种剧情效果的营造;而在传统类综艺节目中,也有一定剧情化环节的设置,如,老牌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就在分散的游戏环节中增添了一个贯穿始终的主线—寻找队伍中的卧底,把原本散点式的节目用一条剧情线索串联;近年来兴起的晚会集锦式真人秀,如《笑傲江湖》、《我们都爱笑》、《谢天谢地你来啦》等,就由多个喜剧小品或喜剧演出桥段串联,形成一种散点状的剧情化模式;《花儿与少年》、《一年级》等“角色扮演”类真人秀,则以锁定角色职业、属性为出发点,以独特的身份视角营造了别开生面的剧情效果。

五、对真人秀剧情化与IP开发的思考

从当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来看,剧情化是其主要发展方向。随着这一热潮的继续推进,剧情化真人秀的创作模式和营销系统将会更加成熟,进而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站稳脚跟,成为各大电视台的品牌节目。但终有一天,剧情化真人秀也会由“新”类型转变为“旧”品牌。到那时,必将会出现形式更为新颖、制作更为精致、主题更贴时代的新型真人秀节目,引发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新潮流。

真人秀目前尚处在从“真”跨越到“定制”、从荧屏跨越到银幕的一个过渡阶段,各家电视台开始走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而在创造新的品牌效应的同时,也从未放弃对旧有品牌的二次开发。剧情化真人秀是“真”与“假”、荧屏与银幕的双重跨越桥梁。而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在“真”与“假”、荧屏与银幕的两端都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随着产业内部的不断调整,优胜劣汰也是必然存在的。由电视台主动制作的真人秀,将会由原本处于被动选择位置的观众来决定它们真正的生死。

(作者程樯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视听传媒学院副院长;周洲系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研究生/责编:马莉莎)

 

从“真”真人秀到“定制”真人秀

浅析电视剧《生活启示录》的现实意义

对黑龙江电视台《俄语风采大赛》节目的反思

微电影的社会教育功能探析

浅析记者站的社会作用

“走出国门”的《琅琊榜》和《甄嬛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