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走出国门”的《琅琊榜》和《甄嬛传》


◆张婧

历史题材电视剧对国家传统文化精神和传统美学精髓的表现有着独特的优势,所以也成为了一个能够展示国家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近年来的《甄传》和《琅琊榜》是历史题材剧中“走出国门”较为成功的案例典型,但客观而言,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在“走出国门”的征途上仍然任重道远,因此,对于二者的分析研究就成为必要之举。

一、历史题材剧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大有裨益

从国家形象的表现形式来分,国家形象有实体形象与文化形象之分,二者分别一硬一软,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国家的实力,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形象在构建国家形象时更多承担的是“软形象”的角色,相较于政治、经济、军事等硬指标,文化的“软”影响更具备一种“润物细无声”且具持久力的潜移默化之功效。在中国的文化构成中,功夫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以及中国的民间文化、民俗,包括京剧、地方剧种在内的戏曲剧种等类型众多,这些文化种类共同构成了中国国家形象中的文化形象,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世界对中国的认识。

当今世界,图像已经成为文化的外在传递,影视图像不仅具有审美功能,同时作为艺术的影视图像也具有政治功能,这在孔子对艺术的认知中就已存在,并且在全球化的当下,影视图像已经逐渐展现出其强大的干预能力和政治表现,且这种趋势正逐渐递增并不断加强。在影视图像中各种社会权力关系和利益斗争汇聚,而影视文化艺术对于国家形象的影响从视觉上来说最为直观,覆盖范围也最为广阔,既成为民族精神、历史传统精神和社会价值观的综合反映,也成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其对内影响着国内公民对本国社会核心价值的内化与认同,对外影响着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甚至成为塑造国家形象、体现国家意志、传递国家精神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影视文化的强大表达力和广泛传播力就使其成为一个国家塑造国家形象的不可或缺的关键领地。

随着传媒方式和传播途径的多样化,电视剧成为一种更加大众化并容易被老百姓接受的艺术类型,也越来越成为承载国家使命、传递国家价值观、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传媒载体。尤其是美剧、韩剧在吸引世界观众眼球、传递本国价值观、塑造本国形象、发扬本国文化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美国用影视工业的力量、高超的技术、丰富的想象、核心的价值观制作出像《权力的游戏》、《纸牌屋》等高质量的美剧,塑造出美国的文化形象,并传播着美国的价值观。20世纪末,韩国金大中总统提出“文化救国”,并相继确立“文化立国”的治国方针,将文化产业确立为21世纪韩国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韩剧以其精致的视觉包装、唯美的爱情故事、传统的儒家文化呈现出高于韩国现实的精妙故事,形成了影响世界的“韩流”,由此也带动了韩国游戏业、旅游业、服装业、化妆品业一系列商业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反观,作为世界电视剧产量最大的中国电视剧,在“走出国门”乃至树立国家形象等方面都尚有欠缺。当然,我国并不乏优秀的电视剧,并且在“走出国门”方面也进行了探索。根据近几年的了解,更容易被国外观众接受的也正是历史题材电视剧。其中,2011年的《甄传》与2015年的《琅琊榜》同为历史题材剧,都引发了不小的影响,对二者的“走出国门”之路进行对比分析,或许能够寻出我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对树立国家形象的一些有益经验教训。

二、《琅琊榜》与《甄传》“走出国门”各不同

在两岸三地声名大噪的《甄传》不仅在国内赚得盆满钵满,在国外也兴起了不小的风浪。这部剧外销至十几个国家,同时掀起了在中国港台、韩国、日本等地的收视高峰,并被剪成6集电视电影在美国HBO播出。例如,2013年初《甄传》被韩国CH-INGTV引进后被翻译为《雍正皇帝的女人们》并播出,同时段超过国家台KBS的收视,韩国甚至翻拍;2013年6月18日,日本富士台首播《后宫甄传》,将剧名改为《后宫争权女》,仅开播一周就迅速成为热门话题,拥有约3927万人数的观众群,占据日本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甄传》在播出期间不仅收视率节节攀升,甚至远超同一时期播出的多部韩国电视剧,可以说是打破了韩剧独霸日本海外剧市场的局面。

而根据海宴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琅琊榜》,于2015年9月19日在北京卫视与上海东方卫视首播,该剧故事架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王朝南梁,讲述大梁王朝的朝野之争,穿插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兴山河等故事,主角是被誉为“男版甄”的梅长苏,这位拖着病弱之躯的“麒麟才子”为昭雪冤案、扶持新君而展开一系列宫廷权术斗争,剧中虽有宫廷权谋之争,但该剧主要展现的却是刚正男儿的家国情怀。《琅琊榜》不仅在国内创下了高收视,而且内地首播还未结束,海外便开始争相购买播出权,自2015年9月21日起,《琅琊榜》已在北美、韩国等地播出,并陆续登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此外,还登陆戛纳电视节、非洲电视节,成为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重点推介剧目。

三、审美视角下《琅琊榜》与《甄传》对国家形象塑造的差异

1.《琅琊榜》:体现传统文化意蕴,发扬中华文化精神

《琅琊榜》本是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成,但该故事内容却在某种程度上架空了历史。主人公梅长苏,真名林殊,是大梁王朝林燮的公子少帅,林燮与言侯都曾为大梁重臣,与大梁国君情同手足并辅佐其登上皇位,但梁王疑心过重,担心自己皇位不保,故而用“造反”罪名将其亲生儿子祁王与功臣林燮的七万赤焰军围剿于“梅岭”。林殊从地狱之门拾回残命,历经至亲尽失、削骨易容之痛,从此化身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盟主梅长苏。12年后,梅长苏假借养病之机,凭一介白衣之身重返帝都,从此踏上复仇、雪冤与夺嫡之路。在54集的故事中,梅长苏的复仇、雪冤和夺嫡却技高一筹,有机关算计但不失情义与仁心,虽步步紧逼却依旧起承转合而荡气回肠,虽有夺嫡之争然更是以扶持明君、重振河山为重。在整部剧中不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呈现,其中有梅长苏这位主人公从头到尾对于“士”形象的诠释,靖王萧景琰虽性格执拗,但从始至终坚守心中正义,真正做到为黎民百姓着想,剧中有靖王与林殊(梅长苏)兄弟间之“信义”与“情义”,同时也有为臣之“儒礼”、为官之“正义”、为子之“孝道”等等,这些民族传统文化因素在该剧中都用故事情节与人物细节一一贯穿,也是中国文化底蕴的再次屏幕化展示。

例如,剧中不乏长亭送别之场景,“长亭”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文化符号,李白在《菩萨蛮》中用“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借长亭之景来表达望归与盼归之情,融情于景,在词中尚且耐人寻味,在电视剧中的多次运用更是用以表达对不同人的不同情感:梅长苏分别送别霓凰郡主、萧景睿、大儒周玄清等人,情感意味更是深长悠远,从中体现的情义更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深远。“长亭”便成为中国文化形象中一个与“送别”相关的代名词。此外,该剧男主人公梅长苏苦心谋划13年,虽是为洗雪赤焰军冤情,但同时也是满怀仁人之心,扶持贤明仁主、帮助靖王上位、开创清明政局,这种家国同构一体以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情怀与抱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形象的鲜明阐释。再如,宁国侯谢玉获罪而被流放,谢家只剩长公主与两个儿子相依,萧景睿后离母去梁,小儿子谢弼承担起了支撑家庭、赡养母亲的重任,当谢玉离世后,谢弼又不远万里去接取父亲尸骸⋯⋯结合剧中梅长苏为林家洗冤的线索,整部剧都无不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的强化,即要求兄弟子侄等家族成员之间和谐相处,这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士大夫家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琅琊榜》都不乏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并在这文化中呈现传统美学之意蕴与耐人回味之意蕴,该剧所传递的赤子之心令人感动。见微知著,无论是构图细节还是内涵精神,这部剧都呈现出一种正派且大气的格调,剧中所传递的价值观都成为中国文化形象乃至中国国家形象的一种外在表征,当然,也呈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传承的古典气韵与道德礼法。

2.《甄嬛传》:用悲剧美学折射历史与现实

与《琅琊榜》的家国道义不同,《甄传》的美学则缘起于后宫女性人物命运的立体式观照和深度刻画。如果说《琅琊榜》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正面发扬,那么《甄传》则是对中国封建皇权的反面批判。《甄嬛传》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正剧,而是在流潋紫网络小说基础上的二度创作,将故事嫁接到清朝雍正年间,将历史与虚构巧妙的结合。该剧以甄为讲述主体,并以其充满传奇色彩的三落三起的一生作为故事主线,讲述雍正皇帝后宫嫔妃为争荣宠夺权位而不惜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互相残害的宫斗故事。古代宫廷女性的荣辱祸福、生死存亡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她们没有自由更无谈尊严,在她们各人身上还牵系着各自家族的兴衰荣辱,所以这些皇后嫔妃们都必须紧紧攀附在皇帝身边以求得安稳,但这种有着利益追逐的家庭关系却未有真正的夫妻间的爱情、平等、信赖与尊重,无数嫔妃只能在宫中孤独终老,即便是主人公甄,也摆脱不了这制度的桎梏,从“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清纯少女演变成为善于权谋算计的深宫妇人,最终失去了对皇帝的期望、失去了真心爱人允礼、失去了爱情与美好,只得到那偌大却空寂的后宫权位。故事的每个情节都无不深度刻画出女性沦为封建制度牺牲品的惨痛遭遇,同时也无不说明封建皇权对于人性的异化和扭曲,无不揭示封建制度的弊端和丑恶。可以说,《甄传》是一部具有悲剧美学的后宫争斗剧。

不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注重“以史为鉴”,正所谓“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甄传》是对历史的重新想象,该剧对于现实的折射也是一大美学亮点,不仅富有现实主义批判精神,更富有现实主义讽刺色彩。《甄传》中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对于权力的理性认知、对于爱情的美好期望等等都对当下现实中的大众有某种启示,这种用历史的架构映射当下的现实存在,形成了历史与现实的互文,故而拉近了当下观众的心理距离,也促进了收视率和商业回报的上升。

不可否认,《甄传》在同类题材电视剧中堪称上乘之作,那么,这样的一部极具现实主义与批判色彩的历史题材剧在表现国家形象时却令人上下求索。从“走出国门”的实践来说,这部剧所到之处的确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最直接的观感是剧中后宫女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甚而是我国封建皇朝的权力斗争与宫廷黑暗。有学者认为,这恐怕会影响我国在世界上的国家形象与口碑。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关于“美与审美”的美学领域中,这种类似于“伤疤”的“丑”却另有一番美的意蕴,虽然揭开伤疤会钻心疼,但只有真正彻底揭开了才会促进新的生命茁壮成长。我们在历史题材电视剧“走出国门”塑造国家形象的过程中,不妨恰当地将表现悲剧美学的作品呈现一二,或许能带给观者更为深刻的、更为刺激的观剧感受和深度思考。


《琅琊榜》剧照


《甄传》剧照

四、客观正视历史题材剧对国家形象塑造的责任担当

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国家间的交流中属于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占据重要位置,它是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中国美学精髓、体会中国人文化观和价值观的一个窗口。由于其题材和内容的特殊性,也成为树立国家形象的有效担当。历史题材电视剧建立在历史基础之上,但它又是经过艺术加工和艺术虚构的产物,是融合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艺术创作。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浩浩汤汤的历史长卷既是世界文明探索的源泉,又是保障我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不竭资源。中华民族文化中流淌着2500年的传统美学精神:道、气、心、舞、悟、和,也生发出多样的艺术类型:音乐、舞蹈、戏曲、杂剧等,这些核心思想伴随着文艺作品源远流长。在全球化的今天,电视剧是可以容纳历史与现实的行之有效的必要载体之一,并受世界观众瞩目,在众多题材剧中,历史题材剧有其独特的符号价值意义和民族话语意义,因此,历史题材电视剧便自然而然地担当起中国文化“走出国门”、提升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职责。

我们在认识到历史题材剧对于国家文化形象树立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目前中国历史题材剧创作和走向国际市场的弱势与不足。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四大名著改编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电视剧,通过播映权销售的方式“走出国门”,在韩国、日本以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播出,的确引起了很大反响。翻看国产电视剧海外传播的历史,历史题材剧作为优势明显的电视剧类型,一直对推动中国电视遵循国际传播规律实现文化“走出去”功不可没。随着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不断成熟,其类型也随着丰富起来。从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到《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大秦帝国》等大型历史正剧,到《兰陵王》、《木府风云》、《琅琊榜》、《甄传》等历史故事剧,以及《宝莲灯》、《仙剑奇侠传》等神话类历史故事剧,再到《神雕侠侣》、《鹿鼎记》、《小鱼儿与花无缺》等根据金庸、古龙的小说作品改编的历史武侠剧,随着电视剧制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量热播的历史题材剧被源源不断地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华人聚集区。然而,不得不客观认识的一个现象是,关注包括历史题材剧在内的“华剧”的观众,更多的是有着中华血脉和历史记忆与文化情结的华人,“华剧”在国外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远没有“韩流”和美剧那般广泛。即便是受近年来的《甄传》的影响,国外掀起了关注中国电视剧的一些热潮,却也未持续形成强劲的“华流”浪潮。况且,目前我国包括历史题材剧在内的电视剧“走出国门”去向更多的是东南亚、东亚等文化历史与中国相似的国家,或者是通过赠送的方式去往非洲国家,然而在欧美国家中,影响力却尚没有形成足以可观的“华流”之势。除此之外,我们在认识到“华剧”的弱势之外,应该客观正视的是目前在历史题材剧中确实“精品”缺乏,跟风、媚俗、娱乐化现象严重,低品质的媚俗剧在国内都尚且遭到排斥,更何况将其送出国门,久而久之,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25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国际形象几经周折: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是国富民强、文化深厚的文明古国和大国形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了“以西为师”,全盘西化,不仅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破坏,而且断裂愈加严重,形成了一方面仰慕和崇拜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又批判中国自己文化的文化自卑局面,甚至使中华文化面临断根的境地;改革开放之后,国门逐渐打开,中国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开始重新反思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思想重新绽放光彩,然而受西方思想影响之深,在某些西方中心主义者眼中,唯西方至上,而中国却仍然是落后、愚昧和保守的代表,以“他者、异端、异己和异样”的形象存在。这样的文化认识落差境遇对国家文化的表达乃至国家形象的塑造实为不利。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需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与美学精神也需要绵延,中国亟需能够承载这些传统精髓的文化载体将这厚重的文化认真表达、广泛传播,历史题材电视剧正是一种非常好的传播载体!

当下,受资本和商业吸引,众多投资者进入影视行业,但实为良莠不齐,造成行业的混乱,艺术文化的制作水准参差有别,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以中华文化的精髓为核心,以数千年的历史文明为内容,以塑造国家良好形象为目标的“精品”将会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琅琊榜》与《甄传》是先行者,也是探索者,它们的成功对今后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和“走出国门”会有更多的启迪:既要弘扬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又要不断追求文化的先进性;既要注重民族形象的塑造,又要在民族与世界文化之间找到可以对话的着力点;在充分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将历史题材电视剧作为桥梁,让更多的中国文化“走出国门”,打造中国独特而厚重的民族先进“软实力”!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责编:丁磊)

 

从“真”真人秀到“定制”真人秀

浅析电视剧《生活启示录》的现实意义

对黑龙江电视台《俄语风采大赛》节目的反思

微电影的社会教育功能探析

浅析记者站的社会作用

“走出国门”的《琅琊榜》和《甄嬛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