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看似平常的语言中蕴含鲜明的倾向与态度,给观众以强烈的感染
《焦点访谈》如今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它记录的是整个中国20多年的变迁发展。《焦点访谈》中的新闻评论并不是长篇大论的批评或指正,但就是这寥寥几句,足以表达节目的倾向与态度,通过音乐与画面的配合,给予观众强烈的感染。《焦点访谈》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新闻事件所进行的求真求实的报道上,更为重要的是,它展现了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的责任感,即对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进行鞭挞。在《巨额粮款化为水》这期节目中报道了这样一个事件,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的农民出售粮食3个月后,竟然没有一个人拿到售粮款。记者来到当地进行深入的了解和采访后,发现该市违反国家规定,把粮款挪用于建设矿泉水厂,巨额粮款在没有与农民协商的情况下就被私自挪用,完全没有考虑农民的利益与生活实际,这种做法将会严重影响农业的正常生产以及农民的积极性,甚至会造成一系列恶劣的后果。节目主持人对该事件做出了这样的评论:“不付给农民粮款,不仅仅像粮站负责人说的那么简单,它影响的是该地区30多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农民正常的粮食生产运作,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影响农民积极种粮的信心,这与国家的号召是背道而驰的。”正是这短短的几句话,让观众对这个事件有了清晰的认识,能够分辨出这一事件中的谁是谁非。由此看来,《焦点访谈》是一个能使观众产生强烈共鸣的栏目。
二、在评论式的语言报道中夹叙夹议,提高评论的价值引导功能
夹叙夹议的方法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极为常见,在《焦点访谈》中也不例外。这样的报道往往能够将形象的画面语言与抽象的分析评论语言结合起来,即用具体的画面内容来支撑最后的评论内容,让《焦点访谈》能够从画面上吸引人、情感上打动人、道理上说服人。比如在采访非法加工棉花时,因消息提前被加工厂老板得知,当记者前去采访的时候工厂已经人去楼空,但是记者还是遇到了一个还没来得及撤离的女员工,问及她是否非法加工棉花的问题时,她断然否认,但她头上粘着的几团棉花已经说明了问题。《焦点访谈》将画面与评论结合起来,以两者的相互佐证来表达栏目对这一事件的思考。节目有时候并不明确地表达观点态度,只是在评论中通过叙述事件本身,对所报道的事件展开议论。《焦点访谈》在节目最后常利用嘉宾与主持人的观点来对新闻事件进行简单有力的评论,将《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功能进一步发挥出来。这也是《焦点访谈》作为新闻媒体引导社会价值取向功能最为真切的体现。在《想要通知书,先拿十万来》这期节目中,报道的是一位广西的考生在高考中获得高分,在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后,却被告知要想获得录取通知书必须先向有关人员交纳10万元的费用。在节目的最后,主持人与嘉宾相继对此事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嘉宾赵平认为,一些人利用学校的名号谋取利益,这虽然不代表整个学校的风气,但是作为学校的员工,这一点已经给学校与社会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员都应该对这件事进行彻底调查,还原事情的真相,对违规操作人员做出处分,并杜绝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主持人认为,教育部明文规定甚至在每年招生时三令五申,规定高等学校在招生时不得收取除学费、书本费等国家明确规定以外的费用,但是发生在广西高考生身上的事件却让大家看到,依然有人借助高考招生,利用家长学生迫切想读书的心理大肆敛财,这样的做法与高校在招收考生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也违背了录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嘉宾和主持人分别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对这个事件进行了评论,但是所表达的观点都是一致的:招生报名需要公平与公正。正是在评论中夹叙夹议,才让评论的深度与广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不同的人能够获得相似的价值取向与观点,能够对这类事件进行反对与抵制,减少甚至杜绝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这也正是《焦点访谈》的最终目的所在。《焦点访谈》自开播以来,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传奇,也感受了中国在转型时期经历的阵痛,它以丰富的内涵及独特的视角向大众展示了社会上人们原本难以触及的人和事,不断致力于将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焦点访谈》评论语言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便是语言冷静,但是语言冷静与语言冷漠并不能划上等号。相反,《焦点访谈》将多种语言形式穿插进了新闻评论中,通过运用对比的手法、相关人员的最后发言、客观的讲述而使新闻评论更加具有力量,既增加了语言的魅力,也扩大了新闻的影响力与传播效果。这也是《焦点访谈》节目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在《河道建起商品楼》这期节目中,讲述的是武汉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将商品房建在了武汉长江江段最狭窄的河道里(武汉长江江段是长江中下游最狭窄的江段之一),主持人在最后说道:“城市的发展的确需要用地,但是不管这种需要多么迫切,也不应该去打长江河道滩地的主意。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谁都没有权力把长江河道的土地胡乱送人。更何况这种做法违反国家的有关法律,对今后的防洪抗洪也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这样的评论是极为客观的。就事论事的评论不仅确保了评论的真实性,也让新闻的评论更加具有说服力。在《焦点访谈》节目中,还经常运用对比的手法对新闻进行评论。如,在报道“云南红河民政局挪用830万农村养老金建豪华办公室”这一事件时,最后的评论就巧妙地将崭新的豪华办公室中“为国解忧、为民分忧”的匾额与挪用农民养老金建豪华办公室做出对比,在这样的对比下,不需要更多的语言,观众就已经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了。再如,在“县政府欠条进当铺”这则报道中,主持人这样说道:“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与购置高档轿车哪一个问题更为迫切,相信大众能够很快做出选择,但是在这一事件中,大家却看到了当地政府截然相反的答案。”简单的语言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通过将百姓生活艰难与县政府人员开高档轿车进行鲜明对比,引发观众思考。
《焦点访谈》是一档颇具影响力的新闻评论节目。它敢于说真话,发挥着新闻媒体揭露社会美丑善恶的作用。而《焦点访谈》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它报道的事件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在于它报道的方式方法。《焦点访谈》在看似平常的语言中蕴含着鲜明的倾向与态度,和观众产生着共鸣,给予观众强烈的感染;同时,节目在评论式的语言报道中夹叙夹议,将画面与文字有效地结合起来,两者相互配合,发挥着评论的价值导向功能;最后,节目运用多种语言表现形式,增强了新闻语言的魅力,扩大了传播范围,提升了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责编:马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