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掘了民族音乐的珍贵资源
民族音乐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艺术创作中产生的,包括历史传承、世代相传的古代作品和现当代具有本民族音乐特色的艺术作品。而中国民歌是民族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是人们在劳动中创作和演唱的。不过,艺术家们也会通过各种艺术加工对这种原始民歌进行重新创作,从而形成新民歌。民歌能否创作好、演唱好,对它的传承关系重大。《民歌·中国》栏目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对民族音乐的珍贵资源进行了发掘。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不同的民族音乐形式和民族乐器,这些都是独具魅力的。一些民歌只在本民族间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而本民族的年轻人如对传统失去兴趣,很容易导致这些珍贵资源最终消失。《民歌·中国》栏目致力于引入更多民间歌唱家,有些是非遗的继承人,通过这些歌手的加入和其对民歌的演绎,该栏目自开播以来,已经收录了上万首民歌,为发掘民族音乐的珍贵资源作出了巨大贡献。《民歌·中国》栏目为了节目的制作效果,深入民族音乐的发源地,去了解民族音乐产生的文化背景、民族特征、传承现状以及其在该民族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状况,这些措施大大推进了对民族音乐珍贵资源的发掘,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展现了民族音乐的重要价值
《民歌·中国》栏目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展示,使民族音乐的价值逐渐被人认知,大大促进了民族音乐的传承。首先,民族音乐是在一定文化背景和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和传承的,必然会受到特定的伦理关系、文化特质、社会风俗的影响,因此其价值也必然为文化结构所决定。而大众文化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娱乐性,如果民族音乐缺乏娱乐性,不能为普通大众所知,而只为音乐从业者所熟悉,就失去了它的重要价值。《民歌·中国》栏目通过精良的节目制作、不同专题的设计、创新元素的加入、知名民歌歌手的演唱,满足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娱乐需求。其次,民族音乐也承载着文化传播的功能,它体现了民族独特的演唱方式、技艺、乐器以及服装、舞蹈等。《民歌·中国》栏目安排不同民族、不同曲种的歌手进行演出,观众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和熟悉中国民族音乐的文化特征,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激发了观众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中国的民族音乐之所以观众数量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缺乏创新和娱乐性,同时也缺乏强有力的宣传渠道。而《民歌·中国》栏目是央视音乐频道推出的,作为一个专业的音乐频道,依托于其平台强大的号召力和原有的观众群,能够吸引大量观众观看该栏目。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在观看和接触的过程中,观众能够逐渐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出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同时,该栏目通过专题节目介绍民族文化的背景,让观众熟悉民族音乐的内涵,进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民族音乐。这些措施都增强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对民族音乐的好感,进而激发了观众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此外,该栏目还打造了一批民歌歌手,歌手的偶像效应促使公众去了解并最终喜欢上民族音乐。
四、促进了民族音乐的学术研究
现在国内的民族音乐研究呈现出两种状态,一是民族音乐研究和论文呈快速增长趋势,二是民族音乐史研究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存在研究不够深入,理论不够完善等弊病。这种状况直接制约了民族音乐的传承。当然,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因为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音乐往往是通过口口相传来传播的,缺乏文字上的记载,而且传播范围也不大。有些经过战乱或者民族迁徙后,很多原始资料都遗失了,致使学术研究缺乏原始资料。再加上国内学术界,尤其是年轻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缺乏足够热情,导致民族音乐的学术研究更加薄弱。《民歌·中国》栏目在这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促推作用,它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及各种途径,促进了民族音乐的学术研究。首先,《民歌·中国》栏目通过节目的演出和民歌发源地的采风,积累了大量民歌的原始资料。这些宝贵的一手资料为民族音乐的学术研究提供了素材,极大地促进了研究的深入进行。其次,该栏目打造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能够让这方面的学者通过观看节目和参与互动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现状,以此促进学术研究。再次,它还能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增强年轻学者对民族音乐的关注度,从而促进了有关方面的学术研究。
五、培养了一批著名民族歌手
《民歌·中国》栏目在致力于发掘民族音乐魅力的同时,也发掘出了一批优秀的民族歌手。一批民族歌手从节目中逐步成长,尤其是一些原来就小有名气的民族歌手,他们通过节目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成为了闻名全国的民族歌手,例如扎西尼玛、泽旺拉姆和达娃卓玛等。电视荧屏是歌手获得外界关注的一个重要平台。《民歌·中国》是音乐频道在黄金时段推出的一个大型节目,影响力比较大,其权威性的舞台能够给民族歌手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以此获得观众更多的关注。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及优秀的民族歌手的推广,会让民歌真正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该栏目也注重对新歌手的培养,即使是名气不大,或者是第一次登上荧屏的歌手,只要作品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栏目也会给予他们上台表演的机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栏目组的工作人员也会在各方面对这些初出茅庐的歌手进行耐心的指导,给予专业的建议,使他们能够在表演过程中逐步完善自身。最终,有些歌手通过这个平台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民歌·中国》栏目中演出的曲种和曲目涵盖中国各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演出形式、歌唱手法、乐器以及服装。在栏目中,不仅有内蒙地区的长短调牧歌、河套及周边地区的爬山调,还有陕北地区的信天游,等等,笛、二胡、琵琶、丝竹、胡琴、筝、箫、鼓等民族乐器也经常出现在演出中。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逐步了解相关知识,进而产生兴趣,成为民族音乐热心爱好者。
总之,《民歌·中国》作为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音乐栏目,开拓了表现中国民歌艺术的视野,介绍了中国民族、民间的原生态民歌艺术,有力推动了中国原生态民歌艺术的发展。其通过对歌手的培育、民族音乐知识的普及、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等,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表现出了创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作者单位:商洛学院/责编:马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