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载体,通过声、画、文字等符号信息重组在一起,按照一定的结构和有序的组合方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种话语,传递着特定的信息,多种符号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话语即构成电视叙事。通常我们所说的电视叙事强调的是电视故事化的讲述方式,以便更好地吸引受众的观看兴趣。以往我们只将叙事元素用于戏剧,觉得只有虚拟的节目才能完成叙事任务,认为客观真实的电视节目不存在叙事,尤其是以现场展示为主的综艺节目更是如此,随着《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节目的火爆,突显了综艺节目的叙事魅力,也让大家开始注重叙事在综艺节目中的应用。
叙事通俗的解释就是对事件的陈述方式,叙事建构,就是将一个个事件按照特定的意义组合串联在一起,用特定的陈述方式来加以展示。而综艺节目的叙事建构,就是用故事化的结构、戏剧化的元素来做综艺节目的内容设计,从而有效地解决目前综艺节目存在的松散、零乱、关联性差,情节弱化,娱乐元素简单叠加、无主题诉求等问题。下面将从事件构成和节目结构两个方面来对综艺节目的叙事建构加以阐述。
一、事件构成
节目中的事件不是生活中琐碎的、平淡的、无意义的事件,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营造的,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时间和具体环境中发生的有发展变化和结果的事件,并且这一事件与人自身和他所置身的环境密切相关。换句话说,要想构成一个事件,这个事件里必须得有人物形象、有冲突、有悬念,最后有结果。那么综艺节目中的事件是如何营造的呢?
1.第一要素是人物。即综艺节目的选手或参与者。选手最好有一定的故事背景、有一定的特长、有个性特色和现场表现力,总之要挑选观众感兴趣和关注的人物。
2.第二要素是环境。即为人物营造特定的情境氛围。它来自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将人物从现实生活投入到预先设置好,能对人的心理、行为产生各种触动和影响的虚拟情境中,让人物置身其中并做出率性、真实的表达,旨在展示出人物的心理情态和个性特征,产生有意思的故事情节。
3.第三要素是时间。要想让参与者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有挑战性的任务,时间不仅承载着事件的发展变化,而且最好能成为左右事件成败的一个因素。
4.第四要素是情节。事件的发展按照一定的因果关系向前推进,要有冲突、悬念,结果要一波三折。在冲突中展示事件的发展和变化,突显人物的个性特征,通过一个个悬念的设置让观众产生兴奋、紧张与期待感,并让结果有不可预知性。
现以笔者最近做的一个节目方案—《冲出围墙》为例,来说明节目中事件场景的营造。节目由多个环节组成,其中的一个环节叫“风雨同舟”。现场模拟逆水行舟的情境,其任务是取下途中的一个个锦囊,锦囊里有与生活常识相关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多、正确率高的队将获胜。
案例中,第一要素人物,是由3人一组组成的团队,团队中的人物都有一定的故事背景和个性冲突。第二要素环境,现场模拟逆水行舟比拼情境,环境的设置将人物置身不同于平常生活的虚拟情境中,与外界产生着矛盾与冲突,促使3人之间发生碰撞与磨擦,对每个人物的心理、行为产生变化和影响,展示出每个人物的个性特色。第三要素时间,时间不仅用于交代特定事件的发展和变化,更关键的是要让时间成为强化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决定两队胜负的重要元素。第四要素情节,完成事件故事化叙述,设置了一个有牵动力值得期待的主悬念—两队乘船答题谁会胜出,并在这一关获取多少,为实现终极目标—冲出围墙所需要的能量值。参与队员若驾驶了一条不好掌控的橡皮船行进,与外部环境之间和队员相互之间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比如,坡面光滑易造成人滑倒、船会从高处滑落下来、在躲避障碍时也会发生意外、3人配合时因默契程度差异发生碰撞与争执等。同时还会促使人物自身产生内在的冲突变化,如紧张、担心、怀疑自己、恢复信心等,在冲突、矛盾中,可以很好地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及心理状态。另外在大的悬念下,又会有若干个小悬念牵引着观众,如能否越过路途中的障碍、会不会从高处滑落下来、能否顺利地取下锦囊、答题是对是错,最终结果如何等。矛盾冲突的营造、悬念的设置,使观众始终处于兴奋、紧张、期待的状态中,利于产生观赏性的故事效果。
通过以上设置,实现了节目故事化叙述,同时将综艺节目的娱乐效果,设置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并成为故事情节的一部分,如人与船从斜坡上滑下来跌落在气垫上,东倒西歪的狼狈相,光滑的坡面上涂有五颜六色的颜料,队员滑倒在坡面上,脸上身上染上颜料令人捧腹大笑的滑稽场面等,在特定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紧张、刺激、搞笑等娱乐效果,利于增强节目的观赏性。
二、节目结构
综艺节目的叙事建构不仅要为节目营造一个个有观赏性和故事情节的事件,而且要让事件与事件之间相互关联、层层推进,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接下来要重点阐述的问题,如何在节目中建构完整的故事。笔者理解的综艺节目的结构是将一个个精心设计的事件,在总悬念的牵引下,按照一定的关系组合串联在一起,它能激发观众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产生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影视作品有5种常见的结构和类型:①因果式(戏剧式)线性结构;②回环式套层结构;③缀合式团块结构;④交织式对照结构;⑤梦幻式复调结构。从以上结构类型的比较来看,综艺节目因以娱乐休闲为主、内容通俗易懂,便于传播和理解,所以更适合用第一种因果式线性结构。这一结构类型将整个节目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建构,一是要为节目找到一个值得观众关注和期待的总悬念;二是节目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等比较完整的故事过程;三是各个过程在总悬念的统领下环环相扣,每一环节又都与总悬念相关,且目标指向总悬念;四是每个环节都有自身的矛盾、冲突、情节、悬念,各环节详略得当、有轻重缓急,富有节奏变化,为总的悬念做了铺垫,层层推进将节目推向高潮,最后悬念揭晓,给观众一个满意的结局。
下面以《奔跑吧兄弟》(第二季)中的一期节目—碟中谍(2015年6月5日)为例,来阐述综艺节目结构的设置。
1.总悬念的确立。这期节目的总悬念是节目的核心人物邓超做卧底,来扮演神秘人物撕下队中其余6个人的名牌,不被发现其是内奸即为本期节目的赢家。而邓超做卧底,其余6人同样知情,6位同伴能否演好这场戏,让邓超信以为真地认为自己完成了任务,从始至终不被邓超发现这一秘密,则他们将成为最后的赢家。节目的总悬念是邓超与6人的对决,秘密是否被揭穿,谁最后将成为赢家。悬念的设计不是靠巨额的奖励刺激,而是在人人都感兴趣的骗人、被骗能否被识破上,其既有意思值得期待,又便于操作,这正是综艺节目值得借鉴的方式。
2.完整故事结构设计。设计好总悬念是核心和关键,有了总悬念节目在其统领下去设计故事发展环节,各环节相互勾连后形成了一个完整故事。
(1)节目开端。这一期节目,邓超第一个出场,他要再做卧底秘密地“干掉”6位同伴,并享有节目为他提供的帮其完成任务的特权。在他踌躇满志要大干一场,为小伙伴们又要栽在自己手上心怀歉意之时,隔壁房间的6位同伴却将这一切尽收眼底,6人抱团要一雪上次被邓超完胜的耻辱,这次要好好地捉弄一下他。节目开端交代节目设置的总悬念,吊足观众的胃口,驱使观众抱着极大的兴趣去了解接下来双方会怎样玩,采用什么做法,进而为故事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2)节目发展。在进入节目的核心环节撕名牌大战之前,设置了体力考验与智力考验两个小环节,两个环节的安排均与撕名牌大战相关,第一环节胜出的人,在撕名牌大战中,名牌背面不藏有暴露自身秘密的碟中谍小标牌,第二环节获胜的人,进入撕名牌大战身上贴的名牌最小,不易被撕下来。在这两个环节中,邓超要用好节目为他提供的条件,设计好自己的策略,让自己在最后环节撕名牌大战中处于有利的位置,但在运用这些特权时又不能让同伴看出破绽,而6个小伙伴要协力阻止邓超如愿,同时又要让队中最弱的人尽量胜出,以便在最后大战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样这一切也不能被邓超识破,这样一来就一步步将节目引向了终极悬念。
(3)节目高潮。撕名牌大战。这一环节中邓超要在不被其他人察觉的情况下,将同伴的名牌撕掉,同时要设法阻止同伴获取暴露自己身份的拼图。6位同伴除一人身份受保护外,其余5位要完成特定任务,方可摘除暴露身份的碟中谍小标牌,如郑恺的任务是要让邓超对他“公主抱”、baby的任务是要让邓超说出“我们是兄弟”。他们会用什么计谋做到这一点,其中有多处细节的设置让这一秘密处于危险境地,稍有不慎即有被戳破的可能,这样就很好地强化了紧张、刺激和悬念感,另外双方在撕名牌大战中紧紧围绕能否揭穿秘密展开,不断使节目走向了高潮。
(4)节目结尾。邓超撕下所有同伴的名牌后,觉得大伙又被自己涮了一把深感过意不去,向大家跪地磕头表达歉意,并作为撕名牌大战的胜利者得到了一份自己喜爱的飞机模型。当他满心欢喜的时候,出乎他意料的情景发生了,颁奖人员送上了更大更让人羡慕的飞机模型,给了6位同伴,唯独没有邓超的份,令邓超瞠目结舌,这时他才如梦初醒,原来大家早知道这一切,只有他一人蒙在鼓里,被愚弄的人是他自己,从而也给节目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综艺节目的叙事建构摆脱了综艺节目为娱乐而娱乐的思维定势,将着力点集中在为节目设计有意思的悬念和完整的故事结构上,让娱乐效果在情节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自然地释放出来,并赋予节目特定的意义。叙事建构不仅是做好综艺节目的一条有效的途径,而且形成这样的思路,对我们去做新节目的研发和节目环节设计,也是一个有力的抓手,非常值得同行去琢磨和探讨,借此希望电视从业者重视节目内容研究,制作出更多更好的电视节目,不断强化媒体责任担当,传播社会正能量。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责编:胡斌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