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教育科学博览

新媒体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研究

作者:王琴 钱玲(浙江万里学院 商学院 浙江宁波 315100)
摘要: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使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途径。研究新媒体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是指导新媒体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和难点。新媒体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遵循主体性原则、科学系统与深入浅出相结合、适度运用原则、遵循“接受”规律、关注负面影响、关注群体差异等六大原则。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则基金项目: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5JDSZ3052)资助。文章同时被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H2015221资助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of the principle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which the New media involvement in

WANG Qin

(BusinessSchool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Zhejiang,China 315100)

Abstract:The new media is widely used in college students groups. This kind of situation provides a new way for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education. Study of the principle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which the New media involvement in, is to guide the new media in the premis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and the difficulty. There are six principles in this thesis,such as the principle of subjectivity,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with a simple scientific system, the principle of using moderately, the principle of "acceptance", the principle of focusing on the negative influence and the difference of groups and so on.

Key Words:new media;socialist core value; principle

“新媒体”的定义学术界争论较多,“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以手机网络、twitter博客、即时通讯软件为代表,以文字和影像传播为内容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1]的定义比较推崇。笔者于2015年11-12月对500名浙江省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情况进行了调研,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8份。调研数据显示,新媒体的使用覆盖了全部受访大学生,其中受访大学生使用最多的是以电脑、手机为终端,以QQ、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为主的即时通讯软件。70%以上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平均每天使用电脑、手机上网时间超过5小时。新媒体在大学生中覆盖范围广、使用时间长、工具种类多,不仅成为大学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重视并借助新媒体工具,拓展网络教育平台。研究新媒体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是指导新媒体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和难点。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只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遵循教育的规律,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之内外于心、外化于行。

一、新媒体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落到实处

(一)主体性原则。

1、主动抢占新媒体阵地,发挥教育者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性原则,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尊重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教育者主动运用新工具、开拓教育新途径的行为,是教育者主体性的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学生在哪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阵地就在哪里。学生喜爱新媒体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主动开拓新媒体阵地。高校教育者要主动熟悉各类新媒体工具和平台、了解大学生网络阅读习惯和喜好。大学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辅导员应该紧跟时代的要求,关注新媒体发展,学习新媒体技术,运用新媒体工具,到大学生大多在、经常在、喜欢在的地方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逐渐渗透到课堂下、网络上、生活中。

2、加强客体参与,调动受教育者主体性。

加强客体参与是调动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客体参与即加强学生参与、支持学生管理。首先,加强学生参与。接受理论提出,教育过程中,以受教育者为中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以受教者为中心,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客体参与,也是“以生为本”的重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指导下,教育者应更多地采用互动式教育方法、体验式教育方法、开放式教育方法和渗透式教育方法[3]。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受的主体是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自由地表达、平等的沟通、个体的关注等拥有强烈的欲望和诉求。新媒体恰恰能迎合、满足大学生的这些需求。新媒体提供自由、平等的平台区别于传统的课堂,使学生能够更加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畅所欲言;及时的讨论和意见反馈,能促使学生围绕某一知识和观点多次反思、争论和分析,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地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同辈群体参与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4]。在互相平等、彼此尊重的同辈群体中,大学生能更快的互相认可和彼此接纳。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方式有替代性学习,即通过观察、听取别人而进行学习[5]。新媒体平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同辈群体更加广泛,交流更加直接和频繁,思想碰撞更加激烈。大学生可以经常地观察、听取同辈成员的言论和观点,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影响,思想发生改变,接受价值观教育。

其次,支持学生管理。选拔有政治素养并且在新媒体运营、编辑写作、宣传组织等方面有基础有技术、积极进取的学生干部或者学生代表,直接参与甚至负责管理、运营新媒体平台。同龄群体之间比较熟悉和了解成员的喜好和习惯,可以“投其所好”的选择更加吸引大学生、易于学生接受的宣传教育方式和手段。例如:浙江万里学院学生干部制作的“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微视频、系列照片等微信内容在一天内得到了近千次的阅读和大量转发。朋友圈里的“刷屏”,反应了学生对内容和方式的喜爱和接受,同时也营造了教育的氛围、扩大了宣传范围。在挖掘选择内容素材方面,学生群里同样有自己的优势。例如:宣传、树立核心价值观教育榜样典型时,学生群体能挖掘到更新鲜、更多平凡的人物和事迹。网络环境下依然存在晕轮效应,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晕轮效应的积极作用[6]。学生干部、学生代表在同辈群里中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其“意见领袖”的作用,引导舆论、传播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科学系统与深入浅出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确定方向和规范引导的作用[7]。如此,新媒体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保持教育的严肃性、充分考虑知识体系的科学系统性,在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分阶段、划层次、有主题。新媒体教育没有传统课堂教育的纸质书本,但新媒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连起来,也应该是本条理清楚、有章有节的“电子书”,而不是随心所欲、七零八落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容丰富、关系复杂、覆盖面广,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指导性和抽象性[8]。因此,高校也需要充分注意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寻求新媒体这一有效的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象化、具体化,易于被大学生所接受和吸收。新媒体介入社会主义核新价值观教育,利用新媒体工具,将晦涩复杂、概括抽象的知识,转化成以文字、图片、视频、语音、音乐等生动形象的方式,更加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利用新媒体平台广大、时间空间不受限的特点,可以将庞大的知识体系果实,切割成无数个可以随时摘拾、易于消化的果粒,实现知识的短小精湛、易于接受和吸收。科学系统是教育的基础,将知识深入浅出是新媒体发挥自身优势的体现。牢记基础、发挥优势,两者结合,是新媒体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

二、新媒体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握尺度

(一)适度运用原则。

正确认识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角色和定位,才能发挥新媒体优势、更好的促进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一个有益的共存与互补的关系[9]。课堂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全国高校都要求在校大学生必须修满一定学分的思想政治必修课。课堂教育理论体系相对完整,拥有严格的教学要求和规范的教学计划,上课时间固定、课时量保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基础、普适方式。课堂教育作为传统教育方式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是网络教育的最新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媒体平台广大、传播内容丰富、信息及时,工具多元、互动性强、个性突出,时间空间灵活、氛围轻松,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是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补充。运用新媒体应注意传播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转换成新媒体平台擅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类型和形式进行传播。运用新媒体应注意内容质量,形式多变和求新求异的前提应是内容甄选和质量的把控,不以形式换质量。运用新媒体应注意频率和时间,科学掌握传播的频率和时间,准确把握大学生的阅读数量范围,不一味追求多、快、密。运用新媒体应注意工具选择,针对不同的内容和形式,选择适合的、有效的新媒体工具,提高教育的效果。新媒体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明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适度运用,才能扬长避短。

(二)遵循“接受”规律。

我国研究“接受理论”的第一人是胡木贵和郑雪辉,提出:接受不是消极、机械的认同和承袭,是接受者能动的择取、解释、理解、整合和运用信息的过程和结果。区别于接收,对任何知识、信息的认同和接受都需要有一定的过程。缺少必要的过程、缺少思考的认同接受犹如囫囵吞枣,影响认同、接受的深度和效果。新媒体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样需要遵循接受规律。只有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才有意义,才能进一步得到践行。新媒体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开阔性和即时性、自由性和平等性、信息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精短性、渗透性和隐蔽性、分享性和交互性等等。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这些优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遵循接受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表浅到深入、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接受更加广泛和深刻。

三、新媒体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提高效度

(一)关注负面影响。

虚假信息、负面评论和转发是新媒体中的负面影响。2015年浙江万里学院一名在校学生查出身患白血病,校学生会官方微信和校官方微信的报道以及在校师生、校友朋友圈的大量转发,在不到三天的时间里募捐了数十万善款。事件让我们无限感动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新媒体传播的速度和积聚的能量。正能量可以迅速传播,负能量的影响亦可巨大。在新媒体平台中,大量的“博眼球”和虚假信息、以及前期的跟贴和评论,影响着大学生对事件的判断。课题组的调查显示,超过40%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曾经评论或者转发过未经核实的新闻或信息,约28%的受访者表示前期的跟贴或评论“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影响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可能前后两分钟,同一事件就发生了逆转,也许之前遭受唾弃的人变成了真正的受害者,或者让人感动钦佩的事情竟是无中生有。“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颠倒,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同时,大学生对于事件的负面评论和转发,也同样值得关注。心理学指出:思想决定行为。评论和转发的行为,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状态。这些负面评论和转发的内容,是大学生自己的想法还是拷贝别人;了解其初衷和目的,是真实表达、还是引起注意、或者人云亦云;掌握其发送频率,是经常如此还是偶然为之等等。这些信息既有助于核心价值观教育者更加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也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反馈。根据新媒体中的这些反馈,教育者可以及时跟进和调整教育计划和方式,减少甚至杜绝虚假信息的传播、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加强网络舆论和监督等,从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

(二)关注群体差异。

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认知、认同及践行上存在较大差异[10]。新媒体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样需要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差异,根据大学生性别、专业、年级、政治面貌等差异和特点,将受教育者群体进行细分,并开展不同专题的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更加深入和有针对性。群体使成员更有安全感、力量感和荣誉感[11]。大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不同的组织。而当成员找到自己的群体时,会更有身份感和归属感,从而更有动力、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组织的活动中去。教育者面对不同特征的群体,也会有更加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者借助新媒体,利用其灵活性,可以结合传统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发起线上讨论、线上主题活动。针对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群体开展党、团员专题教育活动,例如:“五四”青年节开展团员青年教育,7月1日前后开展“建党XX周年”学生党员专题活动等;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群体开展线上专题活动,例如:新生职业规划教育、诚信教育,毕业生感恩教育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开展活动,例如:法学院学生发起“依法治国、我来说法”活动、会计专业学生发起“诚信会计人”网上承诺签名活动;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群体开展的主题活动,例如:高校特色活动女生节期间,湖南某高校微信圈发起的“给女生的一句话”关爱女性、尊重女性活动;针对经济困难生等开展的“大学生自强之星”微博微信投票评选活动,树立自立自强的励志标兵……。“因材施教”是教学中的重要教育方法,注重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是因材施教的重要内容。无论传统教育还是新媒体教育,只有重视对象的差异性,进行差别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2008,(5):121-125.

[2]尹凯丰,高军.浅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1) :48-51.

[3]侯宁.接受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启示[J].湖南函授大学学报2014,(8) : 32-33.

[4]谭娟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同辈群体的参与模式研究[J].教育评论,2012,(1):63-65.

[5]任朝霞,陈萍.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0):138-140.

[6]吕迪.晕轮效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引导[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 (5)86-88.

[7]刘铮. 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8]田永静,陈树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途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5(05):22-24.

[9]刘天杰,刘江毅,袁小武.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的互动与共存———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为例[J].党史文苑.2006, (10) :72-74.

[10]朱志明,陈虹,朱百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调查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0,(4):75-78.

[11]孔青梅.群体心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10): 1-3.

 

新课标理念下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的转变

数学说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学自然学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关于钢琴双语启蒙教学的思考

新媒体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研究

海洋平台工程专业课程的特征及教学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