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园林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光影分析——以江南园林为例

作者:未知
陈 宇 / CHEN Yu

涂 钧 / TU Jun

摘 要:光作为现代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日常照明之外,合理的光影变化可以获得变换多姿的艺术美,从而实现许多令人惊叹的效果。早在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造园师就对光影要素进行深度了挖掘和再利用,实现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高雅艺术效果和唯美意境。现从空间关系、修饰手法、人文意境3个方面对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光影艺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概括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光影的相关特点和艺术手法,从而得到对当今园林相关光影设计的启示。

关 键 词:风景园林;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空间;光影

文章编号:1000-6664(2016)06-0117-06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9-06;

修回日期:2015-12-22

Abstract: Light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modern landscape, and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In addition to the daily lighting, reasonable lighting changes can reach many amazing effects, thus obtaining transforming colorful artistic beauty. In the early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gardeners used light elements skillfully, so as to achieve the surprisingly elegant artistic effect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In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research is made on the art of light and shadow from three aspects of spatial relations, decoration techniques, humanistic conception of, hoping to be able to generalize the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lassical private garden light and artistic techniques, and thus get inspiration for the design of landscape light and shadow.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hinese classical private garden; space; light and shadow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运用光影的变化可以实现多种视觉艺术效果。这种对光影的运用并非毫无章法地随意设置,古代造园师对光的处理是与空间功能所匹配的,除此之外还通过运用光的引入、阻碍、遮挡、过滤和反射等手法对景物进行修饰与渲染,达到超越物体本身的艺术效果,营造出如诗如梦的意境[1]。自古文人墨客借景抒情,移情于景,而其中光影,尤其是影像常常是人们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以江南园林为研究对象,对光影这一自然要素在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运用手法进行部分总结与归纳。江南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其空间设计手法精妙,后期的维修和扩建依旧遵循传统的布局形式和制作手法,在光影变幻的应用上更是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本文以南京瞻园、苏州留园和狮子林等为代表,对光影运用手法进行阐述与解析。

1 光影组织空间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利用光影来进行空间的分割与串联,从中可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的先抑后扬、曲与折、开与合、藏与露、旷与奥和对比等造园手法,也可挖掘出我国多种园林流派的思想造诣,如阴阳风水之说、太极八卦之说和旷奥之说等。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对于空间的处理形式变化多样,但无论是相互独立的空间还是相互串联的空间,都强调了一种差异。例如将2个或多个悬殊的空间相互串联,来强调其中某一个空间。而光的强弱变化则是最为自然、最为直接反映出空间差异的方式。空间可对采光的多少进行控制,从而造成明暗的区别,进而形成递进、递减和对比的关系。而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我们往往把阴暗的光线与隐私、内向联系起来,而把开敞的光线与活动、外向结合,这便是光影组织空间的前提。

1.1 空间对采光的控制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含有很多相互独立的空间,例如天井。古代造园师通过对这些独立空间采光量的控制,无形中对空间的功能进行了定义和划分[2]。天井空间对采光的控制主要通过以下2种方式进行。

第1种直接依附空间的大小,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大的空间采光量必然强于小的空间,因此私密空间往往在光线较暗的位置,体量也会相对较小。大多数江南古典私家园林位于市井之中,在场地规模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便如此,造园师依然把有限的空间划分成大大小小相互串联的天井空间,天井之间相互对比与衬托,以此实现直观的光线强弱的区别,无形中便定义了各个院落的功能。

第2种则依靠遮蔽物对光线的遮挡,通常利用粉墙、植物等对通光口进行适当的遮蔽以限制采光。即使在较大的天井庭院空间中,也可以充分利用植物与高墙对空间光量进行限制。

古人居所中,对外的厅堂为迎接宾客之处,因此大堂院内天井较开敞辽阔,体量较大,而作为对内使用的书房、祠堂和楼阁往往其天井之处较为郁闭,体量也相对较小,外加种以植物,对天井进一步收缩,保障了空间的私密性。因此同样是天井院落,采光的强弱不同反映了空间功能的差异。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在瞻园的原址上进行扩建,现在的游客入口便是利用植物对空间光线进行遮蔽的成功典范。陈列馆前的天井虽然场地较为宽阔,但是东西两边筑高墙以遮挡,并列植多株香樟以遮天,冠幅连成一片,郁郁葱葱,光线只可透过枝叶的点点缝隙才可进入天井之中,与外界隔离开来,实现虽处于市井之中却隐于市井之中的效果,也反映出造园师对宅院私密性的强调与重视。由于光线被墙壁、植被多次遮挡,此处天井与内部园林开阔空间形成了一定的反差,光照强度达到了一定的差异度,当游人从此处天井进入内部开阔园林区域时,便有了豁然开朗之感。阳光明媚之时,天井的青石板上映射出香樟婆娑的树影,树影随风而动,与静止的大堂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大堂会客区与园林区光线的区分,也表现出二者的功能划分,一个注重私密与隐蔽性,一个注重游玩与活动性。

与江南园林相比,民居的天井空间,如扬州汪氏小苑、南京甘熙宅等在布局上为多进穿堂式,多个空间天井串联,规模大小过于一致,功能单一,种植亦无特色,整体过于统一。虽然有时刻意种植二三盆栽,但整体空间闭塞,光线强弱并无差异,使得光线缺少灵动变化,外加现在高楼大厦的遮挡围合,让游客感到些许单调压抑,索然无味,甚至迷失方向。

1.2 空间光影的变化

持续的空间光线变化表现在连续的空间组合上,这种组合又与人的心理相互匹配,追逐光之源头,更具有引导、吸引的作用,而光线曲折变化又极具韵律,因此在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也可找到造园师所想表达的前奏、递进、高潮和尾声[3](图1)。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尤其是江南的园林多追求蜿蜒曲折的意境,忌抛头露面,这与现代建筑、景观简洁流畅的线条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古代造园师对曲折的变化情有独钟,对廊的喜爱便是他们追求曲折变幻的真实写照。这种对变化事物的钟情不仅表现在建筑等实物上,还表现在光线随空间的变化上,光线与空间相互串联,二者相辅相成。光线串联空间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分别为递增、对比和递减。以苏州留园为例来阐述造园师对空间光影的处理手法。

留园对园林空间障景的运用达到了极致。空间上使用了极强的对比手法,整个前奏、递进空间曲折幽深,并与高潮空间在视线上形成强烈的对比,无形中致使光线强弱也形成极为夸张的反差。入口的空间长廊虽然狭长曲折,但是中庭、天井稍有余光渗入,使得整体并没有闭塞之感,且各个中庭空间在大小尺度上也各不相同,采光强度也是相互差异,因此也不缺乏趣味性[4](图2)。留园入口正门与寻常百姓家并无二样,很难想象在这简朴门帘之后另有一番天地。进园第一处天井便拥有相对充足的光线,勾起人们一览留园的兴趣,院中几株盆栽植物作为点睛元素,更显朝气盎然(图3)。可当转过天井,面对的却是悠长甚至稍显昏暗的长廊,虽有几处漏窗,却无任何园林之意,不免让人诧异(图4)。走完一段狭长幽闭的长廊,又来到一处小院,日光射入这小小院落之中,外加些许色叶植物,再点入二三笋石,不免又让人感到丝丝温暖(图5)。可接下来又是一段长廊,但由于漏窗的存在,便显得明亮,可感到一股园林气息扑面而来(图6)。转过最后一处天井,来到绿荫馆,终于可以一览园林之貌,心情在此刻也瞬间释放[5]。

1.3 光影的灰空间

通过合理利用光影组合来营造灰空间,首先表现在颜色上。江南园林多采用粉墙黛瓦,颜色上以黑白为主,而投影在视觉上作为灰色系则是对其最好的补充,从而形成黑白灰的多重色调,在美学上有着重要的作用。空间功能上,投影这一重要元素用于过渡空间。如果说室外对应的是白,室内对应黑,那么二者之间过渡空间便是灰,光线飞掠过廊檐,映入廊架粉墙之上,一抹灰色随之出现,忽明忽暗,黑白灰来回穿梭,这与中国传统水墨画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廊、亭、架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灰空间的主要代表,也是室内外空间光线沟通的桥梁。但是如果说过渡空间就是灰空间,这种说法显得有些狭隘,灰空间的塑造是为了削弱由建筑的封闭性在人心理上产生对安静闭塞的私密空间和活跃丰富的公共空间的划分而导致的情感疏忽[6]。如四合院所围合的天井、小院中植物所投下的阴影, 它们都随着时间的变化,季节的更替,呈现出不一样的光影效果,这便是灰空间最初的来源,这种追随大自然的变化也是人们心理的一种转化与过渡,甚至是人们交流的桥梁。在园林景观中本来是用于遮阳避雨的亭、廊以及用于分割室内室外的屋檐走廊甚至树荫,在此情境下也都已削弱了本身的作用,利用光影创造的虚空间占据了主导地位,促进人们交流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图7)。

中国古典江南园林也一样,将灰空间发挥得淋漓尽致,亭、廊、榭串联在一起,除了可以遮风避雨之外,还连接了室内和室外空间,使人们能够与自然充分沟通。除此之外,古典园林中还利用植物这一重要因素来构建灰空间,例如利用紫藤架,通过植物的光影提供的遮阴场所吸引人们走进自然,打破原本建筑之间的隔阂。夏日之时人们在紫藤架阴凉处纳凉休憩,又可近距离欣赏庭院的山水;冬日之时,温暖的阳光透过藤蔓,吸引着人们进行户外活动。

2 光影的修饰

光影除了组织空间,往往也可强调景物,利用光影现象达到修饰的目的。常见的利用光影进行修饰的手法有逆光、透光、遮光、滤光、反射和剪影等,我们还可以通过建筑上的结构,例如门、窗、挂落和屋檐等,或者在自然植物、山石及水景之中,发现光线的奇妙之处。

2.1 逆光与门窗挂落的结合

逆光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常用的光影修饰手法,其光影效果能够增强人们视觉感官的冲击力。在整个逆光面中,前部分较多的细节和物体被其身后高大的阴影所掩盖,因此逆光面往往呈现出简洁的几何线条造型,勾勒出整个逆光面的线条轮廓。而强烈的光线对比,往往让逆光面只呈现出对比强烈的几个颜色,而忽略了细节本身的颜色。如现代城市在夕阳下所呈现的简单城市轮廓线,勾勒出整个城市高楼的剪影,而颜色上仅仅以霞光金色和建筑的黑色为主,整体达到一种较强的简洁突出的艺术造型。

在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无论亭、廊、楼、阁,都可利用挂落迎面所形成的影像来达到装饰的效果。古典园林中门、窗、洞和挂落等,其本身结构复杂,变化多样,有着极强的形体之美,自身所形成的阴影对投向面有着极好的装饰作用。而当我们站在室内往室外看的时候,利用逆光的强烈对比,门窗逆光面的黑色与户外丰富多彩的光线形成反差,其门窗结构仿佛给外空间的美景进行了框裱,从而形成框景,更加突出室外景观,使室内与室外相互串联,相互沟通。

江南园林内漏窗样式多变,形状各异。首先,外框多为规则匀称的几何造型,如圆形、矩形、六角形和多边形;也有富有文化气息的生活用品仿形,如扇形、圆形和花瓶形等,典型代表有狮子林的琴棋书画漏窗。狮子林作为江南私家园林代表,园内以光怪陆离的山石而出名,但在一处粉墙之上,以琴、棋、书、画为造型的漏窗,再加上窗下栽植的南天竹、石竹和罗汉松等四季常绿植物与之相配,使得整体既具有形式美感,又饱含耐人寻味的幽雅情调。

其次在窗格图案上也是丰富多样,如拟日纹、冰裂纹和蝴蝶纹等。这些漏窗对室内不仅有采光作用,而且当外界的光线通过漏窗照射进来时,将漏窗自身丰富多变的形态映在地面上,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2.2 光影的组合

利用门窗洞的相互组合,造园师可将光从一个空间引进另外一个空间,光影作为中间沟通的桥梁,使视线得以穿透,空间得以延伸。园林中常常采用门窗洞序列组合的设计手法,使人们通过若干层次看某一对象,对视线通道以外的光源进行遮挡。当几个通光口串联时,光线便经过多层次引导,各个洞口空间的光影也就有了层次性变化,形成多层次的光影构图,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以此来突出某个景物。在视觉上经过层层过滤,比直接映入眼帘更显得含蓄婉转,反映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师追求的意的幽远和境的深邃。

瞻园北部为新中国成立后第3次较大规模修建的部分,依旧延续水系蜿蜒曲折的特点,并修建逐月楼、环碧山房、船舫和春波亭等,整体分布自然却可依稀发现隐藏的视觉轴线。光线由环碧山房掠过水面,漏入粉墙洞门,穿过史料展馆的天井空间,投射到雪浪石上,中间2次通过粉墙、廊道,仿佛经过层层帷幕。这样的手法一方面是为了突出雪浪石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更增强了院落的幽深之感(图8)。

2.3 滤光对粉墙的修饰

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中常利用光影轮廓对粉墙进行修饰。通常是在小型院落之中、高墙之前配置些许植物、山石,光线透过植物的红叶绿芽或山石的缝隙映射在粉墙上,从而达到滤光的效果。淡淡的颜色修饰在粉墙之上,粉墙上剪影为墨,影随风动,有着中国画一般的韵味。这幅绝美的画卷还会随着天气、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感受。这种手法也可以体现出典型的文人园对意境的追求。常用的植物有红枫、紫藤、蜡梅、银杏和竹等,这些植物不仅在颜色上变化丰富,在形态上也各具特色;山石中的石笋和太湖石也因其形态上的特点而受到造园师的青睐。

在江南古典园林小型庭院中,可经常发现叠石堆山,外加二三植物,并以粉墙漏窗作为背景,勾勒出一幅精妙的中国水墨画,画中优美的树影随风而动,山石则稳如基座,动静结合,为整个园区增添活泼盎然之趣。春季之时,光透过鲜嫩的叶芽,淡淡黄绿之色映入眼帘,使出入者眼前一亮;秋季之时,艳丽的红色铺遍全院,更有二三叠石作为点缀,使人流连忘返。从中可发现中国古代造园师追求诗情画意时,往往更强调意境的表达。

2.4 光影对植物山石的修饰

山石植物在形态上本就千变万化,再利用光影,使其表面忽明忽暗,斑驳点点,更增其活跃性。例如垂柳,枝条纤细柔软,悬垂的枝条与树下之影虚实相间,尤其是种植于水边的垂柳,婆娑多姿,倒影投入水面这一虚空间中,随风波动,给人动感的空间节奏。古人对其更是爱不释手,“柳影长横路,槐枝深隐人”。而在山石方面,山石内部沟涧洞壑,为了使游客在其中感受到蜿蜒曲折、扑朔迷离的效果,光便成了重要的考虑因素。于是造园师在洞口、沟涧、裂缝处种植部分植物遮挡点缀,使其光环境随着堆山叠石变幻莫测,增加穿梭于山石中的趣味性,从而激起人们对其探索的欲望[7]。如苏州的环秀山庄、南京的瞻园和扬州的个园等都利用山石堆砌形成了很多洞涧沟壑,光线在此明暗虚实,光怪陆离,其构造均可供游人在洞壑之中穿梭。通过洞壑窥探园区,洞口处再增添二三藤蔓植物,增添其观赏游玩的趣味性。而当山石作为被看对象之时,其凹凸不平的表面所引起的光影也变化多样,黑白灰三色在其中相互搭配组合,产生了深灰、浅灰、冷灰和暖灰等各种不同的灰色,颜色变幻之奇妙,不禁令人感叹自然变化之无穷。

苏州狮子林山石更是将光影运用到极致,与环秀山庄表达的苍莽之气不同,狮子林更加注重参与体验感。在园区内进行大规模的叠山堆石,以此营造山林野趣。斑驳光影散落于凹凸不平的山石之中,赋予山石特殊肌理,外加过于具象的山石形象,仿佛赋予每个石块生命,宛如灵动舞狮般雀跃。又因整体规模巨大,配合光影,人入其中宛入迷宫,步入其中犹如身处八卦阵,忽而登峰,明明山穷水尽,却又柳暗花明,隔洞相视,可望而不可即,不禁激发探险之趣。但过于具象的外在形象与讲究意境的江南园林稍显偏差。

2.5 反光的应用

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往往是整个园区的灵魂,不仅串联起各个景点,水体本身也因其多变的形态成为观赏的主要对象。水是极好的镜面材料,利用水的反射光可以丰富光影艺术,使水面闪耀灵动的波光,增添水面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反射的光线又映入厅堂楼阁之中,波光又跳动在屋檐、地板之上,给人带来一种奇妙的视觉体验。而在夜晚之时,水面反射的艺术效果更美于白天,山石植物景色隐没于黑暗的夜色之中,只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映照在水面之上,粼粼的水纹伴随着潺潺的流水声,使得院落格外幽然静谧,引起人们无尽遐想[8]。苏州艺圃通过合理利用水面,以水为镜,反射影像,在视觉上让空间得到延伸和扩展,使其虽处于拥挤市井之中,仍可取得小中见大的艺术境界[9]。艺圃是江南小型园林代表,全园以水景为中心,整个园区建筑依水而建,依靠倒影的反射延伸了整个空间的布局,也使得空间尺度在感官意识上得到扩展。

3 光影渲染氛围塑造意境

古代文人对意境雅致的追求常常也与光影相关,尤其是借水面投影拓展虚景,延伸意境。光影所引出的诗情画意是对实景的进一步升华,光影交错烘托其氛围,强调天人合一思想,符合古典阴阳学说。随着昼夜、季节交替变化,光影也在原本静止的园林空间中呈现出循环无尽的效果[10]。这样的场景在江南私家园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夜晚时分,清新柔和的光影散落在庭院,皎月在水中荡漾,四周轻盈多姿的落影创造出的是一种无比幽静和清醇的环境,游者在其中达到忘我陶醉的境界。宋代文学家苏轼对晚间月影曾这样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全诗虽未提到皎月,但月光似水,竹柏之影形似藻荇,二者相呼应,更突出夜空的淡雅,这也就是园林夜色的情趣所在。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这些优美语句无不是文人在光影交错的环境下对内心情感的表白。文人们借助竹影、花影和月影浮想联翩,自己仿佛穿梭于万物之中。借景抒情、移情于景,这些都是基于独特景色氛围之上产生的,因此古代江南私家园林多出于文人墨客之手。现今的江南园林大多处于繁华的商业历史街区,如果静下心来慢慢游览体会,还是能够发掘出它们在现代高楼林立背景下的淡然与幽雅。然而也许只有善于发掘的独白者才能感受到它们隐于市井的深邃意蕴。

4 结语

光影作为可持续景观资源,已逐渐成为园林空间营造中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而江南园林作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巧妙运用光这一自然现象,将光与空间功能相结合,借光来修饰园内之景,使现代人能够在喧闹都市中寻找到片刻宁静。在对江南园林的研究学习中,我们重新思考光影和建筑、植物和山石的关系,挖掘出院落空间对光影的运用手法。现代风景园林师完全可以利用古代造景的各种手法进行来创作,从而达到光影艺术创作的新高度,这对提高光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园林景观光影运用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意义。

注:文中图片均由作者绘制。

参考文献:

[1] 陈雁.光构园[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08.

[2] 黄常华.光与中国传统建筑[J].福建建筑,2005(2):55.

[3] 闵淇,王琼.古典园林光影设计手法探析[J].南方农业,2013(4):1-8.

[4]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曾艳,罗理婷.光影对江南文人园林空间的诠释[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3):231-232.

[6] 曾艳.小议光影在江南私家园林中的运用[J].广东园林,2008(3):29-31.

[7] 陈少明.园林光与影的审美价值探讨[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

[8] 李文,陈丽媛.光影在苏州园林空间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11,1(151):28-30.

[9] 曾丽娟.解析自然光影在园林水景设计中的运用意义[J].北方园艺,2010(9):122-124.

[10] 白桦林.光影在风景园林中的艺术性表达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编辑/王吉伟 李旻)

作者简介:

陈 宇/1975年生/女/江苏江阴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林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园林艺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南京 210095)

涂 钧/1992年生/男/安徽巢湖人/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林历史与理论(南京 210095)

图1 空间光影组合

图2 留园入口平面示意图

图3 入口天井(A处效果)

图4 曲折暗廊(B处效果)

图5 C处效果

图6 D处效果

图7 灰空间的营造

图8 光影组合

 

困境与突破——对北京平原造林工程总体规划核心问题的思考

苏州古典园林色彩元素的采集与数据化分析

风景资源“软”开发与文化自信的构建

德国城市历史景观遗产保护实践:波茨坦柏林宫殿及公园的启示

大型工业废弃地再开发与工业遗产保护的探讨——以北京焦化厂旧址用地改造为例

原真性和修辞性——历史保护地带相关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