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园林

具有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功效的微型芳香康复花园设计建造及功效研究

作者:未知
张高超 / ZHANG Gao-chao

孙睦泓 / SUN Mu-hong

吴亚妮* / WU Ya-ni

摘 要:城市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亚健康问题在困扰个体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风险。康复花园及相关疗法作为一种温和的康复方式有潜力成为对抗亚健康问题的有力工具。从康复花园及园艺疗法、芳香疗法的研究出发,探讨具有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功能的芳香康复花园的构建方式,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建造了微型芳香康复花园。最后基于生物学检测及多类相关问卷调查研究康复效果,结果表明以此方法构建的微型芳香康复花园及其康复体系对于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 键 词:园林植物;亚健康;康复花园;芳香疗法;康复效果

文章编号:1000-6664(2016)06-0094-06

中图分类号:S 688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10-13;

修回日期:2016-03-10

Abstract: The prevalence of sub-health in urbanites disturbs individual, at the same time put the society under risks of problems such as medical conflicts. Healing garden and relevant therapy method have the potential to play an efficient role in solving this problem. After studying the healing garden, horticultural therapy and aromatherapy theories, a framework was summarized and a garden was the built based on this framework. At last a verific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 of biomarker and scales show that this healing garden has positive effect on relieving the sub-health state of human.

Key words: landscape plants; sub-health; healing garden; aroma therapy; rehabilitation effect

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社区人口密度过大,生产生活节奏过快等问题导致了城市中亚健康人群数量不断上升。中国城市居民的亚健康问题已经达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等联合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书》显示,城市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60%[1]。有研究指出健康-亚健康-疾病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若机体长时间处于亚健康状态,则可发展成为亚临床状态,进而发展为疾病状态[2]。当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可通过休息、调整等方法恢复到健康状态,而一旦发展到亚临床状态后,即出现了病理改变后,此过程就不可逆转了。这意味着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进行积极干预,不但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体验,而且还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3]。国内医患矛盾问题在近几年越发突出,恶性事件集中爆发。有研究指出,医疗资源与公众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可以说两者需求的不平衡是医患产生矛盾的主导因素,只要社会医疗资源分配仍然不均衡,就很难从根源上解决这种矛盾的状况[4]。通过遏制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的转化,使其转化为健康状态可以有效降低医疗需求,缓解医疗资源不足带来的压力。

对于康复花园的现有研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特定的户外景观在健康身心、舒缓情绪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5-6]。更为科学、有条理的方法论研究定能对康复花园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园林在新时代背景下,在提升公众健康方面所应承担的社会作用。

如何利用景观缓解疲劳与精神压力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存在一定的缺失,现有研究多对护理人员和医生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强调,而忽略了花园和园艺疗法本身的康复作用。本文以改善人体亚健康状况的芳香康复花园研究为题,从理论的研究分析、设计实践以及功效的验证3个方面来探讨特定康复花园在提升人体健康方面的作用。

1 芳香康复花园改善人体亚健康状况的可行性分析

有别于“机体运作正常,身体没有疾病”的传统健康观念,当今时代的健康意义更为全面。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8年对健康作过如下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的状态。”园林作为城市中难得的近自然空间,其良好的环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进行身体锻炼的场所,同时也是许多市民排解压力及放松心情的地方。园林结合针对性的康复疗法,可以共同来缓解人体相应的亚健康症状。

1.1 相关理论研究

康复花园从不同的目标人群症状出发,通过人类的视觉、嗅觉等感官的作用,结合适当的活动来改善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这是一种将园艺疗法及相关医学理论相结合而成的新的康复方式。

1.1.1 园艺疗法

园艺疗法是指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知觉共同作用于患者的身体,从而对其身体进行调节[7]。患者在特定的设计环境中进行特定的活动,尤其以植物的栽培管理等园艺活动为主,两者共同作用达到保健身心的功效。对于园艺疗法的科学性,大量科学家进行了实验验证。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一些研究显示,花园、公园以及自然绿化对人的精神健康和耐受能力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作用[8],研究者将其称为“康复作用”。康复作用与精神疲劳或者压力相关症状的恢复直接相关[9]。另外几十年的研究发现,园艺疗法对于创伤后症候群的治疗(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1.2 芳香疗法

芳香疗法指通过精油或者植物的活体香气等相关物质来刺激、调节人体的相关机体功能,从而达到保健康复效果的一种疗法。在康复花园中,芳香疗法主要指,游人通过接受植物发散的活体香气来达到相关保健或者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现阶段对于植物活体香气的研究还不是十分全面透彻,但是一些成果已经揭示了特定植物活体香气对于有机体的特定疗效。

一些特定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气态芳香物质能够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同时对于人体有保健效果[10]。吸入薰衣草香气能够使人的抑郁感减少,研究显示人体嗅闻梅花香气后肌电值下降以及高血压病人嗅闻桂花香气后体温下降,从而说明梅花、桂花的自然香气能够使人放松[11]。通过测定分析不同季节的活体珍珠梅的释放物成分,并结合测试脑电波研究,发现珍珠梅释放物对人的情绪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利于人体产生安定、松弛、愉快和舒畅的情绪[12]。另外小鼠实验中的尾悬挂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验证了迷迭香、柠檬草精油及活体香气的抗抑郁作用,实验表明,各实验剂量的迷迭香和柠檬草精油以及各实验浓度的活体香气均可以对抗机体的失望行为,具有显著的抗抑郁效应[13]。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精油香气对大鼠及人的体内代谢物的影响,表明香气有益于调整生物体的焦虑状态[14-16]。

1.1.3 人体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Sub-health)也称第三状态,是处于健康状态(第一状态)与疾病状态(第二状态)之间的灰色状态。亚健康的基本特征是身体无明显疾病,但体力降低,反应能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和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容易罹患疾病[17]。亚健康状态常在人的身体与精神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压力状态时出现,是一种症前状态,常常表现为工作时思维速度降低、容易瞌睡、耐力减弱和无力等症状,日常生活中情绪容易低落,更容易抑郁、自卑和焦躁。类似症状反复出现而没有明确病因,就有可能是处于亚健康状态[18]。

1.2 作用系统及结构

芳香康复花园的设计思路为将人置于户外花园环境中,通过结合植物活体香气对于人体的保健作用以及相关室外活动在人类机体以及精神调节方面的作用达到提升免疫力以及消除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从而缓解人体的亚健康状态。

2 具有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功效的微型芳香康复花园设计建造

花园位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西南方位,位于光宪路的南侧,南洋西路的西侧,场地为17mx9m的长方形区域,占地面积约150m2,周边由梨树林包围。

2.1 选址依据和原则

1)噪声状况:选择远离繁忙的主要道路,且较为安静的地点,以此来减小噪声等因素对于人的情绪及生理的影响,交大闵行校区光宪路日常少有车辆通过,以少量人流交通为主,产生的噪声影响程度低。

2)距离:花园选址要考虑访客的步行距离,本花园位于距离学生住宿地点10min步行距离范围内,减少学生到花园所消耗的体力和心理负担(图1)。

3)自然化的周边环境:较低的人工化程度可以让访客的心情放松,提升其思维等的活跃程度;花园所在区域远离主要的人工建设区,是交大校园内自然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4)私密性和封闭性:适当的私密性和封闭性可以加强访客的信任感和依赖度,较少焦躁等情绪的困扰;花园选址在梨园周围,其面向主要建设区域的东面方向还有已经建设好的绿地,高大的水杉树等遮住了访客的视线,减少了远处环境对于访客的干扰(图2)。

2.2 花园布局

花园设计以环境为介质,通过人体对香气成分的吸收和康复活动的进行来提升人体的健康状况。以更好地满足相关疗法的需求为考量进行相应的组织和设计,在满足效果的同时控制其建设成本,整个花园以植物为核心,辅以户外家具。

根据现状花园面积及形状,将主要活动区域安排于场地中部,相互连贯;通过设置户外家具以及软性屏障,将活动区域的游线拉长,保证散步等活动的有效进行。与此同时各个位置的功能得以明确,休息以及园艺等活动需求得到满足(图3)。

2.3 植物选取与搭配

芳香植物的功效由其散发的活体香气成分决定。根据精油成分与植物自然香气成分的相关性,把具有相关功效的精油成分作为植物选择依据,通过查阅文献选取迷迭香、薄荷、柠檬草以及玫瑰作为主要植物种类,辅以少量的火把莲、花叶芦苇等观花观叶植物作为视觉点缀。

迷迭香的主要香气成分为1-8桉叶素、香叶醇、α-蒎烯、马鞭烯酮以及龙脑[19];柠檬草主要香气成分为β-月桂烯、橙花醛、香叶醛、香叶醇和乙酸香叶酯[20];薄荷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薄荷醇、薄荷酮、薄荷呋喃、1,8-桉叶油素、柠烯和β-蒎烯[21];玫瑰香气的主要成分为醇类和萜烯类,又以柠檬烯、α-蒎烯、香叶醇、香茅醇、橙花醇和十六酸甲酯为多[22]。采用同种植物聚集种植的方式。考虑到薄荷、迷迭香自然香气的刺激性,2种植物在种植面积较大的时候,使用柠檬草与玫瑰进行间植以使香气更为温和。花园中共种植薄荷400株(约21m2)、迷迭香350株(约25m2)、柠檬草30株(约10m2)、玫瑰35株(约8.5m2),其他植物约5m2(图4)。

2.4 提升自然香气的接触效率

1)种植布局:与规则的种植边界相比,不规则的弧线形种植布局可以增强游人与香气的接触效果,同时延长散步等活动的有效长度。

2)适当的界面围合:适当围合可以有效地聚集香气,提高特定区域空气中植物活体香气的浓度,从而增加吸收效率。主要休息区域通过使用防雨布以及遮阳伞进行围合,以此来增强人体在静坐时候的香气吸收效率。

3)种植结构:无其他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体型较小的植物种植在靠近人的一侧,达到将植物活体香气充分融合的效果同时释放到活动区域的目的。

4)小品设计:标志牌的小品置于较低高度,同时对标志牌的字体进行适当缩小。与竖起状态相比,访客要看清内容需弯腰或下蹲,达到吸引访客近距离接触芳香植物的目的。

5)延长香气物质作用时间:盆栽芳香植物放置于路径周围,访客在穿过过程中香气物质会吸附于衣物上,延长了香气物质存在的时间,起到加强治疗效果的作用(图5)。

2.5 康复活动

考虑到康复花园的功能及目标对象的主要特点,对治疗访客的康复活动进行引导安排。一般而言,处于疲劳状态的人惧怕具体的要求,即使是最小的要求也可能触发疲劳与发怒的反应[23],因此活动要兼顾康复目的和不对人产生压力。通过查阅文献,建议入园访客在花园中进行读书、散步、冥想或采摘除草等轻松园艺活动中的一项或几项。

1)阅读:阅读能排遣人的不安与焦虑,提高情绪[24],正如清代戏曲家李渔所说的,读书能够“忧借以消,怒借以释,牢骚不平之所借以铲除”;萨尔托夫医学研究教授库塔宁在研究和总结“二战”中大量辅助疗法实例之后认为图书具有安抚、镇痛的作用,是松弛精神紧张的工具;英国、德国许多医院也开设了患者读书室来进行辅助康复[25]。

2)散步:研究发现户外散步有利于人体的健康状态,户外散步能达到缓解抑郁的效果,散步时呼吸均匀对于肺脏功能的改善极为有利,并通过缓解大脑细胞的紧张状态,起到健脑安神的作用[26]。

3)冥想:从20世纪60年代起,冥想这种源于东方宗教文化的活动成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冥想活动能够减轻焦虑情绪,缓解抑郁状态,并且使人的情绪趋于平和。其促进情绪调节的神经科学机理已经被揭示[27]。冥想在显著减轻个体焦虑状况[28]的同时还能舒缓个体压力[29],与此同时在改善人的抑郁症状方面也有显著效果[30]。甚至有临床心理学家基于冥想开发了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简称MBCT),并将其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种重要方法[31]。

4)园艺活动:诸如播种、耙地和除草等活动具有良好的疗效[32],可以让人们觉得自身价值得到发挥,同时激发人利用自己的身体和意识去追求欢快和有意义的消遣,从而给从事这种活动的人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33](图6)。

3 功效验证3.1 实验原理

皮质醇在人体操控情绪、发挥免疫功能、维持血管血压健康及调节结缔组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使人在压力状态下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是人体内重要的健康调剂物质;SIg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是唾液中存在的重要抗感染物质之一,其在唾液中含量较高,能够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的附着,减缓病毒的繁殖,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实验通过ELISA法检测志愿者唾液中的皮质醇(Cortisol)含量以及SIgA生理指标来检测表征人体免疫力水平的变化。

另外实验选取SCL-90量表(当前使用最广泛的心理疾病门诊和精神障碍检查量表)对受试志愿者进行自测,相关数据用于评定比较被试者的抑郁、精神障碍以及焦虑状态。

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2.1 募集对象

实验时在上海交通大学选取35名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男,17人;实验组女,18人。志愿者条件设定如下。

1)最近1个月时间经常出现易疲劳、焦虑和情绪消极等症状;

2)年龄在18~25岁之间;

3)要求身体健康,无疾病,女性生理期间不参与实验;

4)实验开始1个月内无重大精神应激事件,且保证近期没有会影响作息的事件发生;

5)自愿接受测试并且配合进行相关检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3.2.2 实验方法

实验进行周期为9天(2015-05-19—2015-05-27),在实验期间,所有的志愿者不进行精油及药物等治疗,并且不进行剧烈活动、熬夜以及对心理刺激过大的其他活动。志愿者在第1天(2015-05-19)16:00之前使用离心管收集0.5ml唾液,同时填写相应量表。志愿者于5月20日—5月26日每天的16:00—18:00期间到花园中停留30min以上,期间进行规定的相关活动。5月27日16:00对所有志愿者进行第2次唾液样本采集以及量表填写收集。采集到的唾液样本在离体后30min内放置于-20℃的冰箱进行保存,以保存相关检测物的活性。实验结束后15日内对所有的样本进行相关检测。

3.2.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

所有实验结果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同组样本前后比较采用配对的t检验。p值预设为0.05和0.01。若p<0.05,认为指标呈现显著差异,若p<0.01,认为指标呈现极显著差异。

3.3 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男生组(均值由28.57ug/ml上升到34.03ug/ml)与女生组(27.88ug/ml上升至30.11ug/ml)在实验开始前与结束时唾液中SIgA的含量均明显增加,男生组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女生组呈现显著差异(p<0.05),说明康复花园以及相关疗法显著提升了人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表1)。

在皮质醇的含量变化方面,男生组(均值由648.10pmol/ml上升到745.77pmol/ml)与女生组(641.25pmol/ml上升至753.99pmol/ml)在闻香实验开始前与结束时唾液中皮质醇的含量明显上升,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说明康复花园以及相关疗法显著提升了人体皮质醇的含量(表2)。

在SCL-90的因子分析方面,9大因子均发生了下降,其中躯体化变化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性因子变化呈现显著差异(p<0.05),说明康复花园对于人的情绪和心理具有正向的调整作用(表3)。

3.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唾液指标中SIgA、皮质醇浓度的测定,发现在闻香实验前和实验后,男生组和女生组的SIgA含量以及皮质醇含量均发生明显升高,男生组的SIgA含量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女生组的SIgA含量以及男女生组的皮质醇变化呈现显著差异(p<0.05)。人的唾液中的SIgA含量以及皮质醇浓度与人体免疫、抗压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同时,经过对SCL90心理量表指标的分析,志愿者在闻香前后躯体化因子变化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性因子变化呈现显著差异(p<0.05),表明康复花园有助于改善人的躯体舒适感受以及调整人际关系,减弱压力、抑郁等情绪状态。由此,研究结果表明康复花园对于人的身心健康调节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改善人的亚健康状态。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对相关作用的生理和心理机理未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我们已经提取了相关的尿液样本,会结合对实验对象的采访和调查来尝试从生理和心理层面揭示康复花园和芳香疗法在缓解人体的亚健康状态方面的作用机理。

4 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完善,城市中建成了越来越多的公共绿地,作为距离城市居民最近的第二自然,其开放性和可达性无可比拟。相应的,园林应该也可以承担更多的公共健康方面的社会功用,充分发挥其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潜力和价值。本文以利用康复花园缓解市民亚健康这一社会难题的可能性和技术手段做了一些探讨,以期为相关问题的研究以及后续实践带来启示。参考文献:

[1] 郭叶波,魏后凯,袁晓勐.中国进入城市型社会面临的十大挑战[J].中州学刊,2013(1):33-38.

[2] 王天芳,孙涛.亚健康与“治未病”的概念、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10):929-933.

[3] 马宁,刘民.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3(7):556-556.

[4] Zhou G. "Multiple Research and Thinking on Doctor-patient Dispute"[J]. The Chinese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In Chinese), 2012(9): 662-665.

[5] 克莱尔,库珀,马科斯,等.康复花园[J].中国园林,2009(7):1-6.

[6] 雷艳华,金荷仙,王剑艳.康复花园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园林,2011,27(4):31-36.

[7] Stigsdotter U K, Palsdottir A M, Burls A,et al. Nature-base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M]//Forests, trees and human health. Springer Netherlands, 2011: 309-342.

[8] Kaplan R, Kaplan S.The experience of nature: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M]. CUP Archive, 1989.

[9] Ulrich R S, Simons R F, Losito B D, et al.Stress recovery during exposure to natural and urban environment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991, 11(3): 201-230.

[10] 郭要富.康复花园中植物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

[11] 金荷仙.梅、桂花文化与花香之物质基础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3.

[12] 郑华,金幼菊,周金星,等.活体珍珠梅挥发物释放的季节性及其对人体脑波影响的初探[J].林业科学研究,2003,16(3):328-334.

[13] 佟棽棽,姚雷.迷迭香和柠檬草的精油以及活体香气的抗抑郁作用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9,27(1):82-85.

[14] Wu Y,Zhang Y,Xie G,etc. The Metabolic Responses to Aerial Diffusion of Essential Oils[J]. PLOS ONE, 2012, 7(9): 1-11.

[15] Zhang Y, Wu Y, Chen T,etc. Assessing the Metabolic Effects of Aromatherapy in Human Volunteers[J].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2013(3): 70-75.

[16] 吴亚妮.精油香气抗焦虑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17] Gong Y, Zhou H.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health and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operating theater nurses in China:A questionnaire surve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2015, 3(1): 2-10.

[18] 曾昭祥,刘琳,李志成.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疲劳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397-399.

[19] 许鹏翔,贾卫民,毕良武,等.不同产地的迷迭香精油成分分析及品质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3,19(4):361-363.

[20] 杨欣,姜子涛,李荣,等.柠檬草精油的成分分析和抗氧化能力比较[J].食品科技,2010(8):311-316.

[21] 刘绍华.椒样薄荷和亚洲薄荷挥发油香气成分的研究[J].桂林医学院学报,1997(3):29-31.

[22] 虞伊林,王秋云,姚雷.玫瑰自然香气成分及含量变化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2,30(2):80-87.

[23] Maslach C, Schaufeli W B, Leiter M P. Job burnout[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1, 52(1): 397-422.

[24] 赵伯兴.阅读辅助疗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J].图书馆,2003(3):13-15.

[25] 孙世全. 读书能促进心身健康[J].心理与健康,2003(11):31.

[26] 蓝枫.在城市中散步[J].健康管理,2013(3):74-75.

[27] 任俊,黄璐,张振新.冥想使人变得平和:人们对正、负性情绪图片的情绪反应可因冥想训练而降低[J].心理学报,2012,44(10):1339-1348.

[28] Corcoran K M, Farb N A, Anderson A, et al. Mindfulness and emotion regulation[J]. Emotion regulation and psychopathology, 2009: 339-355.

[29] Shapiro S L, Oman D, Thoresen C E, et al. Cultivating mindfulness: effects on well-being[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8, 64(7): 840-862.

[30] Academic Mindfulness Interest Group M.Mindfulness-based psychotherapies: a review of conceptual foundations,empirical evidence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J].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6, 40(4): 285-294.

[31] Teasdale J D, Moore R G, Hayhurst H, et al. Metacognitive awareness and prevention of relapse in depression: empirical evidence[J].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02, 70(2): 275.

[32] DeMarco L W, Relf D, McDaniel A. Integrating gardening in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curriculum[J]. Hort Technology, 1999, 9(2): 276-281.

[33] Perrins-Margalis N M, Rugletic J, Schepis N M, et al. The immediate effects of a group-based horticulture experience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ersons with chronic mental illness[J]. Occupational Therapy in Mental Health, 2000, 16(1): 15-32.

(编辑/王吉伟 李旻)

作者简介:

张高超/1991年生/男/山东胶州人/上海交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景观空间与健康的关系与影响机理、风景园林设计 (上海 200240)

孙睦泓/1994年生/女/上海静安人/上海交通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设计(上海 200240)

吴亚妮/1974年生/女/山东临沂人/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特色植物资源与健康功效研究、芳香疗法(上海 200240)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email protected]

图1 花园位置及学术宿舍位置(作者绘)图2 基地原始状况(作者摄)

图3 花园平面(作者绘)

图4 花园植物配置(作者绘)图5 设计示意图(作者绘)

图6 花园中的活动(作者摄)

图6 花园中的活动(作者摄)

 

困境与突破——对北京平原造林工程总体规划核心问题的思考

苏州古典园林色彩元素的采集与数据化分析

风景资源“软”开发与文化自信的构建

德国城市历史景观遗产保护实践:波茨坦柏林宫殿及公园的启示

大型工业废弃地再开发与工业遗产保护的探讨——以北京焦化厂旧址用地改造为例

原真性和修辞性——历史保护地带相关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