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美食

浅谈营养配餐与科学烹饪 ( 上 )

作者:未知
烹饪的过程不仅是一门蒸、炒、炖、煮的手工技术,也是一门需要用心创作的烹饪艺术。它不仅需要熟悉各类食材的本质特性,更需要食材之间营养元素的互补与搭配。所以,在保证视觉和味觉享受的基础上,唯有合理选择食材原料,最大可能地保留食材的原味,极力调和原料之间的营养功能,做到琴瑟相和,科学烹饪才能真正让食材发挥其更大作用,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烹饪时合理选择原料与方法,可以使各种食物的营养素在数量和功能上互补,以提高食物原料的营养价值,烹饪过程中,热、水、酸、碱等因素对营养素也会产生影响。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变化对用餐者的食欲,间接地影响营养素的消化吸收,所以合理烹饪与营养密切相关。能减少营养流失,大大增加每日营养吸收量,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合理选配原料

原料营养素之间可互相作用,增加或降低人体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如脂溶性维生素在与脂肪存在的情况下可增加其吸收率。羊肉与胡萝卜一起烹煮,可增加胡萝卜素吸收,还可降低羊肉的膻味。有些烹饪原料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会降低或减少烹饪原料本身及相配原料中营养素的吸收。如菠菜含草酸,植酸等可干扰微量的吸收。可将菠菜烫洗后除去草酸、植酸,减少草酸对豆腐中钙的吸收,或减少菠菜用量或增加豆腐,提高钙的吸收。谷类中蛋白质属不完全蛋白质,提倡将不同的谷类混合食用或将谷类与动物性食物混合食用,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炒菜中荤素搭配,使蔬菜中钙、铁与瘦肉中某些氨基酸结合,从而提高钙、铁的吸收率,蔬菜水果中含维C较多,蛋、肝、动物血含铁丰富,搭配在一起利于人体对铁的利用。实际上,每一种烹饪原料营养对人体都存在利弊。不能片面地认为某种原料对人体消化吸收不利就弃用,也不能因为利大于弊过多频繁地选用。甚至明知有害因嗜好而无节制地选用。所以选择原料应扬长避短,合理搭配。

二、注重营养配餐

配餐是整个菜肴制作过程中一项重要工序,也是实现合理配餐的重要环节。

1、数量上,由一种原料构成的单一菜,选料精细,突出主料肥美、鲜香、细嫩或色艳等特点,数量与器皿大小要协调。一般宜少配或不配单料菜。不影响传统风味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入数量不等的辅料,以求具有较为全面的营养成分;而有主料,配料的菜肴,须突出主料,配料只起陪衬,烘托和补充营养作用。主料常以动物性烹饪原料为主,约占2/3或4/5。植物性辅料占1/3或1/5,配菜时应酌情增大蔬菜比例,充分发挥蔬菜营养特长,尤其要注意对选用多种原料配菜的“荤菜搭配”或“以素为主”的菜肴的研究与制作。

2、营养搭配上,增加营养素种类与含量。多配一些富含人体易缺乏损失的营养素。如维C,钙和铁。多配新鲜绿叶蔬菜和酸性水果,弥补维C的补充,含铁丰富的原料如肝脏,肾脏,牛肉等。

3、在色、香、味、形的搭配,主配料色泽协调下,引起用餐者食欲。注意原料与制作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免影响外观与质量,不可滥用化学合成色素。菜肴色调分为顺色配与花色配。顺色配要求主辅料均用冷色调,产生冷清如玉的效果。花色配为多种不同颜色辅料起到对比,反衬的作用。如“芙蓉鸡片”,主料鸡片为白色,辅料豆苗或青豆是绿色,搭配在一起,美观大方。

4、不同人群选用不同配菜。妊娠中后期的孕妇可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应少用肥肉和内脏等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宜选用豆制品、鱼类、瘦肉、蔬菜,并可适当选用降血脂作用的山楂,大蒜和菌藻类如“鲜蘑烧豆腐,青蒜炒肉片”。

三、尽量减少原料营养素损失

1、在清洗中:减少微生物,清除寄生虫卵和杂物,有利于食物的卫生。米应尽量减少淘洗次数,最好不超过三次,水温不要太高,洗去尘土杂质为宜,不要用

2、在切配中:切得太碎,原料中易氧化的营养素与空气接触,营养素氧化损失也多。原料应尽量做到现切、现烹、现做、现吃,保护营养素少受氧化。切配数量计算准确,不及时烹饪或食用,则会增加营养素保存期的氧化损失。如:蔬菜炒熟后,放置1小时后维C损失10%,2小时损失14%,5小时后回锅烹煮,损失更严重。

3、在烹饪中:必须从烹饪营养学的角度出发,尽量选择科学又符合营养学的方法。让菜肴中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或减少破坏,不能产生有害物质,食物中的营养素容易被人体所消化吸收,促进吸收。

(1)焯水:注意一定要火旺、水沸,加热时间宜短,操作应快。如原料多,要分次下锅,使水温不低于80度。原料在沸水中翻个身即可捞出,减轻原料色泽的改变和减少维C氧化。如蔬菜含有某些氧化酶易使维C氧化破,氧化酶在50-60度时活性最强,80度以上则活性减弱或被破坏。加工后维C的平均保存率为84.7%,若放在冷水中煮熟,维C要损失40%。蔬菜虽经沸水烫后,损失部分维生素,但同时除去了较多的草酸,有利于钙、铁在体内的吸收。原料出水后,不要挤去汁水,这会使水溶性维生素大量损失;水烫动物性原料,也需旺火和沸水。

(2)挂糊上浆:挂糊是淀粉和水或蛋清调制的粘稠的糊,再把原料放在糊内拖挂,均匀地裹在原料上。上浆是淀粉、蛋清、调味品等直接加在原料中一起调拌。原料下锅后,直接与高温油接触的不是原料本身,而是外层的浆和糊,遇热即形成外壳,保护原料与减少原料中水分和营养素的溢出;避免与空气过多接触而产生氧化;原料不直接与锅底接触,蛋白质不会骤热变老、变焦;减少维生素受高温的分解破坏。烹制的菜肴不仅色泽好,味道鲜嫩,营养素损失少,而且消化吸收率也高。

(3)加醋忌碱:维生素B1,B2,C等怕碱不怕酸。因酸能保护维生素少受氧化。凉拌蔬菜提前放醋,还可杀菌作用。烹饪动物性原料,如红烧鱼、糖醋排骨等,可先放醋使原料中的钙溶解得更多,促进钙在人体内的吸收。骨头敲成碎段加醋少许煮汤,可促进钙的溶解和吸收。平时熬粥、煮牛肉、豆类、粽子时,为加速熟软,有时加碱,这会使食物中维生素与无机盐大量损失。炒牛肉为了使肉质嫩,可放入嫩肉粉,食用的嫩肉粉是从木薯中提取的酶制剂。

(4)酵母发酵:制作发面食品,要尽量采用鲜酵母或干酵母。面团经酵母发酵,可增加面粉的B族维生素等,还可破坏面粉所含的植酸盐。面团发酵有两种方法:传统的面粉发酵和鲜酵母发酵。前者因乳酸菌和醋酸等杂菌产生的有机酸,不用加碱。有些面团发酵时产酸过多必须加碱中和时,则以能中和过多的酸为准,不宜多加,否则维生素 B1,C等被破坏。面食采用蒸和烙的方法,维生素易保留,用煮和炸,维生素损失较大。

(5)勾芡:这是在菜肴接近熟时,将调好的水淀粉淋入锅中,使汤汁粘稠,增加汤汁对菜肴的附着力,减少营养素的损失。这是因为淀粉中含有谷胱甘肽,其含的硫氢基具有保护维C的作用。有些动物性原料,如肉类也含有谷胱甘肽,所以把肉类与蔬菜一起烹饪是一种好的方法。

(6)旺火急炒:减少营养素损失的烹饪原则:火大油热快炒,加热时间要短。副食原料经旺火急炒,可缩短菜肴的成熟时间,使营养损失大大降低。如:猪肉切成丝,旺火急炒,其损失率维B1为13%,维B2为21%,维PP为45%,而切块用文火炖,损失率为维B1为65%,维B2为41%,维PP为75%。西红柿去皮切成块,经油炒3-4分钟,其维C损失率为6%,而大白菜切成块,油炒15分钟,维C损失率则达43%。维C保存率为60-70%,胡萝卜素保存率可达76-96%,同时旺火急炒加盐不宜过早,过早时渗透压增大会使水溶性营养素外移而易受氧化或流失。

(未完待续)

周志祥中式特技烹调师,国家烹饪技师,从事烹饪工作33年,现任江苏省启东市公安局人民警察学校警务保障厨师长。

 

新店 艾美酒店及度假村再扩青岛版图

饕餮一夏珍馐巡礼

南京涵月楼首丽斯酒店

南京金奥费尔蒙酒店

南京华泰万丽酒店

南京索菲特钟山高尔夫酒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