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清晨,我们随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宗委主任普利颜下乡,来到离州府六库不远的泸水县鲁掌镇三河村。
“我们今天早上刚摘下的刺笼苞,通过快递加航空快运后第二天就能送到北京、深圳、昆明等大城市市民的餐桌上,每市斤80元还供不应求。这在以前真是不可想象的事呢。”
刚进三河村,汉族村民袁开友就迎了上来,笑盈盈地向客人报喜。
提起现在的三河村,在泸水县乃至整个怒江州都是“飞机上吹喇叭——名声在外”。这个以傈僳族、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贫困山村,12个村民小组306户1269人全部居住在高黎贡山的古炭河、弯转河、滴水河三个河谷里。过去,村民们所有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种玉米、荞麦和养几头猪、几头牛,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些年来,看到周边村寨的村民们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三河村的村民坐不住了。“十二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州农业局、州民宗委、州旅游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村里制定了“资源在山、希望在山,出路在林、致富靠林”的发展思路,立足山区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发展草果、花椒、核桃、茶叶种植和畜禽养殖,逐步建立起独具特色的立体化种植和养殖模式,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发展。截至目前,三河村核桃种植面积达13500多亩,草果、花椒、刺笼苞、茶叶等经济作物7000多亩,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此外,村里还根据当地气候温凉、距州府较近的区位优势,建起10多家农家乐。去年,全村人均经济收入达5000多元,由原来名不见经传的贫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袁开友属于“不走寻常路”那类人,自小在三河村长大的他中学毕业后就外出做房屋防水和建材生意,并有了一定的积累。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家乡随处可见无人问津的刺笼苞(楤木嫩苞)在外地大城市非常畅销,于是通过网上查询了解到楤木是一种食药兼用的速生速长树种,皮、根皆可入药,枝丫上的嫩苞叶子则可以食用,对前列腺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有辅助疗效,因而很受市场欢迎。自己家乡就有那么多楤木,为什么不大力种植向外销售呢?袁开友毅然放下手中的生意,从2009年开始,在村里发起成立河新楤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从山上采掘野苗、到外地收购种子等形式建立基地开始人工种植楤木。经过不懈努力,于2011年获得成功,掘得了人工种植楤木的第一桶金。袁开友信心倍增,于2014年注册成立怒江三河源林农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发展楤木种植,带动当地的100多户汉、傈僳等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目前,除公司自已建成的400亩基地外,还带动群众种植100多亩,且已开始采收。公司还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向全县的贫困乡村提供种苗发展楤木。至今已发展500多亩,预计丰产期时每亩产值可达8000元以上。
除省内外,还销到北京、深圳等地。除基地自产外,到农户家中上门收购也达到45元一市斤,群众十分满意。”
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袁开友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当地各族农民的大力支持。基地建设之初,在流转一块林地时,林地主人傈僳族村民杨付生(已故)听说袁开友要建设基地带动家乡人民致富的念头后,主动把原来的补偿款9万元降了一半。当袁开友将约定的补偿款交到老人手中后,第二天老人又将钱如数交给袁开友,并对他说:“你建基地是为了家乡,你现在资金困难,这些钱先拿去用,等基地建好了有效益再还我。如果基地建设失败了,这笔钱就算我支持你。”
在古炭河边新开的场地上,我们看到有一座占地数亩的厂房。这是袁开友正在修建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加工厂。工厂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周边村镇乃至贡山、福贡两县的核桃、草果、刺笼苞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销售批发基地,带动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正说着,袁开友的电话响了。他接完电话,高兴地告诉我们:“学校(云南省中医学院)来电话说刺笼苞面条研制成功了,味道好极了。刺笼苞产品的研发终于走出了第一步,今后我还准备请他们研发口服片剂,进一步延长产业链。”
去年底,怒江州召开州委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根据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部署,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重点推进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民族群众增收产业培育、民族群众素质提升、民族群众致富带头人培养、民族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及产品开发、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等八大工程。
“我们正需要像你这样有经营头脑、有致富能力,有奉献精神的致富带头人。下一步,结合实施八大工程,州民宗委请你到福贡县子里甲乡甲努村去作参谋。那里是人口较少民族怒族的聚居区,海拔高、交通不方便,没有像样的产业……群众的脱贫还是一个大问题。你看看能不能依托合作社的形式帮助当地发展楤木种植,带动大家一起脱贫致富呢?”一边的普利颜主任当场向袁开友发出了邀请。
“没问题”。袁开友爽快地答应下来。“根据我这几年的种植经验,楤木在海拔1600米至2700米左右的地方都能种植,长速快、收效快,也容易管理。只要怒族兄弟愿意种植,我们肯定会全力支持,不仅帮助指导还可以包收,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嘛!”(责编 梁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