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民族

桂风壮韵 心手相传

作者:张璇

□ 文/本刊记者 张璇

阵阵铜鼓,带你去聆听骆越民族心底的呼唤;动情山歌,字皆土音,韵则天籁,带你去发现最美民族音乐DNA。弹指一挥间,广西民族文化事业更上层楼,枝繁叶茂——

群众性节庆文化空前繁荣,武鸣三月三歌圩、河池铜鼓艺术节、罗城仫佬族依饭节、环江毛南族分龙节等大型活动生动展示八桂风采;自2001年起,壮剧《瓦氏夫人》、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一批批彰显壮乡文化的舞台艺术精品深入市场,“观广西山水、赏八桂民俗、品传统美食、唱民族山歌”的精品民族文化品牌深入人心;近年来,广西一大批文化遗产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从城市到乡村,公共文化中心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各种文化馆(站)展演不断,好戏下乡送到了田间地头;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区共有109个公共图书馆、122个文化馆、45个博物馆纪念馆、1166个文化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免费开放……

心怀对祖先生产生活智慧和民族文化瑰宝的一次次致敬,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守望者在八桂大地上创造奇迹。他们用真心和实干让这份“民族文化基因”代代相传,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更多的震撼与感动。


京族独弦琴表演

壮语广播、壮语电视“比翼双飞”

素有山水“小桂林”、“绣球之乡”美誉的靖西市是全国典型的壮族人口聚居地,位于广西西南边陲,南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152.5公里,总人口65万,是广西八个边境县(市)中人口最多的县,壮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9.4%。

自古以来,靖西人民就钟爱自己的本地壮话,通用的壮话达8种。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他们都以本地土语为主要交流方式,形成了南部壮语区独特的语种——“央话”,至今所有赶圩的民众仍使用“央话”。

为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收听收看壮语节目的需要,靖西市早在1956年2月就开播了壮语广播,覆盖至全市19个乡镇。随着时代的变迁,为打造壮乡儿女喜爱的多元化节目,动态保护和传承好本地母语,丰富边境壮乡的精神文化生活,靖西市广播电视台于2000年开办壮语电视新栏目;2012年5月11日,在广西全区各县中率先开设富有浓郁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底蕴的《壮语时段·五色糯》电视节目,其栏目名取自靖西特产——大香糯,栏目用“央话”播报《壮语新闻》、《兴曼楼》(家乡戏)、《梁老师讲故事》、《壮族人家》、《壮语科技》、《品佳句》、《赏山歌》等子栏目,用心打造壮族文化的“视听盛宴”。

在自治区民委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7月,靖西市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技术标准,创建广西第一个壮语电台,并于同年12月29日正式开播,为40余万听众提供了高质量、高清晰度的广播“央话”节目,内容与壮语电视台节目共享。该电台成为继该市电视台、政府官网、手机报之后的第四大媒体,把党和国家的声音及时传递到了边境壮族群众的心间,有力地维护了边境地区的文化安全。壮语广播、电视节目“比翼双飞”,每天从6点25分播送至23点结束。

“壮语广播真方便,我在田里干活也好、走路也好,一打开收音机,就可以听故事、听山歌了。”家住离市区60公里远的南坡乡南坡街道的黄永高说出了许多同乡的心里话。

同样喜爱这些壮语节目的还有安德镇三合街的岑美兰老人:“我们岁数大了,根本听不懂普通话,一般的电视节目都只能看看画面。有了《五色糯》,我们就看得懂自己的节目了!”全市有近7.5万名像岑美兰这样的60岁以上壮族老人,都可以方便地看到壮语电视节目了。

《梁老师讲故事》是一档深受观众、听众好评的集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品牌节目。栏目主持人梁福昌是土生土长的靖西人,毕业后长期在学校任教,参与编写了《靖西民间故事》、《靖西寓言故事》等。该栏目自2012年6月开播,每周一期。梁老师用质朴、亲切的本地话讲出了山美水美人更美的靖西风土人情,并结合身边的好人好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时代新风。“壮族历史和文化是一本厚重的书,源远流长。用壮语讲故事,我担心的,是纵然自己尽力了,却没有讲好”。年已六旬的梁老师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

在全台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梁老师讲故事》栏目被自治区广播电视局评为“标清在线包装类”二等奖,《靖西民生》获标清新闻类三等奖。这也是此次评比中全区唯一获奖的县级电视栏目。不少热心市民还为壮语电台和电视节目出谋划策,在大家的建议下,靖西电台和电视台增设了《壮语天籁》节目,用本地壮话翻唱《最炫民族风》等流行歌曲,唱出靖西特色。

提及未来的发展规划,靖西市文化和体育广电局局长廖有来衷心希望更多熟练掌握壮语和本民族习俗的民族语广播电视工作者能够加入到“采、编、译、播”的队伍中。同时,他也希望上级部门能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民族语广播电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惠及更多边远山区的民族群众,让党的路线、方针,民族政策和农业科技的宣传达到全覆盖。

与靖西相邻的崇左是全国壮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壮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8.3%。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崇左全市于2013年实现县县开办新广播电台的目标,成为目前广西全区唯一能够实现县县开办广播电台的地级市。在电视媒体方面,崇左不仅县县建有电视台,而且还通过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和“大石山区大会战”广电项目,不断升级相关技术装备,为全市广电媒体开播民族语节目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平台。崇左市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先后于2014年8月6日和11月6日开播壮语新闻节目,并一跃成为广西目前唯一全市每家广播媒体都开播有壮语新闻节目的地级市。

自开播以来,崇左人民广播电台《壮语新闻》坚持用本地壮语方言报道全市重大时政活动,以及经济、民生、扶贫、民俗文化等综合性新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壮族群众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和当地时事新闻及农村科技致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信息,特别在该市边境地区,《壮语新闻》栏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该栏目已经播放385期。就在今年2月,《壮语新闻》被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评为“2015年度广西广播电视优质栏目”,并获得资金扶持。


江南水街一角

同时,崇左市还采取“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方式,开展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目前已译制有《天琴》等3部电影。作为崇左建市后的第一部壮语电影——《天琴》,在龙州县已放映70场,观众达21000多人次,该影片还在崇左市第四届陆路东盟国际商务文化节电影文化周活动期间进行“试放映”,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浪漫水街,还原老邕城的民族记忆

在首府南宁,有这样一条著名的街道——江南水街。

一条水街,还原了一个老邕城的古朴情调。

外在古典、内在时尚。颇具乡风乡情的民俗牌坊、侗鼓楼、风雨桥、壮乡迎客门在这里重现,安详而静谧的江南古韵风情在这里氤氲开来,小桥流水可泛舟、瀑布水车缓缓流,皎洁月色下的亭台楼阁、水景戏台洗去白天的喧嚣,还原出一个秀色壮乡。

今年春节期间,由自治区文化厅主办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新春展示活动就在江南水街盛大举行。除以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形式展示外,最为吸引眼球的还要数活态展演。扬美沙糕、侗族刺绣、宾阳油纸伞等广西民族特色传统制作技艺让人大开眼界,壮族采茶戏、南宁傩舞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原汁原味,身怀绝技的民间高手轮番上阵,让市民们大饱眼福口福。

“来来来,尝一尝食而不腻、香甜可口的扬美沙糕吧!”传承人小杨热情地吆喝着这道采用优质糯米粉、白糖及绿豆粉、芝麻等辅料制作的祖传特色小吃,浓郁的米香味弥漫整个街区。“看着小杨师傅做起来很轻松,自己上手才发现不容易,我的力道不行,装模又很笨,稍微差一点都成不了型。原来传统手工美食的技术含量这么高。”上手体验制作过程的市民们纷纷感叹。他们都颇有兴致地在自己制作的沙糕上印下手印,买回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家人分享。

稻米做成的各类小吃,是南宁人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食品。江西镇扬美村作为平话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南宁重要的旅游景点。并称“扬美三宝”的扬美沙糕、扬美梅菜和扬美豆豉,用料考究、制作精细,享誉两广地区,进入了非遗名录。

位于南宁市江南区的江南水街,由江南水街民俗街区及花市、文化市场组成,总占地面积79亩,于2015年元旦正式开业,目前进驻经营商户680家。江南水街不仅是一个具有广西民俗风情的特色商街,更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民俗街区,壮、瑶、苗、侗、维吾尔等不同民族的商家在这里投资兴业,少数民族经营户占80%以上。

无论“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这样的民族传统节日亦或是平常日子,江南水街都举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大力发掘并引进少数民族民间艺术。

筹建数年间,江南水街已开展20余次“发掘民俗文化之旅”采风活动,考察三江、东兰、金秀、兴安、武鸣等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区)的民间艺术,并引导这些民间艺术在江南水街进行常态化的表演展示,帮助侗族大歌、瑶族民间绝技、壮族铜鼓和山歌文化、长塘镇香火龙文化等成功落户街区。江南水街不仅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区,也成为活态保护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基地。

为让广大少数民族经营户进得来、留得下、能致富,江南水街为少数民族贫困家庭提供了多项优惠政策,并构建起一个低门槛的创业平台。2013年5月,江南水街开设“风情夜市”,以免租方式接受贫困家庭进场摆摊,帮助贫困家庭增收。2015年8月22日,江南水街在风情夜市基础上建设的“金花市场”正式开业,首创南宁市特色的“周末圩日”,极大地拓宽了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的就业渠道。

对于少数民族特色经营户如新疆维吾尔帕米尔餐厅、广西壮族姆乜民俗酒店等,江南水街投资方、管理方尊重他们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多次深入少数民族经营户中,主动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和经营情况,并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如施行租金减免、免租期延长、装修补贴等扶持政策,让他们在这里放心、安心地投资经营,实现创业梦。

欢乐八桂,人人共享发展果实;心手相传,人人共建文化大区。而今,独一无二的壮乡特色、民族风情、语言特性和人文传统成为现代广西享誉四方的物质和精神背景,文化广西已经扬帆出海。(责编 许鑫)

 

乌尤黛

桂风壮韵 心手相传

创新推进上海城市民族工作

红寺堡

海南,打通“最后一公里”

贡觉寨子里的美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