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民族

爪哇国里尽朝晖

作者:赵海立 程雪

□ 文·图 / 赵海立 程雪


独立纪念碑

在我们的口语甚至文学作品中,常用“爪哇国”借指遥远而虚无之处。那是因为在唐代之前,中国人认为爪哇国是个虚拟的国度。当然,今天我们已经对它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这是印度尼西亚所在。但尽管如此,它作为我们孩提时代的向往之处,仍具有十足的诱惑。笔者有幸作为研究南洋问题的一员,近年来时常来往于印尼,特别是爪哇岛。每次踏上这片神奇的热土,都会与那里的椰林、沙滩、街巷、市场、寺庙、学校、族群、社团融合在一起,沉醉忘返……

拥有19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和近317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有近2000个岛屿,印尼被称为“千岛之国”。 据印尼国家统计局2015年统计,印尼拥有2.555亿人口,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全国共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人口占45%,巽他族占14%,马都拉族占7.5%,马来族占 7.5%。仅是民族语言就有200多种。印尼宗教信仰多样,但有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信奉基督教者占9.7%,其余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

得益于群岛、民族与信仰的多样性,印尼孕育了迷人的风光和灿烂的文明。



普兰班南

椰城——温馨而严肃的印尼中心

印尼华人喜欢称印尼首都雅加达为“椰城”,因为他们把“Jakarta”时常译成椰加达。我初次拜访这座城市是在2014年暑假的一个夜晚。当飞机飞抵雅加达上空时,透过舷窗,便隐约望见星罗棋布的小岛发出或浓或淡的光芒。这些散布在雅加达海口周边大大小小的岛屿,与入夜密布在河口的“星舟”一起,守护着雅加达这座千年古城。

眼下,印尼正处于一年中的旱季。天气晴朗,但略微有些闷热,空气中夹杂着微腥气味。雅加达人口稠密,城市交通道路算不上发达,除一条横贯城市中心的高速主道较为宽阔外,其他街道道路狭窄,路面设施不甚完善。粗略统计,雅加达每天出动车辆超过1000多万辆,最具当地特色的是成群结队的三轮载客车和摩托车。上下班时段都是雅加达堵车的高峰期,拥堵的街道时而伴随着摩托车马达的轰鸣声,形成这座城市现代化的基调。

与此相反,印尼的独立广场闹中取静。这里草地如茵、花坛似锦,花草树木点缀着整齐宽阔的街道,生趣盎然。民族纪念碑高耸于独立广场中央,这座132米高的纪念碑顶部是镀金火焰,底部为正方形座基。这是印尼1945年8月17日获得独立的象征。巧的是,我们参观广场的那一天,正是8月17日,也算是与印尼人民一起欢度“国庆”吧。

民族纪念碑不远处,大清真寺静静沐浴在朝阳中,白色的墙壁被红光印染,无比神圣。作为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印尼国内清真寺林立。独立广场也随处可见穿着各色长袍、围着时髦头巾的穆斯林女人和头戴白色帽子的穆斯林男子。商贩在静静摆弄着箩筐里的小食,一家人在草地休憩,游客在拍照留念……这里能让人忘却这座城市的拥堵,感受到时光慢慢的流淌。

了解一个国家,一定要看这个国家的博物馆。印尼国家博物馆坐落在独立广场的另一侧,仅是走马观花般浏览主要展厅,我们就花去半天时间。该馆原由荷兰殖民政府创建于1778年,现在的建筑原本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部,建于1862年。由于主馆外庭正中立有一尊青铜大象,因此它也被称作大象博物馆。大象是泰国国王朱拉隆功(拉玛五世)于1871年到访时所赠送的礼物。印尼国博共设有青铜器馆、陶瓷器馆、染织馆、民俗馆、宝物馆等12个展馆,展示了融合有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马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14万多件展品。

除国家博物馆外,雅加达郊外还建有民族建筑主体公园,是参研印尼各民族建筑的绝佳去处。乘车约半个小时,行程20余公里便到达。公园占地约100公顷,中央设有巨型印尼群岛模型,游客可乘坐小船游览观赏。周围被划分为27个片区,代表印尼27省。不同片区的建筑风格迥异,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苏门答腊岛典型的牛角屋顶、苏拉威西式高脚屋,还可以找到巴厘岛对称式风格建筑。在印尼多民族文化特色的杂糅之地,欣赏建筑、观摩舞蹈、品尝美食,我们深深地陶醉其间。

作为首都,雅加达每天都会上演“政治大戏”。所以我们也有幸在外围当了一小会儿的观众。2014年是印尼的大选年,总统选举于7月9日举行。22日,大选委员会宣布总统候选人佐科·维多多以53.15%的得票率赢得大选。但竞争对手普拉博沃·苏比安托以选举存在大规模舞弊为由,要求宪法法院裁定选举结果无效。经过审查,印尼宪法法院于8月21日晚间宣布,选举结果有效,驳回普拉博沃的所有诉求。在宣判当天,为防止各派的支持者冲击宪法法院或发生街头骚乱,政府出动5.2万名军警维持秩序。对于当时正在雅加达的我们而来说,确实想亲历一下,增长见识。但由于1998年印尼排华事件给太多中国人留下悲痛的记忆,我们不敢冒险而为,只好避于离椰城南面不远的茂物市。晚上回来,听说并没有所谓的骚乱,只是一些游行与聚会。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一同坐车前往总统府一探究竟。

一路上看到不少大型坦克和军队士兵,还有防爆车拉响警笛呼啸而过。在国家博物馆下车后,我们绕了一大圈向总统府走去,边走边观察周边形势。只见总统府前拉着长长的军事防护网,里面聚集着坦克、军车和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军人,个个手持防暴盾牌,氛围紧张。然而栅栏外又是另一番景象,人们稀稀拉拉坐在远处广场的阶梯上,小贩靠在夜摊旁笑着聊天,一切都很平静,只是偶尔会出现扛着反对派旗帜的摩托车绕过,并没有什么行动,远非传闻那样恐怖。我于是想,这个国家与这座城市一样,在崛起的路上自然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都祈祝这个国家和平安宁。


苏门答腊风格建筑


茂物植物园梅花鹿群


华人舞狮


茂物——缤纷花园中的无忧之乡

为避可能进一步的骚乱,几天后,我们乘车离开闷热的雅加达,前往60公里外的小城——茂物。这里冷热适宜,植被覆盖率高,是有名的避暑胜地,因而也被称为“耶城后花园”。

宜人的气候和充足的雨水,造就了著名的茂物植物园。殖民时代,茂物曾名为“Bui ten Zorg”,在荷兰语中是“无忧之乡”之意。柔软的草坪上,远处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林间环绕,近处带着头纱的印尼姑娘在植被阴影处休憩,清新的空气缓慢入肺,令人感叹岁月静美。

植物园早在1817年就已开放,面积约80公顷,汇集热带植物超过16000种,除源于本国的种苗,还有引自印度、澳大利亚、非洲、南美等地区的植物。园内参天古木藤蔓花卉,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仰首,是细密的阳光穿过叶子的缝隙,光影浮动;低头,是和煦的清风掠过散布在池中的各处莲花,身姿摇曳。

植物园中还矗立着一座建于荷兰殖民时期的宫殿,在印尼独立后曾是印尼首任总统苏加诺的行宫。宫殿有着白色的外观,由五根巨大的圆柱支撑在前廊,行宫前有一片开阔的草坪,草坪边的池水中睡莲点点,荷花袅娜。行宫后园是梅花鹿的天堂,成群的梅花鹿在植物园中生活,游人可以在门外隔着铁栏与走近的梅花鹿拍照嬉闹。

日惹——厚重历史下的文化观影

日惹的印尼文为“Yogyakarta”,作为爪哇岛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曾在1945~1949年作为印尼共和国的首都,是印尼国内除雅加达以外唯一的一个特区。古城日惹位于中爪哇岛西南方,距雅加达500公里,坐飞机约一个小时的路程。日惹机场不大,飞机直接就停在候机楼出口旁,上下机不用登机桥,也不用摆渡车,走几步就出来了。刚出来,立刻被一股浓浓的特别好闻的面色气味所吸引。很多旅客在印尼搭乘飞机,都会购买这种面包。据说只有吃了它,才不枉来印尼一趟。

日惹是东南爪哇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特别是纺织品和成衣市场更具规模,价格也较便宜,货物五花八门,以至于我们在里面转了三个多小时,也没有找到市场的另一边出口。这里有印尼人情有独钟的传统服饰——巴迪(Batik)。传统巴迪是用蜡染布制成的服装,印尼人把它视作国服。在重大节日、重要场合中人们都会穿上这样的传统服装。1994年11月,APEC成员领导人身着巴迪在印尼集体亮相,使其一夜之间名声大噪。印尼人的一生,有着难以割舍的巴迪情结。婴儿出生时,要用巴迪布包裹;新人结婚时要穿巴迪服饰;老人去世后要以巴迪布做寿衣。通常,手工印染的巴迪价格较为昂贵,机织的则十分便宜。印尼人喜欢巴迪,外国人到这里也喜欢买。

我们逗留印尼期间,正逢印尼国庆,庆典活动正在进行:由日惹民间组织、学校、退伍军人和各类族群组成不同的方阵进行巡游表演。在这里,国庆节不仅是国家的独立纪念日,也是各界民众共同狂欢的盛宴,更是多彩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沿路的观众们自觉站在道路两旁,为中间表演队伍的前进留下足够的空间,他们热情喝彩而又谦恭礼让,丝毫没有拥挤。有些观众还与巡游者一同表演,表演者对于合影留念者从不拒绝,反而摆出各样你想要的pose。这些细微处,总能让人感到日惹民众的纯朴可爱。

作为古城和爪哇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印尼的文化历史遗迹随处可见,如婆罗浮屠(Bodoburdur)、普兰班南(Prambanan)和日惹王宫等,都是印尼的重要景点。

由于日惹王宫就在市区,所以我们最先对它进行参访。这座王宫被称为“水晶宫”,建于1756年日惹首任苏丹孟古·布沃诺时期。鉴于日惹苏丹在反荷战争中的贡献,印尼独立后王族成员获准继续住在宫内。现在,日惹王宫的一部分向游客开放。开放项目不仅有独具特色的宫廷舞蹈,而且还有王族生活展示。而举世闻名的婆罗浮屠就矗立在距日惹城40公里处的文池兰镇(Muntilan)附近,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塔群。根据史料记载,婆罗浮屠兴建于公元8世纪至9世纪夏连特拉王朝时期,该佛塔历时15年建成,采用200多万块火山岩石垒砌,后经过历朝修缮加工完成。此后,由于爪哇王朝和文化中心东移,这座古迹逐渐被人遗忘,杂草丛生,石阶崩塌,在火山爆发等地质作用下,悄然掩埋于地下。19世纪,婆罗浮屠经过英军的发掘和荷兰殖民者的破坏失去了大量的佛像和石雕。直到1973年,印尼政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花费了10年时间才将其修复。

普兰班南位于日惹城往东约18公里处,坐落于普兰班南平原,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为世界文化遗产。与佛教建筑婆罗浮屠不同,普兰班南是典型的印度教寺庙。一般认为,普兰班南陵庙建于公元9世纪的马打蓝(Mataran)王国时期,随着马打蓝王国迁都东爪哇,伊斯兰教文化对爪哇岛影响不断深入,普兰班南陵庙伴随其代表的印度教文化走向衰败。

传说,一位叫Bandung Bondowoso的王子想要娶美丽的Rorojongrang公主为妻,公主不愿意,要求王子一夜间建成1000座神庙。王子寻求精灵的帮助,迅速完成了999座神庙。公主得知后组织当地的女人起床捣舂、燃草假装黎明到来,于是还没完工的精灵们便离开了。王子察觉受骗,一气之下诅咒公主变成最后一座石雕。因此,普兰班南神庙也称为Rorojongrang神庙。这一天,我们离开神庙时已近傍晚,看着晚霞映衬的石雕,让人不禁生起一丝淡淡的伤感……(责编 梁黎)


热闹的游行集会

 

乌尤黛

桂风壮韵 心手相传

创新推进上海城市民族工作

红寺堡

海南,打通“最后一公里”

贡觉寨子里的美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