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摄影家

浅议传统黑白摄影的逻辑与意义

作者:撰文/吴鹏 Text by Wu Peng

撰文/吴鹏 Text by Wu Peng

近年以来,河北省有大批的影友致力于研究、拍摄、制作传统黑白摄影作品。笔者接触、了解有限,仅知道以冀中石家庄为中心活跃着河北省黑白摄影艺术学会,属下会员比较多;在冀东唐山和河北西北部的张家口也有许多专注于黑白胶片摄影的摄影家。河北省黑白摄影艺术学会群体拍摄、制作的“河北工业”(第一季、第二季)作品已经连续两年在平遥摄影节上展出,其银盐工艺的黑白照片所呈现的专业品质深获同道好评。在唐山,恪守传统工艺的黑白摄影家当中有一个“盐邦”群体,其命名有两层含义,一则喻意战国时唐山已经享有“鱼盐之饶”,并且迄今拥有亚洲最大的盐场;二则取意于传统感光材料主角“卤化银乳剂”的简称—银盐。看来“盐邦”群体自己认可的名分与意象不遑多让“道可道、名可名”了。

2014年初,“盐邦”群体举办了他们的第一个传统黑白摄影作品展—《1889百年工业摄影展》,“盐邦”群体的摄影意象大体上是以历史纵向的眼光观察被淘汰或换代的工业遗存;随后不久他们又举办了《广西巴马之行摄影展》,展出他们在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长寿村拍摄的传统黑白摄影作品,其意象是以纵横交互的思维方式考察巴马的人文地理。得益于张左、宋建民的介绍,笔者有机会看了他们这批作品。观感上,张左指导制作的这些照片是高品质专业水准的。

伴随工业发展一路走来的传统胶片摄影早有了一百七八十年的经验积淀,不但在技术上足够成熟,而且在摄影的文化样貌与思维方式上也明晰了自身的特征与边际。数字摄影的机背屏幕取景与即时回放呈现这一方式,使得数字摄影与胶片摄影在人机交互关系上有了分野。近年来数字摄影的发展无疑十分迅猛,然而,频频以数百万级像素或自动对焦速度、连拍张数的提升为产品升级换代的模式也足令冷静的摄影者感到莫名的焦躁。一般而言,事物的发生与演进也会有反向变化。几种因素的碰撞与孕育,爱好传统胶片摄影的影友竟然日渐增多起来。

在中国,发源于象形文字的汉字天生具有“生像”的逻辑。比如汉字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不难产生图像的联想。所以,经过汉字、汉语的思维,像“黑、白、灰”以及“亮调、暗调”、“趾部、肩部”等对应于技术规范与工艺的术语,移到胶片摄影中就具有摆脱不掉的“生像”意味。同样的阶调,黑白胶片比较易于语言描述;数字影像不太易于语言描述,因为数字影像要用0—255的数值来对应影调,描述起来不会轻松。用汉语构建思维基础的中国人进行胶片摄影,在看见—想到—表现—呈现于客体的过程中,从视知觉到思维生像或许可以借用佛家的话语“无分别心”来概括。

有幸看到过“盐邦”群体拍摄巴马长寿村的底片,里面也有一些市场社会众生相的图像。例如,有许多外地人携家带口到巴马住下祈求长寿,从四面八方驾车来打水等等,都是凡俗之辈在祈求沾光长寿。但这样的令人纠结的镜头在他们的展览中却一张也没有出现。“盐邦”人范志学对此的解释是,他们展览只想表现巴马本来的真实与美好,以及巴马人的质朴善良。

汉代杨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对此可以这样理解,话语言说,出于人的心声,是思想发出的声响;书中的文字,是心所思考的图画。比较于数字摄影,人们使用胶片或许会拍得少一些、慢一些,但不会忘记思考摄影的意义。也许盐帮群体的选择与思考正如《诗经》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大意是说,上天养活了懂得秉持天道、规则的人们,就该喜好如此美德。以同样美好的道德情操看待巴马的人民,这也是“盐邦”群体的摄影作品的意愿与意义吧。

 

大师之师:安德烈 · 柯特兹

乡村小火车

我想拍出不一样的风景

摄影的“盐味”

不要为名利所累

东灵西实

相关文章